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有多少家庭会放弃将来让子女留学的计划?

追风逐电继续跑


网上流行这么一句话:中国盯上半场,世界盯下半场,留学生家庭打全场。

国外疫情肆虐的情形下,回国?留下?留学生们陷入两难局面,每日备受煎熬。

至于网上种种关于留学生的感受文章,这里不做评价,只做分析。

01 留学生家长的初衷

(一)教育,永远是获取智慧,打开思维之门的最佳方式,教育的方式的选择是大环境所为,是每个家庭面对大环境下做出来的最优选择,本身无对错。而所有的选择则是围绕孩子来进行的,所以,留学生群体的个人意愿成为家长判断的依据,而不是网上的言论。

有一个事实是不容忽视的,相对于国内的教育环境来说,海外的教育资源更为成熟,选择的机会更多。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留学的性价比在哪?这就需要每个留学生家庭做出深思了。

一个在海外留学的网友说了这样的话,得到很多人的认同留学,能获得两样能力

“一种被放到任何国家任何谁都不认识的地方都能生存下去的能力;一种名车豪宅已动摇不了愿意每天坐公车去追求简单梦想的平淡心态。”

(二)家庭选择适合自己子女的道路,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公平。当然,低龄留学相对于大学留学风险更大,需要准备充分再上路是必要的。

家庭要给子女铺路,这本身就是在尽父母最大的义务,而留学本身就是在尝试资源的最大利用的投资方式。这种方式的目的就是铺路,路的方向掌握在家长的手里,所以家长的想法尤为重要。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进入一个思想误区:国际化教育,就是西方教育,而且国内国际化教育名不副实,乱收费。

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留学生家长受到影响,第一判断国内的国际学校和西方的没两样,国内学校的费用和国外的差不多,还不如去国外。一方面还是受舆情的影响认为国外学生不如中国学生聪明,其次国外人口不多,机会相对国内来说要很宽裕,竞争不是那么剧烈,很容易达成投资目标;另一方则是出于对家庭发展的考虑,父母这一辈,是在国内呆的时间较长,总要有一个出去增长见识。


02 留学生自己的想法

(一)留学生家长根据年龄层次我们可以分65后,70后以及80后。三个层次后都有一个共同的本意:孩子可以躲避高考!以另一种方式成才!

但凡在国内参加过高考的人,都能感觉到我国高考的竞争压力,不亚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国内的国际化学校达不到这种目的,家长们认为是挂羊头卖狗肉,于是留学生家长选择了专门针对SAT和托福的培训机构,好让孩子具备出得去能力。

受到父母的影响,留学生也和父母一样喜欢张扬个性,认为在国外很容易受到尊重(其实国外哪来的尊重啊,国外制度是资本主义)。心理学家表明,人常处在一个被人尊重的环境下是非常容易建立自信的,而自信又是一个人成才的必要条件。

因此,在留学生和留学生父母心中都达成一种共识:即使我们在国内成绩平平,我们在这里可以获得尊重,建立自信,学会独立思考,也会另有一番成就。

(二)在没有此次疫情的时候,国内学生每每看到自己的同学留学回来就高谈阔论,一些新鲜的故事,一些异域风光,“立马奉上了自己的膝盖”。留学回来享受到了这种佩服的目光,更是坚定了自己留学的道路。

即便成才的方向和国内不一样,他们也是可以这样说,因材施教是国外的普遍的风格。

说到这里可能是有失偏颇了,不过据我的经验来讲,我们国内的教育确实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一个原因是人口众多,每年高考生高达700万以上,这些年逐年下减,但总体数字还是远超其他国家的;另外一个是我国目前还是处于发展阶段,基础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文教方面暂时落后。

相对于文教来说,国外就领先我们一大截,国外的学校也很乐意向中国提供这样的帮助。

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不可能长期专注于基础的拓宽,未来国家必定会在文教娱乐方面投入力量。

基于这方面的考虑,留学生也会慎重思量自己回国的打算的。

待在国外学成归来,他们在这方面的优势让他们能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更利于个人的发展。


03疫情和留学潮。

(一)网上的那句流行语,还真不是戏谑之词。

就拿我们湖北这次来说,如果不是,留学生群体的帮助,买来大量的口罩、防护服、医用设备集中供应湖北,湖北是很难挺过疫情初到的慌乱时期的。

疫情初期,正是处于春节,大量的工厂停工,也就意味着生产速率的下降,仅依靠国家战略储备,无异于寅支卯粮,而且需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调度分配。这个时候留学生群体的出现,给湖北大量的支援,缓解了我们湖北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压力,能让医护人员得到部分的安全保障,这还是要感谢他们的。

这次的疫情,也证明了留学生在国外的另外一个好处,筹措资源的速度快。

(二)疫情给留学生带来收获也带来了影响。

最大的影响莫过于健康、财力和学习。国内的疫情得到控制,国外的疫情呈现愈演愈烈的形势,国外制定一些列政策,很不利于他们的学习。留学生群里,不得不花更多的精力去对付这些负面影响,花更多的财力去努力学习,但这些影响都只是暂时性的,国家也充分估计到这些影响,也给留学生提供了帮助。

从长远看来,国内的人才招聘制度还是延续一贯的做法,高尖端职位,依旧是高学历高文凭。如果国内名校出来的学生和国外名校出身的留学生,同时出现在一家大型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面前,人力资源部更倾向选择留学生。


04回答问题。

综合以上分析,以及近来的各种新闻讯息,我么可以推导出来以下结论:

  • 初中生以下留学生家庭暂时受到很大的影响会放弃留学计划。也就是说,70后80后留学家庭当中的一部分人会放弃留学计划,一方面是时间还长远,疫情持续时间不好预测,风险过大;二来继续投资,会对整个家庭的生存造成巨大压力;第三,这些人年龄还小,辨别能力比较低,此次疫情中这些孩子受到的心灵创伤很大需要调养。


  • 高中生及高中生以上不会受到多少影响不会放弃留学计划。这些人回国之后就是一大批建设力量,也拥有建设的优势。他们对事物的甄别能力很强,也更爱国,国家重视,家庭也重视。在国外他们也有力量支援我国建设。疫情过后,我相信他们会继续留学深造,回来报效家国!


昴日星官


不会放弃,因为欧美的教育确实很发达,而且它们的教育体系非常先进。通过这次疫情,虽然暴露出欧美国家在体制方面的一些弊端;但是什么制度没有弊端呢?送子女上学,是去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科技;而不一定要在那里长期定居;学成归国就好了。总之,教育和体制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


老谢的诗和远方


疫情不是国情,疫情不会永远存在,国情就是只要国家不发达,留学就会源源不断的进行,除非你先进发达,成为一流大国强国,甚至超一流国家,留学才会锐减,人往高处走,是自然法则,不是一场疫情就能改变的。

虽然各国应对疫情的措施各不相同,但也绝对不可一个模式就是最佳方法,只能说各国有各国的国策,美英欧洲发达国家的“团体免疫”,看似草菅人命,不近人味,但也是“自然选择学说”的延续。也是合乎物竞天择规律的。况且疫情就是疫情,不会永久爆发的,就像洪水猛兽,总会过去的。

能让子女留学的家庭,也绝非一般家庭,但就是一年30万—40万的费用,那个农民家庭、工薪阶层能拿的起?千万不要低估他们的野心,一般人尚且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钱人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出众,甚至先给子女创造更优越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以便将来过的更好。有钱人家快乐是我们想象不出来,也琢磨不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