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旅游丨白云渡:白云一片落江中

成都旅游丨白云渡:白云一片落江中

白云寺,花源


杨柳河流过花源,曲折的古河道上,过去有一座古渡,名为“白云渡”,连接西面的花源镇与东面的牧马山。白云渡一旁,山脚下坐落着白云寺,六百年香火不绝。登此处,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杨柳汩汩过花源


杨柳河是岷江中游的分支,从双流桃荚渡进入新津花源境内,傍着牧马山和缓的山势,蜿蜒流淌。杨柳河流过花源,有一座古渡“白云渡”,连接西面的花源与东面的牧马山。


成都旅游丨白云渡:白云一片落江中

杨柳河


元末明初,牧马山上有一户贫苦人家,家中只剩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屋漏偏逢连夜雨,男孩六岁那年,杨柳河流域遭遇大旱,天干水枯,炊烟断绝。万般无奈之下,母亲只得将儿子送给花源镇上的一户人家。男孩天资聪慧,待人宽厚,方家甚是喜欢,将其收为义子,改名方园,并教他识文断字。


时光流转,转眼间方园长大成人,他常思念母亲,而遥望牧马山暗自垂泪。一日夜里,方园思母心切,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心绪,他夺门而出,奔至杨柳河边。是夜,月明星稀,江水滔滔,拦住了方园的去路。一筹莫展之际,天边悠然飘来一朵白云,落在河岸,化作扁舟,载他渡河。


往后,方园来往两岸,探望母亲,这朵白云总是如期而至。某日,方园顿悟,他自小便有佛缘,这朵白云,不单是渡他的载具,更似度他的法器。于是,方园辞别家人,前往圃岭,拜入智云禅师门下,出家修行,禅师赐他法号:普恩。


成都旅游丨白云渡:白云一片落江中

杨柳河流过花源


2.白云一片落江中


十二年弹指一挥。一天,在花源镇东面、杨柳河荒废的渡口上,出现一只摆渡的小船,撑船的,是位年轻僧人。此处江水湍急,过去摆渡船常常翻落,后来再无人问津。两岸的人过河,要向上游或下游行几十里,才能寻到渡口。自从僧人在这里摆渡,不论晴雨,小船总能平稳来往两岸。纵使河水猛涨,小船被卷入旋涡之中,僧人仍手撑蒿竿,泰然自若。过河的人给钱,僧人只是指指船头的竹篓,多或少他并不在意。


“不击鼓来不撞钟,一叶扁舟荡西东。若问贫僧缘何事,白云一片落江中。”


摆渡的僧人,自然是普恩。摆渡时,普恩虽沉默寡言,却常引吭放歌,他的歌声里,总是出现“白云”二字。不知从何时起,渡口也有了它的名字:白云渡。


“唯有白云知我愁,飘来飘去说根由。如今落个桶底脱,白云顶上催白头。”


春夏秋冬又一春,年轻的僧人已是白发老者,这一生,他几乎都在白云渡上度过。普恩终于放下蒿竿,在渡口附近结茅化缘,他立志要在牧马山下建一寺庙,白云深处作道场。或许正应了得道多助这句古话,消息传开后,许多人前来捐款献物,不出三年,寺庙落成,即为白云寺,普恩成为白云寺的首任住持。这一年,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


成都旅游丨白云渡:白云一片落江中

成都旅游丨白云渡:白云一片落江中

杨柳河畔,白云深处作道场。


3.古渡不存,白云依旧


古渡早已不存,而白云依旧。


人力筑起的水利工程,将杨柳河暂时安抚下来。如今它温驯了许多,不再像过去那般易怒,能够轻易阻断两岸的往来。流过花源的时候,河面约有六七十米宽,河水浅薄、势缓,水中偶有卵石露出,荡起白色的水花。河水虽行得慢,却也一刻不歇,向前赶去。


