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山区公路路线方案比选

浅析山区公路路线方案比选

路线方案选择是公路勘测设计中决定全局的重要工作,而山区公路选线有其特殊性,所以更加需要综合多种因素(地形、地质、水文、环境、造价、设计速度等),经过细致全面的比选,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规范要求,才能设计出一条安全、经济、舒适的公路。下面简单分析下几种比选情况。

(1)短隧道与深挖方的比选。

短隧道或明洞与深路堑的取舍应在取得充分的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技术上的可靠性、经济上的合理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综合考虑决定。在地质条件容许而附近又有路堤需要取土的情况下,采用路堑方案既经济也合理。但深路堑、高边坡路基选择要谨慎,它们往往是发生不良工程地质现象的要害。在工程实践中,往往单从经济出发,加固措施偏弱,深堑开挖后长期不挡不护,以致每到雨季出现塌方滑坡,不得已被迫加做明洞或支挡工程,结果花费比短隧道更多,对生态环境也造成极大破坏,而隧道属地下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甚微。

(2)沿河挡墙和桥的比选。

山区沿河线路应结合实际分别选用路基、挡墙或桥梁,尽量做到路基稳固、少占河床。沿河线使用挡土墙的优点:少挖山、不占河,既挡土又防冲刷,路堤稳定,工程造价比隧道、桥梁低,抗洪能力比护坡强。但傍山临河地段,有时由于山坡陡峻,线路向山靠则引起路堑高边坡;向外移做路提,则路堤坡脚又落入河中易受水流冲刷;做挡墙收坡,则基础又太深,挡墙很高,施工也很困难。这类地段以选用线路外移顺河修桥通过较为合适。

(3)高路堤和高架桥的比选。

山区公路的桥梁设计受水文条件控制是少数,多数受山谷、冲沟影响。高路堤一般工程量较省,造价较低,但高填方,填方大、占地多、涵洞长,病害也较多。在基础较稳定的V形冲沟内,有充足的填料来源,在解决好排水问题的情况下,可选择高路堤方案。有的山坡陡峭,岩石破碎,采取高边坡、高挡墙,难以保证路堤稳固地段,可以用桥代替高路堤。

山区公路选线时应尽可能的绕避或远离工程地质不良地段,并要加强环保意识,做好水土保持,注意保护原有植被。对居民集聚区根据防噪要求设置必要防护林等措施以降低噪音和振动对居民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