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救到底 西安長安大學學生兩次捐獻救治白血病患者

雖家境貧寒,但他自強不息、樂觀堅強,立志投身科研為祖國做貢獻,同時又樂於助人,先後捐獻造血幹細胞和淋巴細胞用於救治白血病患者。

輔導員打通熱線 講述了學生的感人故事

近日,長安大學工程機械學院大三輔導員趙尉尉撥通華商報熱線029-88880000,講述了他的學生林啟和的感人故事。

“他家裡很貧困,但他學習很努力,最主要的是他很善良,有很多大學生身上沒有的品質。”趙尉尉說,林啟和家庭屬於建檔立卡貧困戶,但他從未因此頹廢,反而非常自立自強,學習成績非常好,拿過不少獎學金。而且他還樂於助人,連續兩次捐獻救治白血病患者。

趙尉尉介紹,林啟和大一入學就加入了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2019年得知與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後,他說服家人於2019年5月進行了造血幹細胞捐獻。時隔5個月,2019年10月,那位白血病患者復發了,需要二次捐獻淋巴細胞,這一次家人並不同意捐獻,擔心間隔時間短對身體有影響。林啟和再次說服家人,於12月份進行了二次捐獻。成為了陝西省第2例二次捐獻者,全國9319例捐獻者。

救人救到底 西安長安大學學生兩次捐獻救治白血病患者

兩次捐獻趙尉尉都在現場,“抽血5個小時,一動不動不吃不喝,第一次捐獻時不能小便還是我幫他接的。”說起這些,趙尉尉很是觸動。

“我覺得他的精神對當代大學生具有價值引領作用。”趙尉尉說,整體來看,這一代學生自我意識更強,集體和奉獻意識偏弱,林啟和非但自強不息,還會主動去幫助別人,這種品質非常難得,值得當代大學生學習。

近日,共青團陝西省委公佈了“兩紅兩優”評選結果,林啟和榮獲“2019年度陝西省優秀共青團員”。

“救人就要救到底 不能讓之前的努力白費”

4月18日,華商報電話連線了正在廣西家鄉的林啟和。

說起連續兩次捐獻的事,林啟和說,一般來說志願者和病人配型成功的概率只有十萬分之一,如果志願者不捐獻病人就沒有希望了,捐獻就是希望可以挽救白血病患者,救人就要救到底,不能讓之前的努力白費。

在捐獻前,林啟和從學校社團和網絡上了解了很多相關知識,得知造血幹細胞捐獻後兩週內即可恢復,他將自己瞭解到的知識告訴了家人,說服他們同意自己的決定。但其實內心裡,徐啟和還是有些害怕的,畢竟沒有經歷過,對後果也無從得知。

“針頭扎進血管的時候感到很疼,採集過程中我的血壓有點低。”林啟和說,第一次捐獻過程中醫生一直提醒他不要緊張,否則血壓不夠。接下來的採集過程比較順利,但由於採集過程身體不能動,而且一直在輸入藥水,身體很僵硬,憋得很難受,“但我相信與承受痛苦的白血病患者比起來,我這點難受不算什麼,患者還在等著我的造血幹細胞救命,儘管放心抽,以防不夠還可以多抽一些。”談及捐獻造血幹細胞是怎樣的一種感受時,林啟和說,他感到很驕傲,能夠幫助一位患者重獲新生,因為他深刻體會到患者的無助與病魔的可怕。

第二次捐獻和之前的過程基本一樣,於12月24號在西安唐都醫院成功捐獻淋巴細胞,“雖然冬天血管收縮,血管被針扎很疼,甚至目睹血液從血管裡噴出來,但我還是很開心很自豪。”林啟和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是一件偉大的、值得做的事情。

上大學只問家裡要過5000元錢 寒假在家替父親砍甘蔗

林啟和的家鄉在廣西貴港市覃塘區石卡鎮萬塘村滑水屯,父母以務農為生,家庭經濟主要來源為種植甘蔗等經濟作物,忙活一年收入僅有1萬多元。

受疫情影響,放寒假至今林啟和一直在家,年前回去正是甘蔗收穫的季節,父親患有輕度腦梗死沒法乾重活,林啟和就承擔了砍甘蔗的工作。每天和父親一起在田間忙活,林啟和用砍刀砍、父親用鐮刀修,冬天的廣西天氣變化大,熱的時候豔陽高照氣溫能達到30多度,冷的時候又特別冷,為了不被曬傷、也不被田間茂密高聳的甘蔗劃傷,父子倆都會包裹嚴實戴著手套,幹著幹著就是一身汗。“砍甘蔗挺累的,修甘蔗也很考驗耐心。”林啟和說,雖然辛苦,但甘蔗並不值錢,一噸甘蔗才能賣500元錢,一畝地只能產7噸。

林啟和說,他的家庭雖然貧困,父母生活也很節儉,但他們一直都很支持他的學業,高中時他想去參加培訓又怕花錢,父母告訴他:“儘管去,錢的事不用擔心”,從小到大父母也給了他很大的自由,不會過多的限制和要求他。正因如此,他從小學習都很好,大學期間成績一直排在年級前5%。

“父母很辛苦,所以我不想給家裡增加負擔。”林啟和說,上大學除了第一學期從家裡帶了5000元錢,後面就再沒問父母要過錢,學費是貸款的,生活費都是他自己掙的獎助學金和暑假兼職的收入。

救人救到底 西安長安大學學生兩次捐獻救治白血病患者

從小以身邊優秀的人為榜樣 立志投身科研報效祖國

“能幫一把就幫一把,每個人都有困難的時候。”4月18日,談及兒子為白血病患者捐獻一事,林啟和的父親林耀成這樣說。談起對兒子的評價和期待,林耀和說,兒子一直是村裡學習最好的孩子,他希望兒子以後能夠掙錢養活自己。

“錢是身外之物,夠用就行,我更希望能為國家做貢獻。”林啟和說,父輩日子過得辛苦,這樣的期望可以理解。但是他從小讀書,身邊人對他的價值觀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總是不斷地去向這些人學習,學習他們身上的優秀品質,從而提升自己。

家庭貧寒,林啟和家得到了國家和政府的很多幫助。高中時期,林啟和就想著,做什麼可以為社會、為國家做出貢獻,哪個行業對國家的幫助更大?於是他想到了科技,他立志要讀博士,畢業後投身科研、報效祖國。

最近一段時間學校還沒開學,但每天需要在家上網課,每天早上,林啟和都會早早起床,提前一小時開始學習,學習自己不太懂的知識,同時背背英語單詞,為一天的學習做好準備。

華商報記者 趙瑞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