至于水色,既不是映着天的蓝,也非澄明的清,或是因水中养分过多而显出的绿。杨柳河中的江水,混着泥黄土绿,似掺入浓浆,泛着乌青,总不清澈。天气晴朗的时候,太阳明晃晃地照在河面,卷起千金浪,满坠刺眼的光晕。由河及岸,浅滩上百草丛生,密不透风,离岸稍远一些,则生满灌木,蓄住河水。岸上,枫杨、垂柳、香樟、榕树……接连生长,绵延不绝。


成都旅游丨白云渡:白云一片落江中

成都旅游丨白云渡:白云一片落江中

杨柳河,从前白云渡的位置大致在此。


取代白云渡的,是白云渡大桥,捎带着,它也继承了白云渡的名号。桥的北面,本就不宽的河中,却有一座沙洲,约摸有四五十米宽,一百多米长。岛上林木幽深,清风徐徐,颇有些神秘,上面还修了一座运动场,不过连接的是杨柳河西岸的别墅区,被人圈了起来。

河流总是很静,又未到雨季,没一点儿波澜似的,水声也轻,汩汩而过,常为阵阵鸟鸣所盖。白云渡的南面,沿河建起一排带着长廊的亭台,水泥筑的台基、筒瓦覆的亭檐上,爬满青苔,夹着半旧的红漆。


成都旅游丨白云渡:白云一片落江中

杨柳河,河畔建起一排带有长廊的亭子,人们常聚于此。


不同于河流的静,亭台里,一贯热闹,好像镇上的老人家,一半儿都聚在了这里。你不得不感叹,他们挑地方的眼光,倒是同普恩和尚一样老道。亭子面朝着杨柳河,正对天空的湛蓝和丰盈的绿意,江水极温柔地淌过,风也掠过河面,沾着湿气,穿过整条走廊。亭子背后,则是那些连片乔木所提供的荫凉。爱打牌的,便四人围一牌桌;爱闲谈的,便坐下摆些玄龙门阵;爱垂钓的,就受些日晒的皮肉之苦。


若爱出神,爱发呆,尽可以倚靠着廊柱,观白云的变幻,观粼粼的波光,观草的丰茂、树的苍翠,听风、听水、听柳叶撞击天空,“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成都旅游丨白云渡:白云一片落江中

成都旅游丨白云渡:白云一片落江中

亭子面朝着杨柳河,正对天空的湛蓝和丰盈的绿意,江水极温柔地淌过,风也掠过河面,沾着湿气,穿过整条走廊,亭子背后,则是那些连片乔木所提供的荫凉。


4. 白云渡旁白云寺


古渡不存,普恩和尚所建的白云寺,却绵延六百余年。


六百年中,白云寺名重一时,香火不绝。只是仍旧逃不过十年浩劫,百年基业毁于一夕。二十年后,白云寺重建,规模、建筑远胜从前,单是山坡上那一座金光闪闪的佛像,已足够瞩目。


成都旅游丨白云渡:白云一片落江中

成都旅游丨白云渡:白云一片落江中

白云寺香火绵延六百余年,在文革期间遭毁,后又重建。


白云寺依杨柳河的水向而建,顺应牧马山的地势,坐东朝西,山门面对江水,前后山水呼应。山门金碧辉煌,朱瓦红墙,反射出琉璃般的光彩。“白云寺”三字,由赵朴初所题,寺门上的字,远瞧以为是雕刻所致,然而走近细看,却是用碎瓷片拼贴而成,白色的瓷片上交杂着靛青、朱红等几色,分外斑斓。


成都旅游丨白云渡:白云一片落江中

成都旅游丨白云渡:白云一片落江中

白云寺依杨柳河的水向而建,顺应牧马山的地势,坐东朝西,山门面对江水,前后山水呼应。


早先因为疫情的缘故,白云寺封闭了近半年的时间,直到端午节前几日,才重新开放。与其他地方一样,进寺仍需要测量体温、登记信息。白云寺颇具规模,占地超过七十亩,建筑面积达到七千平米。


