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放風箏的人也多了起來,大家要選擇人少空曠的地方

最近放風箏的人也多了起來,大家要選擇人少空曠的地方

放風箏是民間傳統遊戲之一,清明節節日習俗。風箏又稱風琴、紙鷂、鷂子、紙鳶。起源於中國,是一種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通信工具,第一個風箏是魯班用竹子做的,後來只有皇宮裡才有紙鳶。閩南語稱風吹。風箏是一種比空氣重的,能夠藉助風力在空中漂浮的製品

很多人在放風箏的時候,有很多事項都沒有注意,有的會選擇在城市的小廣場放風箏,有的喜歡在人多的公園放風箏,朋友昨天說去正定遊玩的時候,發現高壓電線上已經有纏繞上去的風箏了,這些都會帶來風險的。前幾天有新聞報道,一家四口放風箏,父母遭高壓電流擊傷,最終兩人雙手“截了四肢”。所以,大家外出放風箏的時候,一定要選擇人少的空曠地方。注意多觀察周邊的情況。如果不適合放風箏,就要果斷拒絕。

最近放風箏的人也多了起來,大家要選擇人少空曠的地方

經常在網上看到,有人騎車經過,剛好被風箏線刮到了脖子。脖子上就出現了幾條紅血印,有的不嚴重,嚴重的會有很深的傷口。在人多的地方放風箏,其實危險也是很大的,很多時候,風會突然變小,風箏可能會下來,這時候有人騎車快速通過,因為風箏線通常是白色的,拉力也是非常好的,很容易造成人受傷。


最近放風箏的人也多了起來,大家要選擇人少空曠的地方

根據《電力設施保障條例》明確規定,“禁止在架空電力線路導線兩側300米的區域內放風箏。放風箏要儘量選擇空曠的野外或公園等地,與附近的電力線路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以免危及電網安全,造成大面積停電或人員傷亡事故。”

據《鐵路運輸安全保護條例》:嚴禁在鐵路電力線路導線兩側300米的區域升放風箏。

機場周邊不能放風箏,更不能在放飛時將風箏線剪斷。被捲入螺旋槳的風箏,極容易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電視臺發射塔附近不能放風箏,風箏會干擾發射信號,甚至破壞發射裝置;

下雨的時候是更加不能放風箏的,很容易造成雷電順著風箏線下來,造成人員的受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