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獨立後至今,其國內族群衝突及分離運動不斷的原因是什麼?

印度尼西亞國土面積1913578.68平方公里,人口2.62億,是東南亞地區大國。歷史上曾為荷蘭殖民地,二戰後期為日本人佔領。日本戰敗投降後,1945年8月17日宣佈獨立,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尼從獨立後至今,其國內族群衝突與分離運動不斷。

那印尼國內族群衝突及分離運動不斷的原因是什麼?

第一,為了緩解爪哇島的人口壓力和開發外島的資源,印尼政府從1969年至1989年的20年內,從爪哇和馬都拉島共遷出居民135萬戶合計665萬人。由於在推行移民計劃過程中,印尼政府相當重視對移民的援助,卻忽略了針對移民地原住民的相關保護政策,這不可避免的造成移民與原住民之間的利益衝突。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印尼國內政治動盪,族群衝突不斷髮生。值得注意的是,族群衝突頻發的地區恰恰是印尼國內移民計劃下的主要移民定居點,可見印尼地區種族衝突的發生與其長期以來推行的國內移民計劃有很大關係。

印尼獨立後至今,其國內族群衝突及分離運動不斷的原因是什麼?


印尼

1.蘇門達臘地區:蘇門達臘地區一直是主要的移民安置點,在1940至1986年間共有約81萬移民湧入,其中大部分是爪哇人。該地區種族衝突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亞齊民族分離運動,其代表是“自由亞齊運動”。該組織成立於1976年12月,主張以暴力手段爭取亞齊獨立和建立一個有別於印尼的回教國家。

“自由亞齊運動”的產生與印尼政府推行的國內移民計劃有密切的聯繫。隨著爪哇移民大量湧入亞齊,亞齊原住民的不滿日益增長:外來移民砍伐了他們的森林,摧毀了他們的聖地,剝奪了他們的基本需要。

印尼獨立後至今,其國內族群衝突及分離運動不斷的原因是什麼?


印尼爪哇人

此外1971年北亞齊地區發現大量的天然氣,但這並沒給亞齊當地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帶來任何益處。天然氣的收益直接歸為印尼中央所有,而天然氣工業發展帶來的更多就業機會則大多被爪哇移民所佔有。爪哇移民的高收入與亞齊本地人民的貧困生活形成了鮮明對比,亞齊人對印尼中央、爪哇移民的不滿情緒日益增加,最終導致亞齊民族分離運動的發生。如“亞獨”就提出了“亞齊民族”的說法,強調亞齊人與爪哇人是不同種族,以此作為亞齊獨立運動的基礎。

2.加里曼丹地區:加里曼丹是第二個主要移民安置點,該地區的種族衝突突出表現為原住民達雅克人與馬都拉移民之間的屠戮。1940年至1986年間共有約35萬移民被遷移到加里曼丹地區,這其中大部分來自馬都拉島的馬都拉穆斯林。由於馬都拉人較善於經商,又比較勤勞,到加里曼丹後佔據了當地很多工作崗位和土地資源,引起了當地達雅克基督教徒的仇恨,兩族曾在1977年、1979年、1983年和1992年發生較大規模的種族衝突。1998年金融危機後,兩族群之間的矛盾急劇惡化,衝突事件不斷升級。

1999年3月16日西加里曼丹三發地區爆發馬都拉人與達雅克人騷亂,有約200多人在衝突中喪生,超過20000個馬都拉難民四處避難。2000年12月15日,在中加里曼丹一個小鎮,達雅克人與馬都拉移民發生鬥毆,一名達雅克人被馬都拉移民打死,隨後一百多名達雅克人出動尋找兇手,他們焚燒馬都拉人的房屋、汽車等財產,事態不斷擴大。

2001年1月,在中加里曼丹外來移民占人口1/3以上的桑皮特鎮發生大規模的種族衝突事件,有1000多馬都拉人在騷亂中喪生。

2001年2月18日,一批達雅克暴民攻擊桑皮特鎮郊外的柏拉朗安馬都拉人移民定居點,有5名馬都拉人被襲死亡,馬都拉人進行反擊。2月20日達雅克人開始大規模的報復,進攻桑皮特鎮,桑皮特鎮的居民開始逃亡,逃亡人主要是馬都拉人,數量估計有上千人。這場因土地而引起的紛爭最終演變為達雅克人追殺馬都拉人的騷亂,幾乎所有的馬都拉人都被達雅克人趕出了自己的家門。

