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東陵盜墓”聞名的孫殿英,在北伐戰爭結束後處境如何?

文 | 胡博

在諸多反蔣實力派中,李宗仁的桂軍作為第1方面軍,與馮玉祥的第2方面軍、閻錫山的第3方面軍同級。但桂軍先是在蔣桂戰爭中損失慘重,又在俞作柏、李明瑞的內亂下折損近半,使得第1方面軍在中原大戰中的實際兵力僅有3萬餘人,這3萬餘人中還有四分之一屬於張發奎的粵軍。是以這支部隊又被稱之為張桂聯軍。

在閻錫山、馮玉祥都宣佈下野時,張桂聯軍沒有選擇放棄,而是全部撤回廣西並重整部隊。李宗仁在廣西的根基十分穩固,且所餘部隊皆為李宗仁、張發奎嫡系,內部十分團結,加上廣西特有的民團制度,使得蔣介石如果要繼續用兵,勢必付出重大代價。在此情況下,蔣介石計劃利用陳濟棠的粵軍作為馬前卒與李宗仁的部隊進行決戰,此舉既能解決廣西問題,也消耗掉對中央有重大威脅的粵軍實力。可陳濟棠不是傻子,他的部隊在佔據部分桂境後便停止軍事行動,不久之後反而聯合起李宗仁共同反蔣,另立廣州國民政府,割據兩廣達六年之久,直到1936年陳濟棠的下野,才停止割據態勢。李宗仁的桂軍在廣西一直維持統治至1949年,張發奎的粵軍則在1931年脫離廣西投入蔣介石的中央軍,成為中央軍的一部分,一直到1949年在渡江戰役中覆沒。

除了張桂聯軍之外,還有諸如孫殿英、石友三、樊鍾秀、萬選才等小軍閥,也都為了各自的生存,開始不同的求存之路。

孫殿英,以“東陵盜墓”聞名於世,可謂臭名昭著。北伐戰爭結束後,他的部隊由軍縮編為師,參與中原大戰後,被閻錫山編為1個軍,奉命堅守亳州。亳州是隴海線的戰略要地,因此在中原大戰爆發後成為蔣介石中央軍必須奪取的地方。可是誰都沒有想到,作為雜牌軍中的雜牌軍,孫殿英竟在蔣記中央軍6個師的圍攻下堅持抵抗達三個月之久,直到西北軍前來解圍。

對於反蔣軍來說,孫殿英此舉可謂立下奇功,但對蔣記中央軍來說,則被恨之入骨。當閻錫山、馮玉祥陸續宣佈下野的消息傳到孫殿英這裡時,他選擇追隨宋哲元一起撤入山西,與西北軍殘部“報團取暖”,並在派遣代表買通張學良的參謀長榮臻之後,成功獲得了1個師的番號。在1933年的長城抗戰中,孫殿英因頑強抗擊日軍而再次聞名,不僅晉升軍長之列,還成了抗日名將。此後孫殿英的部隊多次擴編,先是和割據寧夏的馬家軍爭奪地盤,抗戰期間又投敵當了偽軍,直至1947年被解放軍殲滅。

以“東陵盜墓”聞名的孫殿英,在北伐戰爭結束後處境如何?

1930 年,中原大戰失敗後,閻錫山軍隊正 搭乘列車撤退

石友三原本是西北軍的一員。蔣馮戰爭中脫離馮玉祥投靠蔣介石,自成一系。中原大戰參加反蔣,他的部隊竟然被擴編為第4方面軍,轄5個軍,成為與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平起平坐的方面軍總司令。中原大戰後,石友三自知無法再次投靠蔣介石,便積極靠攏張學良,在張的庇護下部隊改編為第13路軍,得以繼續存活。

對於天生反骨的石友三來說,他並不滿足一個總指揮的職務,於是在1931年7月竟再次發動叛亂,選擇與割據兩廣的陳濟棠、李宗仁合作,部隊被改編為第5集團軍。可是這次叛亂只持續了半個月,就被張學良平息,石友三本人避居天津,後來得到宋哲元的幫助重新收攏舊部當上師長。抗戰全面爆發後,石友三的部隊不斷得到擴編,他也再次成了第39集團軍總司令,但最終因陰謀投敵,被部屬高樹勳逮捕活埋,結束了恥辱的一生。他的部隊,則在抗戰勝利後被縮編為一個師,在1948年的淮海戰役中覆沒。

樊鍾秀一度是孫中山的堅定支持者,其部以建國豫軍名號征戰廣東,多次參與平叛。孫中山死後,樊鍾秀雖然響應北伐號召,但卻不願與蔣介石為伍,至1928年3月,在馮玉祥的進攻下兵敗下野。中原大戰開始時,樊鍾秀收攏舊部加入反蔣陣營,部隊被編為第8方面軍。但樊鍾秀參戰不到兩個月,就在許昌遭遇空軍襲擊中炸彈而亡。樊鍾秀死後,其部隊由參謀長郜子舉率領於9月接受蔣記中央軍的改編,部隊縮編為一個軍,三個月後又被縮編為師,於抗戰期間被胡宗南的中央軍吞併。

萬選才所部源自劉鎮華的鎮嵩軍。北伐戰爭勝利後,鎮嵩軍被縮編為兩個師,隨即由萬選才作為主導投靠閻錫山,並投入到反蔣陣營。中原大戰爆發後,不願參加反蔣的劉鎮華弟弟劉茂恩在戰地宣佈反正,並扣押萬選才率領一部加入蔣記中央軍,萬選才後被槍決,劉茂恩則率領所部始終維持一個軍的建制,直到1948年被解放軍殲滅。至於萬選才的嫡系部隊雖然繼續反蔣,但在中原大戰中兵敗後被迫接受改編為一個師,後被中央軍吞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