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再闖上海灘——上海在抗疫中率先吹響創新創業號角

新華網上海4月22日電(記者 陸文軍、何欣榮)疫情衝擊之下,如何化危為機?動能轉換之時,如何激活發展“新引擎”?答案是創新創業,主角是青年人才。

去年10月上海市委召開創新創業青年人才座談會,發出了魔都雙創的時代強音。著眼做大“增量”、佈局“未來”,計劃於4月底舉行的首屆上海創新創業青年50人論壇,將講述上海的“雙創好故事”,在更大範圍內點燃創新創業的“星星之火”,在更多領域吸引全球英才“闖上海,創巔峰”。

互聯網“下半場”,上海機遇無限

從電商新巨頭拼多多,到90後的青春後花園嗶哩嗶哩。近年來,一批新生代的新經濟企業在上海誕生、成長並走向全球化佈局。在不拘一格論英雄的互聯網“下半場”,上海的創新創業“新方陣”嶄露頭角。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隨著“雲經濟”“非接觸經濟”“宅經濟”等新經濟大放異彩,一批上海本土企業藉助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與生產製造、商務金融、購物消費、教育健康等產業深度融合,不斷孕育出新的經濟增長點。

復星集團第一時間組織全球資源抗疫,其研製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已獲FDA緊急使用授權;抓住在線新經濟的機遇,東方財富一季度淨利潤預增100%以上,證券、金融電子商務服務收入實現大幅增長;商湯科技將“AI智慧防疫解決方案”送到戰“疫”第一線,無感測溫助力防控工作……

新時代,再闖上海灘——上海在抗疫中率先吹響創新創業號角

1月30日晚,中國郵政貨運專機載著復星聯合騰訊從英國和日本採購的防護服,順利抵達武漢天河機場。復星集團供圖

“推動企業把握新趨勢新契機,打造更多新消費熱點,形成更多新經濟增長點,助推各類企業在滬逆勢飛揚、做大做強。”近日,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走訪叮咚買菜、美團點評、歐萊雅等中外企業時表示。

呼應抗疫復工大局,計劃於4月25日至27日在上海中心舉行的首屆上海創新創業青年50人論壇,分開幕式暨主論壇和3場主題論壇。主論壇上,市領導將為青年創業者提振信心、打氣鼓勁,引領青年人才匯聚上海創新創業;浦東新區將暢談新區的創新故事和對未來的展望,著力打造世界最具創新活力的開放型經濟中國範例。

3場主題論壇分別圍繞“加速 突破——在線新經濟迎來新機遇”“破局 重塑——未來科技打造新格局”“融合 共生——科創資本助力新生態”三個角度開展,市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將解讀上海鼓勵創新創業的最新政策,創新創業領軍人物進行TED演講和在線研討,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我們負責陽光雨露,你們負責茁壯成長”

今年,上海浦東迎來開發開放30週年。在一塊佔全國面積1/8000的土地上,浦東創造了全國1/80的GDP。

新時代,再闖上海灘——上海在抗疫中率先吹響創新創業號角

從上海浦西白玉蘭廣場頂樓俯瞰浦東陸家嘴(2018年6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浦東開發開放,是一次偉大的創業行動;浦東的成功,印證了創新創業一直鐫刻在上海的城市基因中。

土地不便宜,商務成本高,上海為啥還能吸引這麼多創新創業企業?

綜合環境優。創新創業自然需要考慮成本,相比房租等“顯性成本”,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隱性成本”方面,上海一直不遺餘力。

有兩項數據可以說明上海在創造最優綜合環境方面的努力:2019年,上海的非稅收入佔比13.2%,在全國各省區市中是最低的之一;中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兩年來提升47位,上海權重達到55%。

“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我們負責陽光雨露,你們負責茁壯成長”……近年來上海一直提倡的“店小二”精神,就是對政府服務的最有力承諾。

雙創載體多。面積不大的上海,可供創新創業的載體不少。從北面的寶山到南面的G60科創走廊,從西邊的大虹橋到東邊的大浦東,上海的各類眾創空間(孵化器)已超過600家。

“我記得特別清楚,當年回國在張江創業,租的第一個辦公室在天之驕子孵化器,只要四千塊一個月。” 森億智能聯合創始人馬漢東說,這家專注於醫療人工智能的新秀,如今已獲得第五輪5.5億元的融資,成為快速成長的“獨角獸”企業。

應用場景強。創新創業,必然要得到市場的“實戰”檢驗。從2B的角度看,正在建設“五個中心”的上海,擁有大量的金融、商務和先進製造應用場景。從2C的角度看,上海是中國消費者最“潮”也最“挑剔”的城市,為“互聯網+生活服務”提供了肥沃土壤。

最新發布的《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提出,要推出“100+”應用場景,集聚用戶流量,催化在線新經濟發展。到2022年末,新建100家以上無人工廠、無人生產線、無人車間,加快製造業智能化轉型。對雙創企業來說,其間蘊藏的機遇不言而喻。

書寫新時代的“勇闖上海灘”故事

創新創業,關鍵在人才。上海最大的優勢是開放,最大的動力是改革,最大的資源是人才。

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海納百川”是上海的城市精神。上海從來就歡迎敢於冒險、善於創新的各路人才。

歷史學家熊月之談到,城市人口異質程度越高,不同文化相互之間差異越大、取長補短的概率越高,創新速率越大,這也解釋了為何近代上海有特別強的創新能力。

進入新時代,中央託付的三項新的重大任務,既是上海發展的重大機遇,也是創新創業的廣闊舞臺。今天的上海,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渴求人才,需要不斷湧現更多創新創業人才。

2014年以來,上海先後出臺了“科創22條”“人才20條”“人才30條”“科改25條”,以政策的不斷升級和更新迭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不僅“藏龍臥虎”,更要“龍騰虎躍”。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上海呼喚更多的創新創業“闖將”:從浦西到浦東,從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到生物醫藥,從源頭“蓄水池”到科創板上市,只有敢闖敢幹,才能走出一條新路,開闢一片新天地。

創新是沒有止境的棋局,永遠不會終結。新經濟在上海的大發展只是拉開了序幕,創業者還有很多機會找到自己的位置。

書寫新時代的“勇闖上海灘”故事,只待你來。

新時代,再闖上海灘——上海在抗疫中率先吹響創新創業號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