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成功的篡位者永樂大帝

中國的歷史上存在過許多封建王朝,正是這些王朝所統治的時間的疊加才形成了歷史,而隨著這些王朝的不斷更迭歷史也隨之呈現出了更多的內容。造成封建王朝不斷更迭的原因不外乎兩種情況,其一:被後來的統治者所推翻。其二:被統治者的非親屬或親屬篡位。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篡位,這個比較敏感的話題。上面我們也談到了篡位者的兩種形態,非親屬篡位的典型筆者認為是篡西漢的

王莽,他建立的新朝維繫不到14年,被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給幹掉了,但王莽後世評價太差,什麼偽君子、野心家之類的直到近幾年才又有了個相對好點的稱謂“穿越者”。

史上最成功的篡位者永樂大帝

而本文的主人公朱棣,卻是一個親屬篡位成功,後世罵名又較少的典型。以篡位這種極不光彩的手段得到皇位的朱棣為何又能被後人稱為永樂大帝呢?被篡奪皇位的朱允炆(建文帝)命運又如何呢?篡位者朱棣又做了哪些為人所不恥和讓人敬仰的事情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那段600多年前的歷史。

史上最成功的篡位者永樂大帝

朱棣出生於元至正二十年也就是公元1360年,大家一看年號就能知道當時明朝還沒有建立,他老爹朱元璋還在和宿敵陳友諒玩命呢,而這已經是他的第四個兒子了。朱棣可以說出生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他童年的“幼兒園”就是軍營,目所能及的景象多數是受傷流血的士兵、四處流浪的百姓、和滿目瘡痍的建築。說難聽點在他老爹的生命都不知道哪一天就會被對手無情的終結的情況下,真的很難把經歷投到他的身上。所以朱棣基本上屬於散養的失學兒童,隨著他逐漸長大跟著他爹輾轉於各個戰場他看到了真實的廝殺與殘酷的死亡,也看到了無比耀眼的名將、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等人的風彩。這一切在他幼小的心靈裡埋下了些許暴戾之氣也使得他對金戈鐵馬的沙場產生了無限的嚮往。

史上最成功的篡位者永樂大帝

公元1380年,20歲的朱棣已是燕王了而他的封地是北平(就是今天的北京)。那時候的北京可不比現在,雖然也曾是元朝的首都,但也算是一塊苦寒之地,時不常的再來點沙塵暴啥的真不是什麼好去處。更重要的一點是他的一些蒙古鄰居不是太友好,總是依仗騎兵優勢隔三差五的來他這裡搶一把,所以朱棣沒少了和他們開打。還有過兩次較大規模的北伐,在歷次戰鬥中朱棣表現的可圈可點甚至養成了親自衝鋒再前的習慣。應該講那時的朱棣對於自己作為一個保衛大明領土完整的藩王的現狀還是認可的,原因在於無論資歷和資格他都不是皇位的有力競爭者,直到一件事情的發生。

史上最成功的篡位者永樂大帝

公元1392年,時年37歲的太子朱標突然因病而死。此時朱棣意識到自己的機會也許來了,然而隨著朱標兒子朱允炆被選為皇位繼承人的消息傳來,他的夢想再次破滅,但這次他不想輕易放棄。不過

朱棣這個人對自己和自己老爹朱元璋還是有著比較清楚的認識的,他明白只要有他老爹在一天他自己還是必須府首稱臣的,而對於那個高高在上的皇位繼承人,他的心中是沒有一絲敬畏之心的,此時他應該已有了不臣之心。公元1398年他的老爹朱元璋也死了,他的侄子朱允炆順利的登上了皇位,他也開始為自己的造反積極的做起了準備工作。朱棣先是花大價錢收買了朱允炆身邊的許多太監和近侍,然後又在他的封地招兵買馬打造軍器,當然這一切都是秘密進行的。截止到目前朱棣的種種形為只能稱其為意圖謀反,使他真正踏上造反這條路的人,竟是他的“好侄兒”朱允炆

