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洞察—戰略分析的框架思維

戰略(strategy)一詞最早是軍事方面的概念。戰略的特徵是發現智謀的綱領。在西方,“strategy”一詞源於希臘語“strategos”,意為軍事將領、地方行政長官。後來演變成軍事術語,指軍事將領指揮軍隊作戰的謀略。在中國,戰略一詞歷史久遠,“戰”指戰爭,略指“謀略”“施詐”。春秋時期孫武的《孫子兵法》被認為是中國最早對戰略進行全局籌劃的著作。


企業洞察—戰略分析的框架思維



現在我們將戰略廣泛理解為長遠的規劃、遠大的目標。無論我們從個人角度還是企業角度,都經常用戰略思維,來形容全局目標、長遠發展規劃,以及資源配置做出的決策和管理藝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其實講的就是戰略思維。

企業戰略是指企業根據環境變化,依據本身資源和實力選擇適合的經營領域和產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並通過差異化在競爭中取勝。企業戰略地圖可以達到兩個目的:一方面讓企業關注到相對全面的關鍵戰略領域,建立有效的管理體系;另一方面統一思路,明確每個關鍵戰略深層意義。


企業洞察—戰略分析的框架思維



1、企業戰略金字塔

描述企業戰略的方法有很多種,戰略金字塔可以很好地說明了戰略的層次結構,並通過回答下列問題引導人們對戰略進行思考。


企業洞察—戰略分析的框架思維



通過企業全面闡述戰略內容,涵蓋了一般戰略規劃所需的關鍵要素,Why、What、How、Who。將戰略規劃的各要素填充在金字塔模型內,便於洞察戰略全貌,並易於理解模型中不同要素之間的關係:每一個層級的目標都由上一個層級的目標所決定,層層分解,達成目標。

2、戰略管理框架與方法論

從企業未來發展的角度來看,戰略表現為一種計劃(Plan),而從企業過去發展歷程的角度來看,戰略則表現為一種模式(Pattern)。如果從產業層次來看,戰略表現為一種定位(Position)。而從企業層次來看,戰略則表現為一種觀念(Perspective)。此外,戰略也表現為企業在競爭中採用的一種計謀(Ploy)。這是關於企業戰略比較全面的看法,即著名的5P模型(Mintzberg,et 1998)。


企業洞察—戰略分析的框架思維



戰略管理是指企業確定其使命,根據組織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設定企業的戰略目標,為保證目標的正確落實和實現進度謀劃,並依靠企業內部能力將這種謀劃和決策付諸實施,以及在實施過程中進行控制的一個動態管理過程。

戰略管理大師邁克爾·波特認為,一項有效的戰略管理必須具備五項關鍵點:獨特的價值取向、為客戶精心設計的價值鏈、清晰的取捨、互動性、持久性。戰略管理有如下四個關鍵要素:

戰略分析——瞭解組織所處的環境和相對競爭地位;戰略選擇——戰略制定、評價和選擇;

戰略實施——採取措施發揮戰略作用;戰略評價和調整———檢驗戰略的有效性。


企業洞察—戰略分析的框架思維



上圖我們從目標、工具與方法,戰略管理的 PDCA 四要素環節來分析,系統整理了戰略管理的框架與方法論,常用的分析工具,一些分析方法在很多場景下也很常用,基於傳統企業和互聯網企業不同的戰略模式,上述工具和方法都在不斷更新完善。

3、企業戰略地圖

戰略地圖(Strategy Map) 由羅伯特·卡普蘭(Robert S. Kaplan)和戴維·諾頓(David P. Norton)提出,是對戰略進行具體而系統、全面的描述。


企業洞察—戰略分析的框架思維



在傳統企業和互聯網企業中分別有不同的戰略模式。傳統企業關注產品,互聯網企業關注用戶,崇尚用戶之上、體驗為王,傳統企業的產業分析沿用S-C-P的框架,即行業結構(Structure)、企業行為(Conduct)、經營績效(performance),但互聯網時代的商業分析是以“人”為核心的。這個時代,產業結構被完全改變了,產業之間被打通,整個商業變成了“終端(導流)+雲端(變現)”的大範式。不同的行業之間相互穿越,跨界打劫頻頻發生。有關傳統企業和互聯網企業的區別,可以閱讀另外一篇文章《企業洞察——傳統企業和互聯網企業的差異》,在戰略制定上,傳統企業和互聯網企業也表現出非常大的差異。


