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聞硝煙好嗆人

走進五面山,一坡一坡的奇異果在輕風中搖曳著嫩葉,一片一片的茶園鋪開地毯式的翠綠,良田、美池、花竹之屬,處處撲面入懷。如織的遊人,面溢源自心底的笑意。然而他們何曾知道,這裡曾經是成都戰役的主戰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縱橫馳騁於這片土地,橫掃國民黨殘軍如卷席。

若讓樂享此間桃源般山水的人們,重聞當年的硝煙,心中也許會生出別樣的滋味,腦子也許會有一種出奇的清醒。

共和國已誕生,胡宗南集團等32萬餘國民黨殘軍尚麇集川西南。儘管蔣介石及隨從已從成都乘飛機倉皇逃往臺灣,儘管胡宗南已藉口在新津召開軍事會議乘飛機逃往海南,儘管國民黨殘軍已在解放軍第10、11、12、16、18軍設置在大邑、邛崍、蒲江至新津東南一線包圍圈中,然而鐵心要為蔣家王朝“殺身成仁”的李文仍率7個軍往雅安方向逃竄。困獸要做臨死之鬥,獵手就不得不作殊死搏鬥。

要打仗,就會死人。彷彿看到當年這片土地上的槍林彈雨,彷彿聞到這片土地上嗆人的硝煙味。黨史資料上的這些記載赫然刺眼:

高河坎戰鬥中付出傷亡58人的重大代價,其中團通訊參謀顧義、連長葉大志等21名烈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吳山坡激戰中,犧牲12人,其中指導員1人、副連長1人、排長1人、班長2人、戰士7人(包括司號員),負傷63人。

可從中嗅出戰火焚屍的焦味。一個個矯健的身軀,一縷縷美得可愛的靈魂,換作今天,他們也許正忙著高考,也許正坐在大學的教室裡聆聽講授,也許正燕爾新婚,也許正往來田園忙於種作……然而在當時,端著槍縱橫槍林彈雨之時,子彈穿體倒下之時,未必心中沒有想法?不過,有一點可猜個大致:與敵拼死為哪般?拿命去拼價值何在?如此嚴肅的哲學命題,他們根本就來不及思考。無形中,他們把這一難題擺到了成都戰役烈士陵園和成都戰役紀念館裡,擺到了一代一代的活人面前。到此,禁不著輕聲以問:如今有多少人對破解此題饒有興趣?

還可從中嗅出血沃五面山的腥味。2009年清明節,成都戰役烈士陵園開園之際,親歷五面山戰役的老兵、電影《英雄兒女》王成的扮演者劉世龍前來弔唁戰友。他這樣講述當年犧牲的戰友:“王成實際上就是葉大志這樣的烈士的化身。葉大志連長率隊衝在最前面,在復興鄉高河坎附近與敵人突圍的先頭團遭遇。葉大志指揮全連猛衝猛打,經過8小時激戰,全殲敵人。”情到深處感慨萬千:“烈士們已經‘看到’了勝利,卻沒能享受到幸福生活。”平實之語道出的是腳踏過生死之門者對幸福的深沉感悟:為追求幸福而戰,眼見幸福就要到手,卻又將幸福融進殷紅的鮮血,浸入土地,留與活著的人。這是如何一種境界?劉老先生飾演的英雄王成屹立上甘嶺,手握爆破筒,一聲吶喊:“為了勝利,向我開炮!”以此作詮釋再恰當不過了。

劉老先生直言過心中的遺憾:“當時就有以高河坎烈士們為藍本的創作準備,後因轉戰耽擱,一直沒有完成心願。”儘管這一心願未成真,又何嘗不可以將王成的吶喊看作是葉大志衝鋒時翻騰於心底卻沒有分貝的吶喊,欣慰這一吶喊影響過幾代人,更期待這一影響永遠延續,直至其內核已然為民族基因。若一定要為其找個理論依據,請牢記列寧的經典之語:“忘記過去,就是意味著背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