六月的風,六月的雨,此刻的我喜歡此刻的自己

想象中的六月應該是這個樣子的:“別院深深夏席清,萬花開遍透簾明”。

現實中的六月卻是這個樣子的:驕陽似火,夜無微涼,吹空調小冷,吹風扇又熱。

真真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但四季分明,卻也是大自然饋贈給我們最好的禮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不論在什麼樣的季節,在什麼樣的日子裡,我們都應該感恩歲月,不廢光陰。

在月初,就給自己列了一個計劃清單,比如每天讀書一小時,學習專業書一小時,聽一本書,背一首宋詞,運動半小時……

有了清單計劃,也就相當於有了明確的目標,為了完成任務,很多碎片化時間就被利用起來,每次在完成一項任務後面打鉤的時候,內心都有無限的滿足感,我想,這大概就是清單人生的意義吧。

六月才開端,因為清單計劃,而我也有了不少的收穫。


六月的風,六月的雨,此刻的我喜歡此刻的自己

關於書:《漫長的告別》

這本書村上春樹讀了12遍,每當村上春樹感到困惑的時候,就會打開這本書。這是我讀的第一部錢德勒的作品,書花了很久很久才讀完,大概是因為翻譯的原因,再加上通篇隨處可見的調侃味,讀起來甚累。

在懸疑推理和人性刻畫方面,我還是最喜歡東野圭吾的作品,細膩的筆法,在曲折的情節中,把最真實的人性一點一點剝露出來,每每看完,都是深入心靈的震撼和入骨般的淒涼。

當然這本書裡,馬洛的硬漢形象也很讓人記憶深刻。有一些句子也值得反覆揣摩,比如:“說一聲再見,就是死去一點點。”“生命的悲劇,不在於美麗的事物過早衰亡,而在於它們變得蒼老和鄙俗。”

也是在看完這本書,更加覺得學好外語的重要性,要是自己能夠無障礙的讀完原版書,應該會是一種更棒的體驗。


六月的風,六月的雨,此刻的我喜歡此刻的自己

關於影視:《我們與惡的距離》

這是部臺劇,只有短短十集,在豆瓣卻有9.5的高分。整部劇以社會新聞為背景,從殺人犯家屬、受害者家屬、新聞媒體、精神病醫生、殺人犯辯護律師等多個角度,來看待同一件事情,原諒和惡的選擇,實在是太過於艱難。

作為殺人犯,殺人償命天經地義,但如果殺人犯有精神疾病,處以和正常人同樣的刑罰,對他們是否公平?

作為受害者家屬,天人永隔,原本幸福的家庭變得支離破碎,傷痛的陰霾揮之不去,對殺人犯的家人是否應該選擇原諒?

作為殺人犯家屬,內心同樣也在遭受譴責,不敢活在陽光裡和眾目睽睽之下,一直愧疚躲避的他們是否有再重新開始生活的權利?

作為新聞媒體人,到底是新聞流量,獨家頭條,不惜代價揭別人傷疤重要?還是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客觀報道事實重要?

作為律師,為殺人犯兇手辯護,爭取減刑,他們堅持的初衷是什麼,目的又是什麼?

這部劇讓我們思考的東西太多太多,凡是也不是隻有對錯兩面,我們與惡的距離,一念之差,可以很遠也可以很近。唯有愛與包容,才能撫平一切。


六月的風,六月的雨,此刻的我喜歡此刻的自己

關於生活:新鮮的儀式感

說起儀式感,第一瞬間可能想到的就是情侶、夫妻之間,在節日裡互贈禮物,表達心意。但其實每一天的生活,都需要新鮮的儀式感。

儀式感可以是每天出門給自己畫一個淡雅的妝容,塗上心愛的口紅;

可以是為自己做一頓美味又豐盛的晚餐;

可以是在路過花店時為自己買幾朵鮮花;

也可以是睡前喝一杯牛奶,早起喝一杯蜂蜜水,但凡能讓自己變開心的事情,不管多麼簡單,都是存在的儀式感。


六月的風,六月的雨,此刻的我喜歡此刻的自己

還有,要記得,每一天的我們都是最好的自己,全新的自己。愛自己比昨天更多,哪怕只是一點點。

六月的風,六月的雨,此刻的我喜歡此刻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