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家:父母沉迷早教,孩子會變成催熟的番茄,很美卻失去風味

5歲孩子一年10個班,花費20萬

一說起報興趣班這件事,小區媽媽群裡就炸了鍋。上千條微信刷下來發現,完全不報班的媽媽根本沒有,報的最多的是一個北大媽媽,女兒小靈今年5歲,報了10個班,花費20萬,包括:芭蕾、鋼琴、書法、繪畫、英語、右腦開發、口才、圍棋等等,而且還專門僱了個阿姨接送,因為孩子不在興趣班,就是在去的路上,簡直比大人還要忙。

這位北大媽媽在群裡還秀出了孩子的書法和繪畫作品,引得媽媽們紛紛羨慕誇讚:這個娃太厲害了,真是牛媽養牛娃啊!

腦科學家:父母沉迷早教,孩子會變成催熟的番茄,很美卻失去風味

我見過這個叫做小靈的女孩,印象很深。當時,在小區遊樂場,她在盪鞦韆,阿姨上前去拉她,說:還有十分鐘要上課了,咱們趕緊走!

小靈一臉的不高興,拉扯一小會竟然大哭了起來。我想上前去勸,阿姨攔住我:“沒事,經常這樣。”又轉過頭對小靈說:“晚上還有兩節課呢,不上,你媽回去不得罰你!”

小靈哭得更大聲了,我默默地走開,覺得有些心酸。

現在高度競爭的社會是不是對孩子太殘忍了?本該是快樂的童年,卻這樣生生被父母剝奪了。可父母又何嘗不是有苦說不出?既出了錢,又費了力氣,也不知道孩子的未來是不是真的可以一片光明。

瘋狂報班,不過是在套路孩子

培訓機構利用的,恰恰是父母的愛和焦慮。

當看到懷胎10月的嬰兒呱呱墜地,我們有了一個新的稱號——新手媽媽。因為新,所以什麼都要重頭學起,育兒不像數學有公式可循,根本沒有標準答案。餵奶、換尿布、生病、哄睡……每一項,對於新手媽媽而言,都像世界級的難題。好不容易熬過新手期,以為可以休息一下,對不起,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面,孩子該怎麼教育,花多少錢、報多少班,誰的心裡都沒個底。

腦科學家:父母沉迷早教,孩子會變成催熟的番茄,很美卻失去風味

不報班的孩子能成功嗎?有。可人家說,那是基因牛逼。

沒有牛逼的基因,又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只能選擇給孩子報興趣班。

看著孩子一級級考過,拿出展示作品的時候,終於可以自我安慰:錢沒白花。

我曾經也忍不住,讓3歲的兒子去美術機構學畫畫。每次課後,我看到兒子拿出的創意作品,都覺得無比的驚喜,深深沉浸在“每一個孩童都是梵高的化身”這一理念中無法自拔。看著老師發來孩子笑意盈盈的照片,覺得無比滿足。

腦科學家:父母沉迷早教,孩子會變成催熟的番茄,很美卻失去風味

直到有一天,臨時有事,我提前去接孩子。透過門縫,我看到了室內的場景。

一個老師在給孩子們拍照:拿出你們最燦爛的笑容!就這樣,好的,再笑大一些!在老師打雞血式的鼓勵語中,孩子們笑得跟花兒一樣。而另一個老師,忙著在給孩子的繪畫上“添磚加瓦”。

我突然間明白了,笑臉不過是擺拍,作品也只是套路。

別讓孩子成為催熟的番茄

西班牙著名心理學家阿爾瓦羅·畢爾巴鄂在《孩子的大腦:智商與情商的真相》這本書裡說到,0-6歲是孩子大腦潛能開發最重要的時期,但開發應該尊重孩子大腦發展規律,並不是越早越好。市面上的早教項目,想加速大腦開發,但是在加速中,孩子有些更重要的特質卻喪失了。

腦科學家:父母沉迷早教,孩子會變成催熟的番茄,很美卻失去風味

這就好比人工培育的轉基因番茄,可以在幾天之內就呈現出誘人的光澤和美感,但是卻失去了食物最重要的本質——風味。大家想一想,為什麼小時候,沒有農藥、沒有激素、沒有化肥的食物更香甜?因為那才是食物的本來面貌。孩子也一樣,當每一個孩子都因為大量機械化的培訓而呈現出過人的早慧時,他原有的創造力也許會像海里的冰山,永遠都不會浮出水面了

如果興趣班真的是基於孩子的興趣和熱情,那麼是應該鼓勵他學下去。可惜,市面上的大部分培訓班,都是為了考級。這就免不了有競爭和比較,為了勝出,孩子會承擔更多的壓力,而少了體驗本身的樂趣。而在這種壓力下發育形成的大腦,會失去一部分精華,比如共情力、耐心、平靜感和愛。因為太快,他們來不及感受這一切,就慌忙步入了下一個賽道。看似收穫了很多知識,可是失去的東西卻更加寶貴。

腦科學家:父母沉迷早教,孩子會變成催熟的番茄,很美卻失去風味

愛和遊戲雖簡單,卻是最好的給予

培訓班能教給孩子知識,但要讓孩子擁有強大的大腦,找到目標並致力於實現人生價值,這遠遠不夠,愛和信任才是支撐這一切最好的基石。

哈佛大學持續80多年的格蘭特研究項目,致力於揭示“什麼樣的人最幸福”,得出的結論是,決定幸福最重要的因素是愛,和他人的關係承載了一個人的幸福感。智商、財富、權利、容貌這些都無法決定一個人是否獲得長久的幸福。

我們不需要比孩子報了多少班,學了多少技能,下面的兩項就是最好的給予。

1.父母需要給孩子高質量的愛和陪伴,建立足夠的信任和安全感。

安全感是建立對他人的信任和愛人能力的基礎,這種感覺尤其是0-6歲給足了,否則,此後的餘生都在尋找這種缺失。

2.陪孩子做遊戲,不是電子遊戲,而是真人之間的互動遊戲。

因為孩子對父母有著天然的信任,所以跟父母的互動中,習得效率更高。而在遊戲中學習,是大腦的本能,此時孩子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互動中自然而然習得了規則感、觀察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其中與父母的眼神對視、身體接觸也更提升了彼此的情感交流。親子游戲,多多益善。

這是“尊重大腦,科學育兒”系列的第1篇。

歡迎關注“聰明育兒家”,我是家有一兒一女的S媽。語言學碩士,兒童心理學愛好者。想科學育兒,又懶得啃專業書,那就關注我,幫你提煉育兒精華!

喜歡的話,轉評贊點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