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造物精工局:入清涼境,生歡喜心

茶之事,最終都導向於修心,導向於禪,就像日本禪宗大師山上宗二所言,“

茶湯風采盡在禪也。”

茶有四季,喝茶不分四季,炎炎夏季,喝一壺熱茶,對於不好茶的朋友,是不能想象的,除了好茶之人,他人怕是敬而遠之。精工局師父打壺間隙,也會泡一壺茶,若時間太忙,偶爾也會白開水代替。你知道的,耳邊是叮叮噹噹的捶打聲,院子也有聒噪的蟬鳴聲,非心之靜,不能為壺之藝。

我突然想起了,一句名言—“入清涼境,生歡喜心”。

清涼境,歡喜心都屬於佛教名詞。與友聊天,得知,此句出處為廣西桂林疊彩山山門對聯,為清代廣西布政使張祥河所做。當地風洞,每到盛夏酷暑之時,洞內涼風習習,呆得時間久,也會有寒意,人到此清涼境界,就會心曠神怡。

我太喜歡這句話的兩個詞,一入一生你主動入之,體驗後感官生之


文創造物精工局:入清涼境,生歡喜心


好茶就如同美景,的確會讓人生歡喜心,哪怕不能生歡喜心,也會破孤悶,就像盧仝的【七碗茶歌】—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下肚搜枯腸,四碗發輕汗,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七碗茶的境界,飲茶的快感,讓身心舒暢。

夏季喝茶,用一句話概括,即:熱茶生涼境。茶入口,身發汗,口生津,樂趣是,越喝,心越靜,不躁動。

小時候,看爺爺喝著熱茶,手裡大蒲扇晃晃悠悠地扇動著,我很納悶,熱天怎麼還喝熱茶?吃個瓜果涼飲不好嘛。等到自己喝茶,才明白其中的妙事。偶爾,看精工局師傅們一口喝掉半槓茶,止渴為主,又想起休息閒聊時,他們左一盞右一盞的,一壺茶喝半天,兩方對比,越發覺得他們可愛,在生活的不同狀態,找出自己的節奏——涼亦有道,去火去躁,不拘小節,心有歡喜。

文創造物精工局:入清涼境,生歡喜心


茶之境,有時也是心之歸處,不在於止熱,更在於止心之亂。

東坡先生那句—“且將新火試新茶”用以排解思鄉情,下一句就是【詩酒趁年華】我來修我心,灑脫肆意,陸游那句“晴窗細乳戲分茶”,一夜小雨之後,晴日窗前細細煮水,沏茶,不再嘆息京都官事,本為消遣之事,也因茶之禪句,被我們現在廣為引用。

聯想詩人當時處境,這兩句詩詞的生活禪意越發可貴。我也越發明白,為何閱歷越深,人的情趣喜好都會慢慢轉移到茶上了,明明是一片葉的故事,卻讓我們每個人在其中體會到生活不同情境下的哲理,找尋到自我內心的清涼地。

文創造物精工局:入清涼境,生歡喜心


在【且到寒舍喝苦茶】一文中,周作人先生結尾,如是寫道—“我認為,品茶最好是雨天在窗前一人獨品,思過去,想未來,以平常心審時度勢,把我自己未來的命脈。但我更喜歡邀請二三好友,或吟詩,或談藝,或賞石,或品曲,其樂融融,暫時拋卻生活的一切煩惱。如果有朋友和我有同樣的心情,且到寒舍吃苦茶。”

大抵生活是苦的,茶是甜的,我邀請你來吃茶,用生活雅事來化解生活的苦,周作人的“苦茶”或許是這個含義。我認可他的想法,只是心生幾分寂寥。

於我,茶之妙用8個字概括~入清涼地,得歡喜心

文創造物精工局:入清涼境,生歡喜心

文創造物精工局

米油鹽醬醋茶,工料人心技藝真!

文創造物,正心 正念 正器,感謝支持!

書於文創造物精工局2019.8.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