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紅一號“上得去、抓得住、聽得到”,陝西航天人貢獻大

東方紅一號“上得去、抓得住、聽得到”,陝西航天人貢獻大

今天是“東方紅一號”發射50週年,同時也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併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響徹全球的《東方紅》樂曲,宣告中國步入了太空時代。

“東方紅一號”發射,陝西都有哪些單位參加,發射背後都有哪些感人的故事?

“東方紅一號”衛星仍在空間軌道上運行

“東方紅一號”衛星重173千克,由長征一號運載火箭送入近地點441千米、遠地點2368千米、傾角68.44度的橢圓軌道。它測量了衛星工程參數和空間環境,並進行了軌道測控和《東方紅》樂曲的播送。衛星在運行28天后(設計壽命為20天),電池耗盡於1970年5月14日停止發射信號,《東方紅》樂曲停止播放,結束了其工作壽命。不過,衛星的軌道壽命並沒有結束,至今“東方紅一號”衛星仍在空間軌道上運行。

做為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的背後凝聚了很多陝西航天人的貢獻,陝西多家航天單位參與了這次發射任務。

“〇六七基地”和“七機部四院” 確保衛星“上得去”

1958年,在蘇聯、美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後,毛主席便豪邁地提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此後,國家各有關部門和單位進行了一系列的論證和準備工作。

我國發展人造地球衛星的規劃,是1965年8月中央專委第13次會議決定的。

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是一枚三級火箭。火箭的一、二級採用液體動力,第三級使用新投入生產的GF-02固體火箭發動機。

當時的新中國經濟和科技基礎非常薄弱,再加上蘇聯撤走全部專家和三年自然災害,研製工作重重困難。在工業基礎落後、“手扶犁耙”搞建設的情況下,要研製中國第一枚運載火箭“長征一號”,尤其艱難。特別是火箭一二級液體火箭發動機的自主研製,更是經歷了多重挫折和難關。

東方紅一號“上得去、抓得住、聽得到”,陝西航天人貢獻大

東方紅一號地面雷達車(五院西安分院供圖)

當時的〇六七基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六院的前身)發動機研製團隊攻堅克難,突破了高頻不穩定燃燒這一世界性難題,攻克了液體火箭發動機高空點火難關,成功研製了專為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量身定做的“長征一號”火箭發動機。團隊還通過材料選型與一系列技術分析、試驗分解,提升了一二級發動機的性能,為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發射提供了一流的火箭動力。

東方紅一號“上得去、抓得住、聽得到”,陝西航天人貢獻大

東一地面接收天線(五院西安分院供圖)

第三級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則由第七機械工業部四院(簡稱“七機部四院”,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四院的前身)承擔。

根據“長征一號”火箭總體方案的要求,第三級固體燃料發動機的直徑為770毫米,全長約4米,要在600公里高空點火,在每分鐘180次旋轉條件下工作,旋轉穩定,難度之大前所未有。而在此之前,航天科技四院只是剛剛完成直徑300毫米的試驗型固體發動機研製。

四院創業者們在院領導率領下,按照周恩來總理“嚴肅認真、周到細緻、穩妥可靠、萬無一失”的指示精神,展開了艱苦的攻關戰鬥。

東方紅一號“上得去、抓得住、聽得到”,陝西航天人貢獻大

吊裝第三級固體火箭發動機(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四院供圖)

設計出圖後立即投人試製。此時是1967年,“文革”動亂致使本來就夠困難的試製工作更加舉步維艱,既要克服條件差帶來的困難,求解技術難題;又要排除動亂的干擾,掃除人為障礙。在此期間解決了一個技術難題,從根本上徹底解決了裝藥裂紋問題。

1969年2月,該發動機第三臺樣機進行臥式旋轉熱試車和第二次高空模擬熱試車,都多次獲得成功,高空噴管經受了考驗。根據不同的實驗目的,進行了靜止、旋轉、高模、高魔加旋轉以及全箭串聯繫統地面熱試車共19次,發動機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設計要求,產品進入交付使用狀態。

東方紅一號“上得去、抓得住、聽得到”,陝西航天人貢獻大

我國生產的第一臺液體火箭發動機(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六院供圖)

1969年7月初,四院交付兩臺發動機,送往北京總裝。9月,該發動機參加長征一號全箭試車獲得圓滿成功,周總理發電祝賀。

1970年3月,四院試驗隊在前往酒泉基地,進行衛星運載火箭技術陣地總裝測試工作。4月中旬,錢學森、楊南生等組成的彙報團回北京向周總理等中央首長就基地發射準備情況作了彙報。周總理指示說:“如果這次試驗成功的話,你們不要驕傲自滿,還要繼續前進,這次試驗也可能搞不成,這不要緊,失敗是成功之母。”聽了總理的話,大家深受鼓舞。

1970年4月24日,楊南生副院長率四院試驗隊在20基地參加了衛星發射,圓滿完成了發射前的準備工作。

東方紅一號“上得去、抓得住、聽得到”,陝西航天人貢獻大

1970年,東方紅一號衛星正在做發射準備(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六院供圖)

當長征一號火箭轟鳴著升上天,在一定的高度上,四院提交的發動機最後有力的一推,使東方紅一號衛星按照方案設計進人軌道,環繞地球飛起來,一曲《東方紅》樂曲響徹宇宙,宣告中國的太空時代揭幕了。而固體火箭,從研製啟動到發射成功只有3年時間。

東方紅一號“上得去、抓得住、聽得到”,陝西航天人貢獻大

1970年人民日報號外(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六院供圖)

“聽得到”、“抓得住”,靠得是“五〇四所”

1965年10月20日至11月30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總體方案論證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確定我國第一顆衛星為科學試驗衛星,主要為發展我國對地觀測、通信、廣播、氣象、預警等各種應用衛星,取得基本經驗和設計數據。大家一致同意中國第一顆衛星在重量、壽命、技術等方面,都要比蘇、美第一顆衛星先進,並做到“上得去、抓得住、聽得到、看得見”。

東方紅一號“上得去、抓得住、聽得到”,陝西航天人貢獻大

504所在東一研製中獲得表彰(五院西安分院供圖)

五〇四所是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的前身,在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任務中,承擔了地面樂曲短波接收天線和跟蹤測控設備701-5引導雷達的研製任務。

短波接收天線是在衛星播放《東方紅》電子樂曲時,將接收到的信號,交由各級廣播電臺向全世界轉播,是保證衛星“聽得到”的重要設備。

701-5引導雷達是發現和準確計算東方紅一號衛星位置的關鍵設備,保證地面對衛星實施有效地跟蹤測控,是保證衛星“抓得住”的關鍵所在。

在1970年4月24日發射中,五〇四所為“東方紅一號”衛星任務的圓滿完成作出了重要貢獻。

華商報記者 馬虎振

東方紅一號“上得去、抓得住、聽得到”,陝西航天人貢獻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