2001年3月22日中加里曼丹省再次發生達雅克人襲擊馬都拉移民的流血事件,造成17名馬都拉族人死亡,5人嚴重受傷。

3.馬魯古地區:馬魯古群島位於印尼東部蘇拉威西島和伊裡安島之間,荷蘭統治時期,馬魯古群島的穆斯林(馬基安人)和基督徒(考澳人)人口相當。獨立後,由於大量穆斯林從鄰近島嶼紛紛遷居馬魯古,基督徒與穆斯林之間的衝突開始凸顯。

1999年1月19日,馬魯古省安汶市郊基督教徒聚集的上巴圖梅拉村一位司機同穆斯林聚集的下巴圖梅拉村村民發生口角,兩個小時後演變成兩個村莊間的衝突。此後兩個宗教間的衝突不斷升級,蔓延到鄰近的5個島嶼。到2000年1月初,已有1200人在衝突中喪生,幾千人受傷,數萬人淪為難民,大量基督教教堂和清真寺被毀。安汶的宗教衝突在印尼的其他地方引發了騷亂,各地的回教徒紛紛舉行聲援。此後3年間,雙方矛盾依舊不斷,直到2002年在政府斡旋下籤定了和平協議才有所緩和,但小衝突依然不斷。

4.西巴布亞地區(伊裡安島西部):該地區族群問題的突出表現是“自由巴布亞運動”,成立於1965年,該組織的目標是尋求脫離印尼統治而實現獨立。該組織的主要支持者為當地的原住民巴布亞人(美拉尼西亞人的一支)。

在印尼國內移民計劃推行中,大量移民也被安置到該地區,粗略估計從1979年至1989年該地區的移民數量從7萬增加到15萬,而巴布亞的人口為120萬。

印尼中央政府的最終目標是往巴布亞地區移入170萬人,使該地區的人口比例發生重要變化,這對巴布亞人構成了結構性的威脅。據估計2000年巴布亞總人口為260萬,其中移民就有100萬。

印尼政府有意識的將新移民的居所建立在原住民居住地的外圍,意在減少原住民可以棲身的地方。除此之外,根據印尼國家相關規定,移民可以更加方便的獲得土地、資源和工作。移民開始逐漸佔據私人領域和政府機關的工作崗位,導致巴布亞人生活水平逐漸降低,並在人口數量上處於劣勢。

由於西巴布亞富含銅礦和金礦,印尼政府對此進行大肆開採,破壞當地生態環境和踐踏居於森林內的原住民的權利和文化,外來移民則被視為印尼政府派來掠奪原住民資源和土地的代表而被原住民仇視,族群間的矛盾不斷加劇。

印尼獨立後至今,其國內族群衝突及分離運動不斷的原因是什麼?


印尼土著巴布亞人

由於外來移民和過渡性移民佔據巴布亞勞動力市場,巴布亞人有了一種被殖民化的感覺,許多巴布亞人借金融危機來表達隱藏在心底三十五年的獨立心願。

2000年5月29日至6月3日,隨著第二次巴布亞民族議會在查亞普特市召開,巴布亞地區的“獨立運動”達到高潮。參會的包括501位使者、21000位巴布亞人和非巴布亞觀察家。會議決定通過四個步驟實現巴布亞的獨立,主張通過非暴力的手段來尋求決定自己政治命運的機會。

2000年10月6日,在沃門納由於當地政府強制降下晨星旗(巴布亞自治旗幟)而引發巴布亞人暴動,當天印尼政府派駐軍隊駐守該地,宣佈沃門納進入緊急狀態並逮捕了80多名相關人員。

第二,“大爪哇主義”影響下的不公平的政治、經濟政策也是印尼產生族群矛盾和民族分離運動的一大原因。

爪哇族人佔印尼總人口的47%,是歷史悠久,政治、文化素養較高的族群,把持著政府和軍隊的領導實權,印尼總統和地方省市長官多由爪哇人出任。爪哇島成為印尼實際上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屆印尼中央政府都實行高度集權政策,維護爪哇中心地位。“大爪哇主義”意識濃厚存在。外島人和其他少數民族深感歧視、排擠和欺壓,一直存在擺脫爪哇人統治的情緒和願望。

另外爪哇人口稠密、地少人多,自然資源貧乏,為了解決土地問題、加強對外島的控制,以及從國防安全考慮,蘇加諾和蘇哈托(他們均為爪哇人)政府把大量爪哇人遷居外島作為一項國策大力推行。這一政策雖有積極的一面,但由於爪哇人與外島民族、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差異以及政府對爪哇族的優惠照顧政策,嚴重侵害外島人民權益,激起少數民族對以爪哇人為主的中央政府的強烈不滿和分離要求,甚至發生暴力衝突。

參考資料《從國內移民計劃看印尼地區間種族衝突》、《印尼,又一個巴爾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