受制于地形与河流,白云寺的布局并未沿袭传统,进入山门,首先为山门殿(天王殿),山门殿两侧建有钟楼、鼓楼,分别为地藏殿与财神殿。山门殿背后,第二进为大雄宝殿,两殿之间天井广阔,估摸有数千平米,天井两侧为客堂。


成都旅游丨白云渡:白云一片落江中

山门殿(天王殿)


成都旅游丨白云渡:白云一片落江中

成都旅游丨白云渡:白云一片落江中

大雄宝殿


成都旅游丨白云渡:白云一片落江中

客堂


由大雄宝殿开始,寺中建筑不再沿中轴线向后分布,而是向南北两侧延展,观音殿、玉佛殿、斋堂等多集中在南面。观音殿背后,有一后山,并不高,山上新建有亭台、屋宇,供奉燃灯佛、文武财神等。山顶,千佛殿和一尊佛祖塑像屹然而立。


成都旅游丨白云渡:白云一片落江中

成都旅游丨白云渡:白云一片落江中

观音殿背后,有一后山,并不高,山上新建有亭台、屋宇,供奉燃灯佛、文武财神等。山顶,佛祖塑像屹然而立。


每每寺里有了些钱,便拿来修殿、塑像,因此,白云寺里的工程,也就断断续续的,好像没个头尾。每隔段时间,寺里似乎便大了些。

登上后山,白云寺风光尽收眼底。寺中的建筑不但规模大,形制也高,几乎所有大殿,包括斋堂在内,都采用了歇山顶,甚至有重檐歇山顶,结构清晰,棱角分明,格外肃静庄严。寺中色调,朴素沉稳,除了部分屋檐上的少量黑瓦,寺中的建筑及饰物,几乎全部覆暗红、铜黄两色。寺内寺外,遍植草木,绿意丰盈,林木深幽,使人观之如入远山。


成都旅游丨白云渡:白云一片落江中

成都旅游丨白云渡:白云一片落江中

寺中的建筑大都采用歇山顶,结构清晰,棱角分明,格外肃静庄严。寺内寺外,遍植草木,绿意丰盈,林木深幽,使人观之如入远山。


5.惟有白云知我忧


“他们(和尚)是真信,我们是半信,是假信。”


在山门殿里,我认识了一位居士。他住在城里的肖家河,白云寺一开放,便又赶了回来,平日在寺里做些杂活,每月有一千多元的工资。


“你怎么晓得他们就是真信?”


“信佛要戒很多东西啊,肉、酒、色……”“我不得行,一辈子就为了一个吃字,他妈的这辈子就为这张嘴活着了,太爱吃了。”


“那你还来这里?”


“哈哈,跟着我妈来的嘛,她虔诚得很。我跟着过来,也算尽孝了,这儿环境和空气又不错。现在我一回成都,脑壳都是昏起的,说不上话来。”


“啊,您母亲多大年纪了?”


“九十多了,她现在没在寺里,太热了,(她)去彭州山上了,她一年要给庙子里好多钱。”


成都旅游丨白云渡:白云一片落江中

白云寺


“你别看这个庙子大,就六个和尚。”


“我要是(负责的),肯定不把庙子选在这儿,位置好撇,离城里又远。”


“我觉得这儿倒是不错,有山有水,离城里其实还多近的。”我和男人唱了句反调,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眼红他那条金光闪闪的爱马仕腰带,酸葡萄心理在作祟。


五点多钟,寺里的和尚们在大雄宝殿里念完经、敲完钟,男人要关寺门下班了。他要我将一辆没了锁的共享单车推出门,等他一会儿。不久,男人又推了辆自行车出来,要我帮忙骑一辆走,我婉言拒绝,说还要到河边看看,一会儿再走。


看着男人远去的背影,骑着单车,一手扶着车把,一手把着另一架共享单车,慢慢吞吞,摇摇晃晃,我不禁笑了出来。脑子里不断闪过男人那句:“他妈的这辈子就为这张嘴活着了。”


他倒是很清楚,这辈子在为什么而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