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在社区丨我们社区有个“马天民”

当疫情来临时,他成为众多逆行者中的一员。防控宣传、封闭小区……这些都是他的日常工作,每天超过3万步,一干就是接近3个月。在居民眼里,他俨然成为了社区的“大家长”,这个“家”不好当可他却当的有模有样,他说:“防疫工作不能缓,我是党员我先上!”今年48岁的王鹏,是海淀公安分局花园路派出所第三社区警务队的社区民警,在北医社区已经扎根工作了多年的他,坚持群众利益至上,以化解矛盾为核心,以构建和谐社区为己任,成为深受当地群众拥戴的“贴心人”。

民警在社区丨我们社区有个“马天民”

王鹏管理的北医社区辖区面积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六千余人,暂住人口一千余人。辖区内有包括北医三院、北大六院在内的多家重点医疗单位。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将全国人民拉入了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北医社区党支部副书记的王鹏积极响应北医社区党总支的号召,快速反应、迅速行动,与医院保卫处打起配合勤联系勤沟通,全力以赴投入防疫防控工作第一线。

民警在社区丨我们社区有个“马天民”

疫情防控期间,王鹏借助党委政府“吹哨报道”和海淀公安“两队一室”警务改革的先机,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副书记的作用,在社区内发动在职党员、治保积极分子、治安志愿者共200余人参与社区防控,值守3个社区出入口,处理纠纷15起。为了解决社区个别部位由于临街和进出人员复杂带来的防疫隐患,王鹏在指导社区加派力量对出入人员进行严格登记同时,为合理安排人员班次,尽力减轻居委会人员负担,王鹏从春节开始就放弃休息,亲自加入到社区防疫岗的值守工作,全力与社区居委会共同完成好社区管控、人员核查、防疫宣传等各项工作。

作为“花园路派出所王鹏北医三院志愿服务岗”负责人,王鹏带领由4名院警、8名巡逻保安志愿者组成的志愿服务团队,疫情防控期间全力做好提供就医服务、维护就医秩序、调解医患矛盾、保障公共安全各项工作,先后为人民群众、同事战友提供紧急就医支持70余次,调解医患纠纷十余次,得到就医群众和院方的充分认可。

民警在社区丨我们社区有个“马天民”

近期,王鹏接到辖区一家医院保卫处打来的电话称,有一名患者在护士站吵闹。虽然已经有院警先期对事件进行了处置,但考虑到涉医事件的敏感性,王鹏还是迅速从社区的防控一线赶到事发现场。经王鹏了解,原来是一名前来就医的患者发现自己以前的病历少了几页,怀疑是护士给弄丢了,就和护士吵了起来。凭借多年来管理医疗单位的丰富经验,王鹏通过安抚和调解快速解决了分歧,平息了事端。

疫情期间,辖区群众长时间待在家中,难免因焦躁烦闷情绪引发家庭或邻里纠纷。不久前的一天,王鹏在入户排查疫情的过程中,正巧遇到一起邻里纠纷,经王鹏了解两家是因为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产生矛盾。通过对邻里双方进行说服教育,最终两家邻居握手言和。

2月17日晚,花园路派出所接公交车司机报警称:一位老人乘客未戴口罩,出于疫情期间管理规定,无法让其乘车,求助民警帮忙。正在附近社区工作的王鹏和同事立即赶赴现场。经了解,老人由于出门匆忙,忘记戴口罩,加上时间已晚着急回家,实在没有办法。看到老人着急的样子,王鹏二话不说,赶紧拿出自己买来的口罩送给老人,让其佩戴好,并温暖地叮嘱老人,特殊时期一定要注意防护!

老人非常感动,脸上一下子露出欣喜的笑容,激动地说:“你太好了!”,连声拍手称谢。

小小的口罩虽然微不足道,但这却是王鹏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当好警、做好人、办好事的好人精神的延续。

早在2011年,王鹏就因在工作和生活中多次为辖区居民和素不相识的来京求医困难家庭伸出援手的感人事迹,被中央电视台、北京电台等多家媒体报道过,同时也因此被北京市和海淀区评为人民满意派出所民警、海淀区先进政法干警、优秀社区民警。

用王鹏自己的话讲,群众事无小事,只要是群众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尽力做到的!

近期,随着境外疫情的迅速发展,防疫工作面临疫情输入的巨大压力。王鹏每天通过走访,了解社区里的从外地回京人员隔离期有没有困难,配合居委会开展工作。

民警在社区丨我们社区有个“马天民”

“同志,出门做好防护,尽量不要前往人多的地方!”疫情防控期间,但凡在小区见到行人,王鹏都会主动上前,询问情况劝导居民。“要让居民感受到疫情期间我们公安民警一直在,群众也就更安心。”王鹏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每隔两天他都会去被隔离和行动不便的居民家中看看,社区民警的出现,不仅让这些居民感到安全,更让他们感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民警在社区丨我们社区有个“马天民”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王警官以疫情为令,迎难而上,汇聚抗疫力量,合力共筑生命的防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一个个坚强堡垒必巍然矗立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这场防控疫情阻击战必将取得全面胜利!


(来源:海淀公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