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界的拿破崙,與倫敦一半以上的案件有關,卻從未留下任何線索

在19世紀中葉的英國,出現了一個新的單詞“detective”,中文意思為偵探,最早出現於英國的大文豪查爾斯·狄更斯的作品中。偵探小說一直都是深受大眾喜愛的題材,其情節的嚴謹,環環相扣,一個又一個細節的展示,令人不自覺的深陷其中,偵探小說文學的魅力是不需要用過多言語來證明的。

犯罪界的拿破崙,與倫敦一半以上的案件有關,卻從未留下任何線索

偵探形象

在偵探小說中,主角帶領著讀者們一步步的走進迷霧,一層層的揭開真相的面紗,可過程若是一帆風順的話難免少了許多的樂趣,於是作者們創造了另一個角色,那就是我們所說的“反派”。人們也稱這一角色為“黑色人物”,其最早出現於埃德加·愛倫·坡的小說《失竊的信》中,是愛倫為主角杜賓設立的對手“D部長”,這也是偵探小說歷史上的第一位反派。

犯罪界的拿破崙,與倫敦一半以上的案件有關,卻從未留下任何線索

福爾摩斯探案集

而說到偵探小說中的反派,有一個人一定是避不開的,那就是柯南道爾筆下的莫里亞蒂教授。在《福爾摩斯探案集》中,若說主角福爾摩斯是犯罪的剋星的話,那莫里亞蒂就是與他處於絕對對立面的犯罪界的帝王,倫敦一半以上的案件都跟他有關,福爾摩斯更是稱他為“犯罪界的拿破崙”。

犯罪界的拿破崙,與倫敦一半以上的案件有關,卻從未留下任何線索

神探夏洛特中的莫里亞蒂

詹姆斯·莫里亞蒂教授,職業是大學數學系教授,哲學家。莫里亞蒂在書中幾乎沒有正面出場過,基本都是通過福爾摩斯的推理來描述他,他冷酷而且冷靜,掌握著一整個犯罪帝國,智商甚至在福爾摩斯之上,福爾摩斯處理的每一個案件背後似乎都有著他的影子。

“他就像一隻位於網中的蜘蛛,任何一絲牽動都逃不過他的眼睛 ”

——夏洛特福爾摩斯

犯罪界的拿破崙,與倫敦一半以上的案件有關,卻從未留下任何線索

影視作品中的福爾摩斯

莫里亞蒂真正的正面出場是在在柯南·道爾1893年發表的短故事《最後一案》中,柯南道爾似乎是想要終結掉這一系列,在這一書中他設計福爾摩斯與莫里亞蒂二人雙雙墜入懸崖,雖然後來由於讀者的不滿,福爾摩斯被複活了,但莫里亞蒂教授卻永遠埋葬在了懸崖之下。

在《最後一案》雖然莫里亞蒂身亡,但莫里亞蒂教授的出現,讓他幾乎成為了後世偵探推理作品中最頂尖反派的代名詞,可以說是反派中的超級巨星。以至於後世推理小說創作中的反派要是沒有足夠的智商,冷靜的思維,都算不上是一個合格的反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