企業洞察—戰略分析的框架思維



(1)基於平衡計分卡的戰略地圖

針對傳統業務,我們可以選擇基於平衡計分卡的戰略地圖。卡普蘭核心的書籍有三本《戰略地圖》,《平衡記分卡》,《戰略中心型組織》,有關如何繪製戰略地圖請參照第三部著作《戰略地圖——化無形資產為有形成果》等相關書籍。我們先了解下戰略地圖的整體概貌。

自上而下,財務角度指的是為使股東滿意,我們應該達到什麼樣的財務目標;客戶角度指的是為達到財務目標,我們應該給客戶提供什麼樣的服務;內部角度指的是為使客戶和股東滿意,我們應該採用什麼樣的內部流程;學習角度指的是為達到目標,我們的組織應該如何學習和創新。

企業洞察—戰略分析的框架思維


繪製公司級戰略地圖主要有六大步驟。

第一步,確定股東價值差距(財務層面),這個預期差就是企業的總體目標。

第二步,調整客戶價值主張(客戶層面),要彌補股東價值差距,對現有的客戶進行分析,調整客戶價值主張。客戶價值主張主要有四種:第一種是總成本最低,第二種是強調產品創新和領導,第三種是強調提供全面客戶解決方案,第四種是商業模式創新。

第三步,確定價值提升時間表。

第四步,確定戰略主題(內部流程層面),要找關鍵的流程,確定企業短期、中期、長期做什麼事。有四個關鍵內部流程:運營管理流程、客戶管理流程、創新流程、社會流程。

第五步,提升戰略準備度(學習和成長層面),分析企業現有無形資產的戰略準備度,確定是否具備支撐關鍵流程的能力,如果不具備,找出辦法對企業的能力進行提升。企業無形資產分為三類,即人力資本、信息資本、組織資本。

第六步,形成行動方案。根據前面確定的戰略地圖以及相對應的不同目標、指標和目標值,再來制定一系列的行動方案,配備資源,形成預算。

戰略地圖中,各個角度中的目標存在著因果關係連接。戰略地圖是在平衡計分卡的基礎上發展來的,當公司戰略地圖確定之後,由公司戰略地圖分解成部門/體系戰略地圖,再由部門/體系戰略地圖分解成員工/個人戰略地圖,這為戰略的落地和執行提供了條件,同時也有利於部門和員工的績效考核管理。

(2)互聯網企業的戰略地圖

目前沒有發現互聯網企業的戰略地圖的系統方法論,針對新興互聯網業務,通常採取差異化的戰略分析方法,同時不同的互聯網公司都有各自的戰略實踐。我們選取幾家公司的戰略分析,來學習互聯網企業的戰略地圖。

海爾公司的宙斯模型。這個模型的特色是,其並非從財務出發來進行戰略佈局,而是首先關注用戶。因為,互聯網時代的特點是“用戶即財務”,用戶就是企業的財務數據,代表盈利空間,代表估值。極端的情況下,一些並不擁有實際資產的項目,僅僅依靠用戶數,也可以獲得市場的認可。沒有與用戶之間的交互,在平衡積分卡上定位出來的產品可能是錯誤的。


企業洞察—戰略分析的框架思維



從交互用戶(Zero-distanceto users)上看,這一模型要求回答四個問題:我的用戶是誰?我能為用戶創造的價值是什麼?我能分享什麼價值?我的經營戰略和客戶戰略是否一致?這就是互聯網商業模式分析中驗證場景或用戶剛需的步驟。

從人力資源(EntrepreneurialEmployees)上看,互聯網項目成功的關鍵是人,而且是要有企業家精神的人——創客。確定有創客能夠做事了,這個項目才能啟動,之後就需要確保FU(職能模塊)、中平臺主、大平臺主能夠協同支持項目。

從預算零差(Unifiedcommitment & Process)上看,項目的目標應該在“零庫存、零簽字、零冗員”的“三零原則”下才能實施。這是一種“實現算贏+過程控制”的方法,兩者都是海爾的一貫基因,海爾在上世紀就延續過來的OEC管理模式(日清日畢)更是為這種過程控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閉環優化(Sharingvalue with stakeholders)上看,是要確保每個階段裡,項目的利益攸關者都能分享到“用戶付薪”,即分享到項目為用戶創造的機制。具體的方法包括設置基本酬、拐點酬、對賭酬等,好似一個嚴密的風投鎖定機制,確保風險共擔,收益共享。


企業洞察—戰略分析的框架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