史上最成功的篡位者永樂大帝

朱允炆出生於公元1377年,卒年不詳,為什麼這麼說後面本文中會有介紹。朱允炆是太祖朱元璋的孫子,太子朱標次子,從小聰慧深得朱元璋喜歡,正因為如此他才能以皇孫的身份繼承了大明天子之位。但事實證明看起來聰明卻實不太靠譜,根紅苗正的朱允炆被“社會青年”朱棣篡位就是血淋淋的教訓。當然朱元璋是看不到這一幕的上演了,但並不意味朱元璋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作為一個老練的政治家朱元璋是不可能犯下這樣的錯誤的。太子朱標死後

朱元璋更加肆無忌憚屠殺功臣如果大家注意一下細節不難發現,他殺的多數是能打仗的而且多為善於進攻型的選手,卻把一個非常善於防守的耿炳文留了下來。不僅如此朱元璋還對朱允炆做過考核,一次他問朱允炆如果外地藩王做亂怎麼辦?朱允炆的回答大至意思是先以大義教之,再使其它藩王撫之,決不可輕易動兵,如果迫不得已動兵也是站在正義的絕對至高點上才能出手,這個回答朱元璋深感滿意才放心的把皇位交給了他。然而朱元璋剛進棺材朱允炆登基變成了建文帝后就馬上變臉了,他聽從齊泰黃子澄的錯誤意見,在皇位未穩的情況下以激烈的手段開始削藩,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連續幹掉了幾個藩王,就算百姓對皇帝的做法都心知肚名了,更何況是朱棣

史上最成功的篡位者永樂大帝

朱棣現在還是沒造反,不是他不想造反而是他還沒準備好,無奈之下他採取了一個辦法就是裝瘋。應該說朱棣的演技是過硬的,成功的騙過了建文帝眼線,為自己的造反大業贏得了時間。公元1399年7月,燕王

朱棣做好了一切準備,在北平打出了清君側誅殺奸臣齊泰黃子澄的口號,正式開啟了“靖難”之旅(其實就是正式造反了)。在其後雙方的多次戰爭中各有勝負,但是朱棣的隊伍畢竟名不正言不順,時間拖長了對他極其不利。此時朱棣的一個重要謀士姚廣孝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他建議朱棣拋開敵兵以輕騎挺進,直取都城南京朱棣聽從了他的意見。當朱棣的兵馬來到南京城下時城內豪無準備一時間人心慌慌,更是有許多大臣認為大勢已去拋下建文帝紛紛出城投降。而此前朱棣花錢收買的太監也配合李景隆打開了京城的城門,至此朱棣不廢一兵一卒佔領了南京城。他終於大功告成了但他卻不得不面臨另一個比較尷尬的事情,就是他發現建文帝現在居然成了個燙手的山芋。要知道他是打著“靖難”的旗幟來到京城的,總不能一進城就先把合法的皇帝給宰了吧。他經過考慮後讓人把皇城團團圍住,即不攻打也不進城朝拜,其意思就是留給建文帝一點時間自行選擇一個體面的死法。此時身在宮中的建文帝真可為眾叛親離無人可用,但他還是很硬氣的沒有選擇與篡位者妥協,他火燒宮廷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是的他憑空消失了,在被重重包圍的雄雄大火之中的皇宮裡就這樣神奇的消失了,活不見人,死不見屍,此事終成明朝直到今天的懸案!

史上最成功的篡位者永樂大帝

公元1402年,篡位者朱棣終於登上了皇帝的寶座。登基之初為了宣揚他地位的合法性,找來了天下儒學君子的典範方孝儒,想讓他寫一篇粉飾自己的文章遭到了嚴詞拒絕。於是他恐嚇方孝儒

說:”如若不寫誅你九族“而他得到的答覆是:”就算是誅我十族也不寫“,於是方孝儒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誅十族的人。明代還有一位連中三元的才子黃觀,因不恥與朱棣這樣的篡位者同世為人投江自盡,朱棣知道後命人把黃觀的名字從登科錄中劃去了。從以上兩件事情中不難看出朱棣是一個不可理喻、陰險殘暴的小人。也正是這樣一個人在他執政時其勵精圖治、勤政愛民,還不惜巨資編修了《永樂大典》,也是他力排眾議遷都北京,而這些舉措無疑給後世帶來了巨大的正面影響。

史上最成功的篡位者永樂大帝

古今中外有許多皇帝是通過篡位奪取的政權,他們中的絕大多數聲名狼藉卻也不伐明君出現,我想老百姓在痛罵篡位者的同時可能更關心的是自己的衣食住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