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入職,一年後,憑什麼他晉升,你留下?原因令人後悔萬分

文 | Lucy

同期入職,一年後,憑什麼他晉升,你留下?原因令人後悔萬分

先來看一個故事吧。

小華和小光是同一天入職同一公司的應屆畢業生。兩人畢業的高校伯仲之間,且兩人的專業與實際工作都不對口。因此,進入公司後,兩人都需要惡補挺多專業知識。小華和小光都意識到這一點,於是相約結伴學習:兩人分工收集資料,制定好計劃,然後就每天下班後各自回出租屋學習。

小華高中期間就一直住校,每晚在教室自習,總結梳理學習內容(特別是覆盤錯誤)的習慣一直延續至大學畢業。因而每天下班後,小華就迅速地在外面解決晚飯,然後回屋打開臺燈,進入學習狀態。因為都是與工作相關的內容,一想到可以如何在工作中運用,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而小光高中期間一直走讀,雖然也每晚在校自習,但回家後總會先坐在客廳沙發上,邊吃宵夜,邊看會兒電視。由於在校晚自習時,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進度已經七七八八了,所以時常電視一看就收不住,最後被父母趕上床去。學習進度嘛,差點就差點,影響似乎也不那麼大。

大學期間小光終於放飛自我,幾乎很少去自習室晚自習,總是說在宿舍裡自習是一樣的,還能省下路上的時間。但實際上在宿舍裡常常自習半小時,就開始摸魚了,不是床上躺會兒,就是打開電腦玩。因而每天下班後,小光也習慣給自己放鬆一下,外賣到屋,打開電視,邊吃邊看。飯很快吃完了,但電視卻越來越精彩,欲罷不能,很快,時間就過去了。沒有父母的催促,小光常常刷劇到深夜,起床變成了大難題。

同期入職,一年後,憑什麼他晉升,你留下?原因令人後悔萬分

慢慢的,小華和小光的學習進度越來越遠。小華越學越有勁,因為學了在工作中就能用上,用上了就更願意學。而小光每天睡覺前都很有負罪感,覺得自己又浪費了時間,但是每天下班一回家,脫鞋、開燈、開電視似乎是在小光還沒反應過來時就已經完成了,這令小光越來越有“無力感”,越來越難以坐回書桌,終於徹底放棄了。

一年之後,小華晉升,小光還在原地踏步。

小華就像是“別人家的孩子”,他到底做對了什麼呢?小光的“無力感”、“負罪感”讓我們感同身受,彷彿看到了某個時段的自己。到底應該如何走出來呢?

改變行為,很多時候,看似是人的問題,實則是環境問題。

專家們在各種電影院裡進行“爆米花”實驗。這些特製的爆米花不新鮮,又難嚼,但所有的實驗都得到了相同的結論:食物容器越大,觀眾吃得就越多。而參加實驗的觀眾卻往往不承認這點,他們覺得“我自己有沒有吃飽,我自己心裡有數”。

因此,要改變這種進食行為,相比去扭轉參加實驗的觀眾的想法,直接縮小容器更直接有效。

同期入職,一年後,憑什麼他晉升,你留下?原因令人後悔萬分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人都有精神分裂,即理性和感性。感性就好像一頭“大象”,理性就像是“騎象人”。騎象人善思考,但力氣遠遠小於大象。大象是敏感的,能夠感知痛苦,獲得快樂。同時,大象也是人的本能面,及時行樂,好逸惡勞,反覆不定,總是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棄長遠的好處。一旦騎象人和大象發生衝突,多半是大象獲勝。

而環境之所以對人的行為有直接而明顯的影響,是因為

環境中包含了大量的行為線索,“大象”可以敏感地捕捉到這些線索,並被刺激做出特定的行為。環境中所包含的行為線索越多,對人的行為影響越大。

對比故事中的小光和小華,小華從高中到大學,都選擇在教室自習,工作下班後,不做飯、不吃飯、不開電視,直接打開書桌檯燈,他也許是無意識地,但卻為自己營造了一個和教室接近的“學習環境”,因此容易進入學習狀態。反觀小光,從高中回到家到大學宿舍再到工作後的家,他也是無意識地為自己打造了一個“放鬆娛樂”的環境,因此很難進入學習狀態。

簡言之,所謂的環境線索就是我們心中對某個“空間功能”的假設。進教室就是來學習的,在辦公室就是工作的。一旦進入這個環境,“大象”就會敏感地被暗示,進而該學習學習,該工作工作,“騎象人”不用額外多費力牽引“大象”。而如果躺在舒適的床上,“大象”就想休息,“騎象人”則需要花費幾倍的力氣去牽引“大象”,學習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自然大受影響。

同期入職,一年後,憑什麼他晉升,你留下?原因令人後悔萬分

道理明白了,具體應該如何做呢?

首先,環境裡的線索來自別人在這個空間裡的行為

人是社會性動物,別人的行為對我們有非常強的暗示力量。為什麼在家的“熊孩子”一旦去了幼兒園,就會變得禮貌可人?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行動就是一個可行的做法。試想:小光如果下了班和小華一起結伴學習,一年後可能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其次,環境裡的線索,還來自你自己以前在這個空間裡的行為

上床為什麼就容易犯困?因為你在床上絕大部分時間是休息睡覺。為什麼兒童教育家建議要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最好在家裡打造一個“讀書角”?也是這個道理。因此,如果小光能將進門就見電視沙發的佈置調整為進門就見書桌,並且只在這個書桌上進行工作和學習,完成工作和學習,在回到臥室看電視,也許一年後,又是另一番景象。

必須承認,改變,從來不容易。正因為如此,才不要忽視任何“干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