貔貅被稱為祥瑞之物,關於貔貅的傳說有哪些?

貔貅被現在很多人奉為祥瑞之物,戴在身上,擺在家裡,還有的人說,貔貅甚至可以跟國寶大熊貓相媲美。古書中說,它是一種長相兇猛的瑞獸,我們一起來看下關於貔貅的傳說吧!

貔貅被稱為祥瑞之物,關於貔貅的傳說有哪些?

貔貅,又名天祿、辟邪、百解,共四個名字,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古時候人們也常用貔貅來作為軍隊的稱呼。它有嘴無肛門,能吞萬物而從不洩,可招財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 天祿-貔貅頭。

貔貅也有公母之分, 民間傳說公的貔貅代表財運,而母的貔貅則代表財庫,有財要有庫才能守得住,因此收藏貔貅大多都一次收藏一對, 才能夠真正的招財進寶。但如果要戴在身上, 還是一隻就好,以免打架。

貔貅被稱為祥瑞之物,關於貔貅的傳說有哪些?

貔貅與姜子牙一段典故

當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紂時,一次行軍途中偶遇一隻貔貅,但當時卻無人認識,姜子牙覺得它長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設法將它收服。帶著它打仗屢戰屢勝。周武王見貔貅如此驍勇神奇,就給他封了一個官,官號為"雲"。當時姜子牙發現貔貅每天食量驚人,卻從不大小便。而它唯一的排洩系統就是從其全身的毛皮裡分泌出一點點奇香無比的汗液,四面八方的野獸、妖邪聞到這種奇香後無不爭先恐後,不由自主跑來爭食,結果反被貔貅吃掉。

乾隆與貔貅

貔貅的形象自唐代以後較少出現,及至清代乾隆年間,由於乾隆皇帝好古,對古玉更是有著非同一般的痴迷與喜愛,我們可在當時宮廷所藏的數件古玉貔貅身上看到乾隆皇帝親自授意刻於其上的御製年款及御製詩詞,足可見對其的重視和喜愛。

貔貅被稱為祥瑞之物,關於貔貅的傳說有哪些?

朱元璋與貔貅

朱元璋定都南京後從地下挖出一對貔貅,而貔貅乃龍王的九太子,故命人在靈谷寺的旁邊建立貔貅殿供奉這一對貔貅。

朱元璋定都南京後修中山門,但國庫無錢財,丞相劉伯溫(也是風水師)建議朱元璋用貔貅來納財,朱元璋聽從在國門放一對世間最大的貔貅,結果兩江士紳紛紛捐款,大動土木,場面宏大讓朱元璋感慨萬分,稱道:大明臣民如此忠心,江山必然萬載。

除了招財、辟邪之外,貔貅還具備強大的戰鬥力,成為當年黃帝的五大神獸大軍之一,《史記·五帝本紀》:"軒轅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傳說幫助炎黃二帝作戰有功,被賜封為"天祿獸"即天賜福祿之意。

難怪從古到今,被人稱為是祥瑞的神獸,看來他的功績還是不小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