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进军机器人餐厅,全程无人操作、秒级出餐,要在全国开店

也许你跟我一样,在海底捞见过传菜的机器人,在不少餐馆见过迎宾的机器人,广州这家叫做“Foodom机器人中餐厅旗舰店”的餐厅,没有收银员,机器人自助点餐、机器人炒菜、机器人传菜、机器人收款,绝对是中国全流程化操作,最先进的第一家机器人餐厅。


这家餐厅由千玺集团开设,隶属于碧桂园集团旗下机器人事业板块。它的开业,宣告着碧桂园机器人事业有了新的落地进展,也宣告着中国餐厅正式进入全链机器人时代。


机器人餐厅,全流程机器人作业


碧桂园进军机器人餐厅,全程无人操作、秒级出餐,要在全国开店


我们先来看看,从中央厨房到冷链运输,再到店面餐饮机器人的全系统搭建与运营,餐厅是如何运作的。


首先,在顾客到来之前,中央厨房已经对食材进行了包括切配、过油、飞水、腌制等工序在内的标准化处理;


第二步,经过处理后食材以冷链运输的方式配送至门店,门店接收后食材放置冷库;


第三步,机器烹饪设备根据顾客订单需求从冷库自动调取用料,自动精准烹饪制作;


碧桂园进军机器人餐厅,全程无人操作、秒级出餐,要在全国开店

第四步,菜品制作完成后由送餐机器人或云轨系统将菜品直接送达顾客所在桌位。


碧桂园进军机器人餐厅,全程无人操作、秒级出餐,要在全国开店


第五步,顾客用餐完毕后可用千玺自有支付系统进行手机买单,订餐结束。


流程硬件可圈可点。那么,作为餐厅的软实力,机器人炒出来的菜如何能保证口感?


在常人眼中,中餐的配料复杂,每份调料无法精确计算,炒制过程又比西餐复杂,那么机器人能否满足中餐的炒制需求?


实际上,即便是再复杂的中国菜品,机器经过精准测算的标准化程序,能最大限度避免因人为干扰因素影响菜品品质的稳定性。也就是说,机器人做出来的菜,可能比厨师做出来的菜,更能保证菜品质量,发挥也更加稳定。


举个例子,主打顺德菜的Foodom机器人中餐厅,在前期研发过程中专门邀请顺德十大名厨参与机器人中餐厅菜品研制,师傅将菜品制作的油温、下菜顺序、收汁工艺、翻炒方式与时间等要素输入进机器人电脑,通过成百上千次的实验、品尝、调校、提升,从机器人制作的几百道菜肴中提炼出几十款优选菜品。


这些机器人“徒弟”最终精准地记住师傅的技艺,并在过后毫无差池地将这些技艺表现出来,从而稳定还原顺德大厨的地道手艺。


连世界中餐名厨交流协会理事、中国烹饪大师林潮带也评价说:“通过标准化的电脑,机器人每个味道的控制都做到比人更好。”


除了菜品质量之外,保证出菜时间是所有人工餐厅另一个难以控制的因素,特别是人流量高峰期,很多餐厅因人手问题无法保证出菜时间而影响口碑。


机器人因用机器计算时间,杜绝了由人的问题带来的时间问题。在“Foodom机器人中餐厅”,煎炸机器人、甜品机器人、调酒机器人等都能实现秒级出品,所有任务,时间完全可以固定和把控:比如炸薯条,制作时间为3分钟;雪糕制作10~15秒;饮料制作20秒左右;而程序最复杂的是汉堡制作,从下单到出品需等待1分30秒左右。


碧桂园进军机器人餐厅,全程无人操作、秒级出餐,要在全国开店


机器人中餐厅里配置了32口炒锅,可以同时、不间断制作,单一菜品炒锅机器人平均烹饪时间仅需3-5分钟。煲仔饭机器人拥有24个煲位,效率远高于传统煲仔饭烹制模式,且速度也在持续提升。


降低餐厅运营成本


传统餐饮行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着人力成本逐渐增长、人员流失率高、管理效率偏低等挑战。


据人社部预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到2020年后减幅将加快,到2035年将保持在8亿人左右。工作环境差、重复繁重、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越来越难吸引年轻人。


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提到,大部分被调研企业的人力成本占营业额比例集中在15%-32%之间,未来还将持续增高。


随着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和地租上涨,餐饮企业普遍面临成本上行压力,加之竞争加剧,因此更加要求餐饮企业改变旧有经营方式,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管理体系规范化,在有限的营业面积中提高人效和坪效,服务、环境、口碑等多维度全面发展。


碧桂园进军机器人餐厅,全程无人操作、秒级出餐,要在全国开店

中国餐饮行业收入规模情况


一方面用工荒,另外一方面,餐饮行业成本在增加。机器人在餐饮行业的应用,将能一箭双雕,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


成熟运营的机器人餐厅通过数据化管理可做到1-2个工作人员管理一个区域的餐饮机器人,实现智能化管控,大幅提升人员管理效率,进一步降低用人成本。而一家再小规模的餐厅,厨师加上服务员,至少需要在8人以上。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指出,201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94.1亿美元,其中烹饪等服务机器人的新兴应用需求持续旺盛。


实际上,早在“Foodom机器人中餐厅”出现之前,不少餐饮企业已尝试将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应用于传统餐饮业场景,机器人餐厅、无人餐厅、智慧餐厅成为近一年来餐饮行业的热词,科技餐饮业进入了风口期。


今年将拓展到全国


2018年,碧桂园开始发力机器人,先后和当地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成立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并选址广东顺德,打造总占地约10平方公里的机器人谷;引进上万名全球顶级机器人专家及研究人员,为推进新一代智能机器人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与技术储备。


2019年5月,碧桂园成立千玺机器人餐饮集团,专注于打造国内领先的机器人餐厅连锁品牌。


看似产业单一的机器人餐厅,实际上是碧桂园全产业链闭环的关键环节:餐厅前端可有效整合碧桂园在现代农业方面积累的优势,为机器人餐饮的食材开源奠定了坚实基础,后端基于碧桂园自有社区及酒店、教育板块资源,为机器人餐饮提供足够的市场空间。


为了将餐饮做到极致,千玺机器人餐饮集团旗下设智源科技、碧家顺厨、优碧胜和碧有味四个子公司,分别负责技术研发、供应链环节、语音交互以及餐厅运营等,各个环节专业化运营,保障高效产出。


在碧桂园的机器人战略中,餐饮机器人是最先投入实际运营的板块。


到目前为止,千玺机器人餐饮集团已组建约750人的研发运营团队,创造了中餐、火锅、快餐、煲仔饭和粉面店等5个不同餐厅业态的产品线,涉及70多个设备从无到有的开发,在Foodom机器人中餐厅旗舰店中,已投入46种机器人。在不久之后,火锅机器人餐厅、粉面机器人餐厅,将逐渐亮相。


美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著名机器人专家刘洪海教授曾表示,碧桂园机器人餐厅应该是全国最先进的机器人餐厅,“此前已经推出的一些智慧餐厅、机器人餐厅,基本上都是在部分环节的点上实现机器人技术,碧桂园这次推出的机器人中餐厅系统实现了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据我了解,应该是目前全世界最先进最完整的系统化机器人餐厅。”


当今世界,科技的进步难以想象。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对机器人事业也满怀期待,他希望将来世界各地更多的消费者都知道,中国也能创造出代表世界最先进科技水平的机器人餐厅,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能品尝到富有特色和温度的中国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