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兵瑞恩》—小人物的戰爭

160分鐘的時長,影片交代的場景太多,仔細想想,先是公墓回憶,接著是搶灘登陸、交代任務、八人組、小鎮遇伏、夜晚交流、認錯人、攻佔雷達、內訌、油菜花田、找到瑞恩、守橋,最後回憶結束。

《拯救大兵瑞恩》—小人物的戰爭

斯皮爾伯格不愧大師,劇情銜接嚴絲合縫,場面調度流暢自然,戰爭片無人出其右,再多的讚美都顯得蒼白。

想到近期看的《敦刻爾克》、《至暗時刻》,還有早前的《血戰鋼鋸嶺》,更有馮小剛的《集結號》,今天一併說道說道。

《拯救大兵瑞恩》—小人物的戰爭

戰爭片,拍好了場面就相當於拿到了及格分,不過說到底,場面拍的再好看也只能算作影片的表,要想拿高分,還得靠裡子。

在《拯救大病》中,親情、友情這兩樣算是必考科目,真正將影片支撐起來的,還是對人性的刻畫,這一點以上的影片都有觸及。

《拯救大兵瑞恩》—小人物的戰爭

首先是上尉,表面上的男一號,臉譜式的人物,角色本身並不出彩,只是漢克斯的演技太贊,生生將人物拔高了一檔。其他的配角包括達蒙演的瑞恩,只能說完成了規定作業,沒什麼好說的。如果影片僅僅是敘述拯救大兵瑞恩這一事件,順帶展現一下戰爭的殘酷、人性的可貴,那麼評分估計也就8.0了。

《拯救大兵瑞恩》—小人物的戰爭

在我眼裡,厄本和德國兵才是整部電影的重頭戲,人們喜歡討論這兩者正是由於其複雜性。厄本的善良、懦弱、自以為是等性格,像極了我們自身。

《拯救大兵瑞恩》—小人物的戰爭

從開頭到結尾,我們見證戰爭是如何將人改變:在前半段,影片描述了一個從未上過前線的的“文化兵”,關於戰爭的一切都是他想象出來的:戰友如手足,打仗就是開槍殺人,不殺俘虜因為仁慈……

《拯救大兵瑞恩》—小人物的戰爭

在雷達站這場戲中,德國俘虜拼命求饒,導演對這一場景刻畫的很細緻,站在幾個全副武裝的美國大兵面前的,只不過是一個想活命的普通德國人,於是我們很容易想到“士兵也是人,他們無辜的捲入戰爭,被動地殺人,而真正有罪的是那些發動戰爭的人”,所以厄本聯合上尉放走俘虜也被很多人所理解,即使理論上可能造成更多犧牲。

《拯救大兵瑞恩》—小人物的戰爭

不出意料,影片後半段再次給到那個“德國俘虜”鏡頭,顯然他被放走後又回到德軍,繼續參與這場戰爭。緊跟著,影片發展到高潮,厄本因為懦弱,延誤送彈藥的時間,然後又不敢上樓反抗,任由戰友被德國兵殺死,並在德國兵經過時幾乎投降。看到這兒,我當時心裡想“這丫的就是個聖母婊”!可是細想一下,如果我不知道結局,身處那樣的境地,面對同樣的殘酷和死亡,我是否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我回答不了,只因我沒有經歷他所經歷的。

《拯救大兵瑞恩》—小人物的戰爭

所以厄本這個角色塑造得成功是因為他真實:自私、懦弱、自以為是,人性的陰暗面顯露無疑。回到影片結尾,厄本在德國兵們投降後開了第一槍殺死了那個“老熟人”,在這時,厄本的性格發生了蛻變,想象在現實面前如泡沫般破裂,他也因此懂得“在戰爭中,只要拿起武器,沒有誰是無辜的”。

《拯救大兵瑞恩》—小人物的戰爭

影片結尾厄本的改變顯然更符合主流,而現實更多的可能是籍籍無名、苟延殘喘罷了……

《拯救大兵瑞恩》—小人物的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