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欲擒故縱,欲得先舍,得失一念之間

我們都聽過這個故事:

手裡抓一把沙,越想多抓一些,握得就越緊,抓到的卻越少。

欲擒故縱也是這個道理,你逼的越緊,對方就越有可能狗急跳牆,魚死網破。它的意思是:先放開他,等他放鬆警惕,再抓住他。比喻:為了更好的控制,可以暫時放鬆操控。

歷史上最有名的典故是:諸葛亮七擒孟獲。

孟獲是當時最大的反叛對象,諸葛亮為了平定南中,親自率兵出戰。諸葛亮捉了孟獲七次,放了他七次,最後一次,孟獲真心降服,歸順蜀漢。孟獲是當時少數民族部落的首領,在部落中處於領頭地位,他的臣服也保證了南中其他部落的臣服。

諸葛亮深謀遠慮,眼光長遠,他想利用孟獲壓制其他少數部落,於是對孟獲實行抓了放,放了抓,一步步讓孟獲臣服,甘心為他鎮守南中地區。

通過這個典故,我們見識了“誅心”的威力。

三十六計|欲擒故縱,欲得先舍,得失一念之間

欲擒故縱就是一招“誅心術”。

擒是目的,縱是手段。

案例:“討價還價,佯裝離開”便是用到了“欲擒故縱”的計謀。

某天,你在菜市場買菜,一問價格,覺得有點高,就開始和菜農討價還價。你的最後一招通常是:算了,這麼貴。然後一副轉身離開的架勢。

看到這裡,菜農一般都會喊你回來,給你再次降價。

你的轉身離開其實就是欲擒故縱,你不是不想買,只是不想這麼貴的買,於是,做出假意不買的動作,讓對方降價。

擒、縱是一對矛盾,是相反的兩個方面,從矛盾的此方去攻伐、獲取彼方,是這個計謀的核心。與其含義相近的有欲揚先抑,欲得先舍。

三十六計|欲擒故縱,欲得先舍,得失一念之間

看透了擒縱之術,得舍該如何斟酌呢?

我們好像都有這樣的認知:越想得到,越是得不到。越是拼盡全力追趕,好像離我們越遠,這就像同極相斥的吸鐵石,我們越是靠近它,它離我們越遠。

空間的物質能量守恆,我們一心只想得到,卻忽略的“失去”;若想擁有得到的能量,那就必然有失去的能量。當我們一門心思只想獲取的時候,沒有考慮到能量守恆,不懂得失去之道。搞得自己得不到,糾糾於心,鬱悶不堪。

三十六計|欲擒故縱,欲得先舍,得失一念之間

瞭解了物質能量守恆,我們知道,要想得到某一些東西,就必須失去另一些東西去交換。

我們的所得所失,一切都在動態平衡之中。

學生,如果想擁有好成績,就必須付出時間去打磨知識;

員工,如果想升職加薪,就必須付出精力去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

一切所得,都是用所失換來的。

明白了得失平衡,就不會執著於得到,而得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