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眼|廣東首個海外知識產權協同服務平臺落戶南山,背後有何深意?

160餘家上市企業、4000餘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PCT國際專利申請量佔全國1/8上下……科技、創新、專利等詞彙幾乎已是廣東經濟第一強區南山區的專屬註腳。

但與此同時,區域內的大疆創新、光峰科技等公司都曾身陷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海能達通信正面臨著摩托羅拉的鉅額索賠,加之受國際疫情形勢影響,類似的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或將再次發生。

南方眼|廣東首個海外知識產權協同服務平臺落戶南山,背後有何深意?

穩經濟、穩外貿、穩海外市場勢必要穩市場主體。科技創新企業雲集南山,助力企業修煉好“內功”,為企業出海保駕護航,成為南山義不容辭的使命和擔當,南山也由此走出一條極具特色的穩經濟之路。

4月23日下午,南山區上線了廣東首個海外知識產權協同服務平臺。從平臺的誕生中,可以一窺南山穩經濟行動的匠心獨運,也可以感受到南山為企業服務的用心用情、細緻入微。

廣東深圳及南山為何瞄準海外知識產權服務?

3月8日晚間,位於深圳市南山區的海能達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關於該公司與摩托羅拉之間的商業秘密及版權侵權訴訟案件,美國伊利諾伊州法院法官已作出一審判決,判決海能達公司及全資子公司向摩托羅拉支付損害賠償34576.12萬美元及懲罰性賠償41880萬美元,合計76456.12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3.34億元)。

“如果海能達最終賠付的話,對企業而言將是致命打擊。”北京隆源天恆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執行合夥人閆冬說,近幾年數據顯示,基於海外知識產權糾紛給本土企業海外經營造成的損失在逐年提升

,而且從可預計的未來來看,這種損失會越來越大。“那麼如何幫助企業修煉好內功,避免企業身陷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是平臺建設的初衷。”

南方眼|廣東首個海外知識產權協同服務平臺落戶南山,背後有何深意?

“一方面,越來越多中國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深度合作關係,‘到大海中游泳’,佈局全球產業鏈,設立海外研發中心和‘海外展廳’;另一方面,深圳高新技術企業在朝國際化方向發展時,頻繁面臨著專利、商標侵權訴訟、技術壁壘等問題的挑戰,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日漸突出。”深圳市南山區科技創新局局長劉石明說。

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水平、樹立良好知識產權形象對政府和企業而言固然是一道長遠命題。但對於當下而言,針對海外知識產權熱點和難點協同國內外優勢資源,共同提升涉外企業出口的知識產權維權能力,卻有其急迫性。

目前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復工復產加快推進,但是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知識產權是一個國際通用規則,部分國家很可能會繼續通過揮舞知識產權大棒的方式去謀求解決本國經濟問題,我們的出海企業首當其衝,那麼此時設立海外平臺就是必要且及時的。”閆冬說。

南方眼|廣東首個海外知識產權協同服務平臺落戶南山,背後有何深意?

海外知識產權協同服務平臺緣何落戶南山?

作為廣東省首座地區生產總值超過6000億的城區,南山區匯聚了160餘家上市企業、4000餘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連續多年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國內第一,被稱為“中國硅谷”。2019年,南山區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達到7351件,佔全市42.1%,佔全國12.9%。

“外向型企業、出口型企業越多的區域,對於知識產權協同服務平臺的需求就越旺盛。”閆冬說,在現有的國際知識產權規則框架下,誰準備的越充分,誰面臨的衝擊和影響可能就越小,特別是在疫情這一黑天鵝事件出現之後,而南山深諳其中道理。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顧問呂國良認為,南山上線海外知識產權協同服務平臺,對區域內的高新技術企業、國際貿易的高質量發展以及應對日益複雜的知識產權形勢具有積極作用。“南山區在中國可以說是知識產權生態最好、國際業務交往最具活力的區域,平臺上線正當其時,也是必然選擇。”

南方眼|廣東首個海外知識產權協同服務平臺落戶南山,背後有何深意?

“海外知識產權協同服務平臺落地南山只是一個開始,希望能發揮示範或試點效應。如果南山做得好,形成良好的榜樣效應和帶動效應,其他地區的企業自然也會模仿和學習,湧現出更多的協同服務平臺。”閆冬說,南山向來開放包容,一定會資源共享,屆時將形成一股不容忽視的海外知識產權服務整合力量。

南山海外知識產權協同服務平臺已正式上線

4月23日下午,南山海外知識產權協同服務平臺正式上線。

南山海外知識產權協同服務平臺的關鍵,在於“協同”兩個字。“平臺一方面立足於南山區,重點面向區內科技型、外貿型企業,另一方面在全球範圍內尋找知識產權業務服務機構和專家。”閆冬說,基本上,出海企業所遇到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在平臺上都能找到解決方案。

南方眼|廣東首個海外知識產權協同服務平臺落戶南山,背後有何深意?

劉石明表示,南山海外知識產權協同服務平臺將為出海企業提供信息服務、數據服務、業務指導、智庫服務、培訓服務等五項服務,而針對海外高新技術項目落地,平臺將為企業與相關專業機構牽線搭橋,促進技術轉移及合作。

截至目前,平臺已吸納市場商務、知識產權、律所等專業服務機構68家,匯聚國內外資深專家72位,重點服務地區覆蓋了北美洲、南美洲、歐洲、大洋洲、亞洲共30多個國家,重點服務行業涉及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智能裝備、生物醫藥、海洋經濟、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機器人等戰略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向來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的南山,不僅為企業出海創造了“提升韌性、鍛鍊內功”的有利條件,還為企業知識產權保護與運用創造了便利。在平臺上線的同時,南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還與廣東省知識產權中心、中國(深圳)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共同簽署了《關於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工作合作備忘錄》。

南方眼|廣東首個海外知識產權協同服務平臺落戶南山,背後有何深意?

南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將藉助省、市保護中心在知識產權快速預審、維權援助、質押融資、證券化試點、資源開發、轉化運用、高價值專利培育、人才培養、區域交流等方面資源,通過建立工作站全面對接各項服務職能下沉,推進省、市、區三中心構建協同聯動模式,在知識產權保護、運用、促進等方面進行全天候合作。

【撰文】張大川

【統籌】任笑一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