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班主任吐露:這3類家長經常在群裡添堵,自己卻渾然不知

文丨艾媽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孩子入學後,父母少不了要與老師進行溝通,如果沒有掌握恰當的溝通方式。

父母的干預不僅不會對孩子的學習有幫助,很有可能會影響老師的教育效果,畢竟“事多”的家長只會讓老師不得不束手手腳地對待學生。

案例:

在朋友圈看到這樣一段故事。寶媽小林下了晚班回到家,發現上小學的女兒還在奮筆疾書地寫作業。

眼看著時鐘的指針指向了12點,小林有些著急起來,看著女兒正在長身體的時候,如此熬夜這對身體肯定有影響。

於是有些氣惱地小林在班級群裡發了一條消息並且@了孩子的老師。“你睡了嗎?

消息發出後,老師也很快回答了,“睡了!”顯然老師的答覆讓小林很生氣“我家孩子還在寫作業,你卻好意思睡覺!

資深班主任吐露:這3類家長經常在群裡添堵,自己卻渾然不知

小林的質問下,有很多家長也紛紛跟著起鬨“我家孩子也沒睡呢?”“作業太多了,真不知道老師怎麼想的?

老師洗洗睡了,孩子可得熬到後半夜呢!”面對大家一窩蜂地指責,老師想辯解也沒了思路。於是只得簡單地解釋後,全員禁言。

小林這邊吐槽老師作業留太多,自己必須讓老師明白這種留作業的方式不靠譜,而老師這邊則覺得有問題可以私下溝通,這種“群起攻之”的方式真的不適合。

資深班主任吐露:這3類家長經常在群裡添堵,自己卻渾然不知

雖然忠言逆耳,老師的教育方式可能確實存在問題,但是這種公開的質問也確實讓老師難以招架得住。

於是在老師的朋友圈裡,有不少資深的教師表示,遇到這樣“激動”的家長,老師們也是真的沒辦法。

分析:

資深班主任就表示,在家長中,有3類家長經常在群裡添堵,自己卻還渾然不知。

第一類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特別優待的家長,第二類比較喜歡攀比的家長,第三類喜歡質問起鬨的家長。

在家長和老師溝通的時候,直抒胸臆固然很好,但是不分場合的地詰問,這很容易將矛盾激化,並不利於想法的交流和意見的溝通。

畢竟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真正所想的不過是為了孩子好而已。

資深班主任吐露:這3類家長經常在群裡添堵,自己卻渾然不知

家長和老師溝通要注意什麼

(1)給予對方足夠的尊重和理解

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需要得到對方的尊重,父母不要以為自己交了學費就可以對老師的教育指手畫腳,老師也不要覺得家長的教育理念沒有自己專業。

只有建立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之上,家長和老師的溝通才能夠順利地進行。

資深班主任吐露:這3類家長經常在群裡添堵,自己卻渾然不知

(2)注意表達方式

很多父母會對孩子的問題感到著急,於是在與老師進行溝通的時候常常會表現出過於急躁的情緒,甚至會口不擇言,不注重表達方式的選擇。

所以父母在與家長進行溝通的時候儘量委婉一點地表達意見,過於直接地反而不利於想法的溝通。

(3)保持冷靜,理智地分析問題

當家長處於情緒化的狀態之中時,對於問題的看法難免會有些片面,所以這時候父母一定要冷靜對待,保持理智地和老師溝通。

父母有必要意識到自己溝通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對對方言語攻擊。

資深班主任吐露:這3類家長經常在群裡添堵,自己卻渾然不知

父母有必要多與孩子進行溝通,對於問題的看法會更加完整全面,同時,與老師的溝通也要講究方法,平等的姿態才是處理問題最好的切入點。

父母多一些教育探索和思考對於孩子的成長有益,但是過於固執的話反而會起到反作用。大家對於家長與老師的溝通方法有哪些看法分享呢?

育兒難題找艾媽育兒日記,家庭教育從小做起,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艾媽育兒日記,幫你解決育兒大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