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祖國每天節省上百億,美國做夢都想挖走他,但他卻一心為國!

他為祖國每天節省上百億,美國做夢都想挖走他,但他卻一心為國!

"有你在,中國就有了希望。"

三十餘載風雨兼程,不捨晝夜,為了制勝深藍,鞠躬盡瘁。質疑、否定,在行動之初此起彼伏,可當那些曾經看起來遙不可及甚至有點狂妄的目標在土壤裡冒出芽來,舉世人都為之喝彩和驚歎。

他為祖國每天節省上百億,美國做夢都想挖走他,但他卻一心為國,他是馬偉明,一個帶領著中國在科技興軍征途中馳騁的高能戰士。

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

1978年,馬偉明高中畢業恰逢十年浩劫後的第二波高考,因為選擇服從調劑,意外被海軍工程學院錄取,這一錄取,便和"電"結下了緣。

他為祖國每天節省上百億,美國做夢都想挖走他,但他卻一心為國!

軍校對於性格不受拘束的馬偉明無異於是一座圍城,嚴格的管束令他失去自由,他一度試圖逃離,所幸得一恩師,千方百計逼其考研,傾盡心力引導他走上科研之路,馬偉明這才迎來生命的轉折點。

科學研究的攻堅克難之路往往是漫長而孤獨的。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馬偉明參與"新型常規潛艇"的課題研究,期間需要進口高效能的十二相整流發電機系統,該進口系統有一個"固有振盪"的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但外商對此卻完全不屑一顧,不以為然。

無奈之下,馬偉明只好帶領課題組獨立開發,沒有實驗室,便將洗臉間改造為實驗室;經費匱乏,就買舊物自行改裝。在20平方的實驗室,憑藉3.5萬元的研究經費,經過六載的心血付出馬偉明團隊終於從根本上解決"固有振盪"這個困擾世界的技術難題。

很多人夢想成為科學家,可是真正成為科學家的屈指可數。一個問題,要花費數年時間去尋求答案,期間不知要經歷多少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懷疑、否定、失敗、推翻重來各種不定數此起彼伏,這股毅力和決心豈是人人皆有?

他為祖國每天節省上百億,美國做夢都想挖走他,但他卻一心為國!

最美奮鬥者

落後不是中國人的專利,哪怕少活十年,也要攻下特種電力技術的難關。這是馬偉明給自己的囑託,突破技術難關已屬不易,資金的匱乏,更是讓科研工作難上加難,所幸馬偉明並無辜負國家和他自己的期待,多年耕耘結出了累累碩果。

美國花費20年,斥資32億美元,將電磁彈射器從圖紙變為現實。該電磁彈射系統相較傳統蒸汽彈射,體積小,耗能少,維修成本大大降低,馬偉明十分心動,帶領攻關團隊試圖展開研究。

但彼時中國尚且未能成功研製蒸汽彈射器,馬偉明這個一步登天的做法自然遭到多數人的阻攔,馬偉明又怎會不知此舉風險甚高,可身為科研者,他認為自己必須承擔風險,於是他力排眾議,不捨晝夜,持續攻關,成功研製電磁阻攔裝置與電磁彈射器。

核潛艇是各國藏在腰間的暗器,各國海軍致力於此,暗中較勁,馬偉明自然也將目光瞄準於此。

他為祖國每天節省上百億,美國做夢都想挖走他,但他卻一心為國!

經排除萬難,全電推進系統應運而生。所謂全電推進技術,便是利用燃氣輪機或柴油發電機產生的電能來作為艦艇的動力系統,相比於傳統的利用蒸汽和燃料燃燒產生的熱能作為主動力的推進系統,全電推進的艦艇動力效率大幅提高,噪音和燃料消耗量都大大降低。

此項全電推進系統還實現了一個重大突破,便是捨棄常用的中壓交流轉而採用中壓直流。中壓直流可以產生超高功率,體積和重量均可大幅縮減,成本亦有所降低。

中壓直流無疑是全電推進技術的一項重大突破,在這一點上,縱使是當前高科技武器裝備領域相當發達的美國也是遠遠不及的。

全電推進技術的攻克不僅僅是解決了噪聲,經濟性的問題,更是為了給另一項重磅高能武器——電磁炮搭建基礎,全電推進的中壓直流技術產生的超高功率在推動艦艇的同時可比較輕鬆的支持電磁炮的上艦和發射。

他為祖國每天節省上百億,美國做夢都想挖走他,但他卻一心為國!

現代化學能大炮在射程、精度上都已經趨近飽和,價格亦十分高昂,電磁炮的高能便體現在其能以三分之一的成本達到與化學能大炮相同的精度,且速度超過音速六倍。

它勢必將憑藉其高速度、遠射程、強抗電磁干擾能力、高戰場生存能力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未來遠射程精打擊的作戰模式下佔據一席之地。得益於馬偉明等人的多年潛心專研,中國某電磁武器上艦試驗圓滿落成,消息一出,舉國振奮。

搞技術創新,便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為了實現這個目標,30年來,馬偉明夜以繼日,奔忙不休。科研幾乎佔據他的全部,以致於沒有時間陪伴家人,甚至父親生病他也無暇探望。

沒有周末,更無假期,熬夜成為了常態,超負荷工作經常令原本十分瘦弱的他病痛纏身,可他始終無怨無悔。哪怕出了車禍,隔天他都可以戴著頸套前往實驗地工作,沒有什麼可以阻擋他的步伐,祖國利益高於一切,身體力行,真正實現了何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他為祖國每天節省上百億,美國做夢都想挖走他,但他卻一心為國!

白眼觀天下,丹心報國家

殷殷之情俱系以華夏沃土,寸寸丹心皆忠於國家使命。即使功成名就,馬偉明也未曾有過絲毫的懈怠。34歲被破格提拔為教授,41歲成為中國工程院最年輕的院士;42歲晉升海軍少將,人生有幸得此殊榮,本是圓滿,正值可以暫緩身心的時候,馬偉明卻鬥志甚高。

他說,只要稍微歇口氣就會被他人迎頭趕上,倘若不抓緊拼命便會辜負國家賦予他的種種榮譽。

秉承著這份使命感,馬偉明在電力研究上馳騁不息,在科技興軍的征程上奮起直追、彎道超車,完成了從"跟跑者""並行者"到"領跑者"的轉變,為我國鍛造出一件件制勝深藍的國之重器。

登高望遠,奮鬥不止;一片丹心,只為華夏,這是任何名利誘惑都動搖不了的赤誠。路漫漫其修遠兮,汝將上下而求索,馬偉明的人生正如深海里的潛艇,無聲,卻有無窮的力量。

所謂明星,更應該是這些在國家實現富強之路上摸爬滾打、不懈探索的人,馬偉明是當之無愧的明星,而唯有當所有平凡的人都能關注這些不平凡的明星,才是這個國家、民族的至亮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