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鋼市:修路扶貧兩不誤 提升群眾幸福感

“要想富,先修路”,簡單的一段道路,對於一個貧困村、一戶貧困戶來說,是出行的便捷、更是生活的希望,意義不言而喻。

4月15日,春風習習燦陽暖,在河南省舞鋼市八臺鎮彥張村,行走在新修不到半年的排前路上,貧困戶張德興足底生風忙著下地幹活去,“就這一小段路,扶貧工作人員說修就給俺修到了家門口,以後種菜、賣菜更方便了。”張德興說。

與彥張村一樣,該市今年通過實施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道路建設獎補2030萬元,已完成29個貧困村和重點非貧困村近90公里的主次幹道及排前路建設,在惠及近300戶貧困戶受益的同時,也在極大程度上帶動了一大批重點非貧困村基礎設施和生產生活條件改善。“按照原有預算,這筆有限的資金正常情況能修60公里左右的道路,但是藉助道路獎補模式,徹底激發了群眾的內生動力,保質保量的前提下,硬生生給多修出了近30公里。”舞鋼市扶貧辦主任周明霞說。

為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村內道路未硬化、雨後道路泥濘行路難問題,舞鋼市出臺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道路建設獎補項目實施方案,著力提升貧困村和重點非貧困村基礎設施和生產生活條件,把原由政府主導、由施工隊組織施工的農村主次幹道及排前路建設項目,創新性地由群眾尤其是貧困群眾參與進來,從組織施工到監督管理,全程跟進、全員參與,最大限度地發揮扶貧資金效益、最大程度地發揮群眾能動性,在保證群眾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的同時,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該市把各鄉(鎮、街道)作為道路建設獎補項目的實施主體,嚴格按照村級申報、鄉級審核、縣級行業部門論證、縣級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審定的流程申報項目,經過彙總、篩選、論證,對亟需實施、可行性高、群眾積極性強、具備開工條件(路基已平整且建設資金已到位)的項目,通過鄉級審核後報至扶貧部門,再逐一研判、論證評審,經過批覆後實施並全程跟進監督管理。

4月12日,大風陰雨,一場倒春寒並沒有阻擋棗林鎮直李村村民“試路”“驗路”的熱情。該村今年通過道路獎補模式完成新修道路6公里,“俺門前的路不長,卻與俺的生活聯繫緊密,其間受指派安排,俺還全程參與施工中的質量和路面厚度的監督,路修得好不好是俺自己的事,自己必須得心裡有數。這條‘扶貧路’算是修到了俺心裡去。”今年70歲的貧困戶李連三在修路期間一直蹲在現場,充當“監督員”和“驗收官”。

當天,由該市紀委監委及財政、交通、審計、項目實施單位及村三委幹部、貧困戶代表、監理公司等組成的聯合評審驗收組,對該村涉及道路獎補項目施工路段的工程量和道路質量進行核定,測量、鑽心取樣、徵詢監督意見、綜合評審……驗收組作出最終認定:該村修建的6公里道路均在‘寬度1.5-4.5米,排前路平均厚度0.15米、村內主次幹道平均厚度0.18米的C20或C25道路’這個標準範圍之內,可以出具驗收達標報告、符合撥付獎補要求。至此,經過評審驗收組連續加班加點工作,該市今年涉及道路獎補項目施工的村主次幹道及排前路全部驗收認定完畢。

“貧困群眾有人參與施工、有人負責監督、有人把關驗收,都把修路當成了自己的家事,能省的地方一定省、該嚴的地方必須嚴,一方面增加了貧困戶對扶貧政策的知曉率,另一方面讓貧戶從中幹些力所能及的事,也切切實實激發了他們的脫貧積極性。”全程見證了轄區內道路獎補項目的實施過程,該市紅山街道扶貧辦主任曹相濤深有感觸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