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評論下這些故事憑什麼入選高中語文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選修語文課本,摘錄有六個印度故事,為什麼把它們作為範文,大家看看它們分別蘊含著怎樣的大智慧?

愚人食鹽

昔有愚人,至於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主人聞已,更為益鹽。既得鹽美,便自念 言:“所以美者,緣有鹽故。少有尚爾,況復多也?”愚人無智,便空食鹽,返 為其患。

譯文: 過去有一個愚蠢的人,到別人家去作客。主人留他吃飯,他嫌菜餚太淡,味道不足。主人知道後,就在他菜裡添了一點鹽。他感到菜的味道好多了,就自言自語道:“這味道所以這樣美,是因為有鹽的緣故。加了這一點尚且味道鮮美,如果再多加些豈不更好!”這個無知而沒有頭腦的人,便空口吃起鹽來。結果吃得口乾舌苦,反而使他自己痛苦。

大家評論下這些故事憑什麼入選高中語文教材?

渴見水

過去有人,痴無智慧,極渴須水,見熱時焰,謂為是水,即便逐走,至新頭河。既至河 所,對視不飲。傍人語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飲?”愚人答言:“若可飲盡,我當飲之。此水極多,俱不可盡,是故不飲。”爾時眾人聞其此語,皆大嗤笑。

翻譯: 過去有個人,愚蠢沒有智慧,口渴極了,看見由熱氣升騰的幻影,以為是水,跟著追趕直到河邊,面對著河水卻不喝。別人問他說你因為口渴尋找水,現在到了有水的地方,為什麼不喝呢?愚人回答說:“如果可以喝盡這些水,那我就喝。但這裡的水太多了,不可能喝盡,因此我不喝了。”當時眾人聽了這些話,都大聲地嗤笑他。

大家評論下這些故事憑什麼入選高中語文教材?

入海取沉水

昔有長者子,入海取沉水,積有年載,方得一車。持來歸家,詣市賣之。以其貴故,卒無買者。經歷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厭,以為苦惱。見人賣炭,時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燒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燒為炭,詣市賣之,不得半車炭之價直。

大意: 從前有位長者的兒子,到海里打撈沉香。經過多年,才打撈了一車,把它運回家又到市場上去賣,由於價格昂貴,一直沒有人買。經過了許多天,也沒賣出去,心裡十分苦惱。看見別人賣木炭,能夠很快就賣出去,於是就想,不如把沉香燒成木炭,可以很快賣出去。於是真把沉香燒成木炭,到市場上去賣,結果只賣了不到半車木炭的價錢。

大家評論下這些故事憑什麼入選高中語文教材?

嘗庵摩羅果

昔有一長者,遣人持錢至他園中買庵摩羅果而欲食之,而敕之言:“好甜美者,汝當買來。”

即便持錢往買其果。果主言:“我此樹果,悉皆美好,無一惡者。汝嘗一果,足以知之。”買果 者言:“我今當一一嘗之,然後當取。若但嘗一,何以可知?”尋即取果,一一皆嘗。持來歸家, 長者見已,惡而不食,便一切都棄。

翻譯: 從前有位長者,派人拿錢到別人的園子裡去買庵摩羅果來吃。他吩咐說要買味道甜美的果子。於是那個人就拿著錢去了。園主說我這樹上結的果子都很好,沒有一個不好的。你只要嘗一個,就知道了。買果子的人說:“我得一一品嚐,然後才買,如果只嘗一個,怎麼能知道個個都很好呢?”接著他把每個都咬了一口,才買了回家。長者見了,厭惡得吃不下,於是全都扔了。

大家評論下這些故事憑什麼入選高中語文教材?

詐言馬死

昔有一人,騎一黑馬入陣擊賊,以其怖故,不能戰鬥,便以血汙塗其面目,詐現死相,臥 死人中,其所乘馬為他所奪。軍眾既去,便欲還家,即截他人白馬尾來。既到舍已,有人問 言:“汝所乘馬,今為所在?何以不乘?”答言:“我馬已死,遂持尾來。”旁人語言:“汝馬本 黑,尾何以白?”默然無對,為人所笑。

大意: 從前有個人,騎著黑馬打仗去。由於害怕,不能戰鬥。就用血塗在臉上,裝死躺在死人堆裡。他所的馬被別人奪走。士兵們撤離戰場後,他回家時割了別人所騎白馬的一截馬尾。回家後有人問他:“你騎的馬呢?”他回答說我的馬已經死了,所以帶著它的尾巴回來。”旁邊的人聽後說:“你的馬是黑的,尾巴怎麼變成白的了?”他無話可說,被人們所嘲笑。

大家評論下這些故事憑什麼入選高中語文教材?

駝甕俱失

昔有一人,先甕中盛谷。駱駝入頭甕中食谷,又不得出。既不得出,以為憂惱。有一老人來語之言:“汝莫愁也,我教汝出。汝用我語,必得速出。汝當斬頭,自得出之。”即用其語,以刀斬頭。既復殺駝,而復破甕。如此痴人,世間所笑。

大意: 從前有一個人,在甕裡盛穀子。駱駝把頭探進甕中吃穀子,出不來了,他很煩惱。一個老人告訴他:“不要愁,我教你,把駱駝的頭砍下來,駱駝就出來了。”於是,他用刀把駱駝的頭砍下來,再打破甕。這樣愚蠢的人,被人們所嘲笑啊。

這六個故事出自佛教經典《百喻經》,對於世俗生活來說,它也是很有教育意義的。比如庵摩羅果的啟示,它告訴我們對於一些真理,不一定要事事親自實踐,我們完全可以採用歸納法概括法,以一推三,以點帶面去探索未知世界。

大家有什麼想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