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互聯網時代群眾工作機制-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作者:中共天津市委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研究員 王保彥

密切聯繫群眾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最大政治優勢。能否始終保持和發展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直接關係到黨和國家的盛衰興亡。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要創新互聯網時代群眾工作機制。這為做好新時代群眾工作,實現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指明瞭方向。

互聯網時代的群眾工作是黨必須回答好的課題。列寧曾指出,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人民生氣勃勃的創造力源泉中去的人,才能獲得勝利並保持政權。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和普及,已經深刻改變了國家社會的運行和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經濟社會發展的潛力與活力因網絡信息技術的升級而日益彰顯。網絡世界與現實世界的融合更加緊密。人民群眾成了網民,在線時間不斷增長。這是我們面臨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一個具體體現。自1995 年我國互聯網向全社會全面開放後,黨逐漸努力掌握網絡工作主動權。2008年6月20日,胡錦濤總書記到人民網強國論壇同網友在線交流。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執政這一關。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能夠更多地參與國家社會治理。要讓互聯網成為同群眾交流溝通的新平臺,成為了解群眾、貼近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成為發揚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督的新渠道。人民群眾在哪裡,群眾需求在哪裡,群眾工作就要延伸到哪裡。通過創新網上群眾工作的機制,方能更好知民情、順民意、解民憂、聚民智,得民心,帶領人民群眾不斷提高國家治理的現代化水平。

創新互聯網時代群眾工作機制的基礎是把握“互聯網+”的特點和規律,用互聯網思維走好網上群眾路線。當前的互聯網技術能夠打破時空侷限,實現信息溝通的即時化、可視化、數據化以至智能化,具有開放性、隱蔽性、互動性、放大性、去中心、去層級等特點。尤其是網絡具有的組織力,如大V、網紅、“粉絲”群、朋友圈等對人氣、資源、認識的帶動巨大。通過“互聯網+”不單單能夠獲取群眾需求信息,而且應有效整合群眾工作全過程的各個要素,把與群眾的一次聯繫變成持久便捷的連接,時時溝通、根據變化進行組織、宣傳、服務和引導。但互聯網也能成為輿情積聚的引爆點、謠言傳播的加速器,社會動盪的集散地。網上群眾工作不同於線下群眾工作對象的固定性、區域性,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更快更精準掌握全局、體量和趨勢上的情況,但也易失真。因此,要打破層級觀念,打破信息孤島,形成鏈接意識、共享意識、集成意識、創新意識和安全意識,一方面要廣開網絡民意渠道,善用網絡話題,擴大數據共享,線上線下結合,以集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另一方面要加強融媒體建設,推動黨的聲音直接進入各類用戶終端。努力佔領新的輿論場,引領正能量,維護網絡空間秩序,讓網民可以隨時隨地聽到黨的聲音。同時,還要擴大群眾上網用網能力,特別是老年人群體,幫助他們掌握使用技能,如天津舉辦的社區老年人手機課堂,讓老年人融入信息社會,發出自己的聲音,享受便捷生活。

創新互聯網時代群眾工作機制的關鍵是有效管道和強大信息處理能力。這是網上群眾工作機制的前端與後臺。沒有有效的網絡管道和平臺,群眾的需求就無法進入群眾工作機制,沒有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就無法準確判斷、快速反應並處理問題。隨著各種網絡媒體和數據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互聯網+政務”和“互聯網+黨建”的持續深入推進,宣傳群眾、瞭解群眾、組織群眾、服務群眾的新媒體大量湧現,權威性管道平臺也逐漸形成整合完善。比如集幹群溝通、群眾監督、民主管理、政務點評、大數據分析於一體的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立足大黨建,涵蓋黨務、政務、服務的天津黨建數字化平臺;整合百姓呼聲、問政湖南等網上服務職能,完善網絡、微信、移動客戶端、手機短信受理方式形成的湖南網上群眾工作部。

創新互聯網時代群眾工作機制的核心是解決問題的流程和效能。無論網上網下反映問題,提意見建議,群眾的最終目的和評價標準是問題解決得如何。網上群眾工作涉及受理、審核、督辦、辦理、溝通、答覆、反饋等環節,要形成問題發現機制、認領機制、分析研判機制、問題解決機制以及回覆反饋機制、安全保障機制。各地在實踐中也探索出一些具有特點的機制。目前,有20多個省區市以“紅頭文件”建立起辦理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留言的固定工作機制。陝西銅川市制定《關於建立網上群眾工作部的實施方案》,建立群眾訴求集中受理、自動交辦、分級督辦、限時反饋、群眾評價的工作流程,形成“一個平臺統一協調,網上群眾工作部網站、12345熱線電話、手機APP終端三個渠道共同受理,各個部門歸口承辦”的運行模式。

創新互聯網時代群眾工作機制領導幹部要擔當作為,進網、識網、用網,提高網絡組織力。善於運用網絡瞭解民意、開展工作,是新形勢下領導幹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當前,仍有一些領導幹部不願意學網用網,認為線下工作已經不堪重負了,也有一些領導幹部不懂網,不會網言網語,對網上工作仍採用傳統思維,還有少數幹部僅把網上群眾工作作為可以展示彙報的所謂政績。這必然會影響網上群眾工作的質效,陷入脫離群眾的危險。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必須主動提高自己的現代信息技術素養,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做群眾工作,瞭解群眾所思所願,收集想法建議,積極回應網民關切,前瞻性預測和引導群眾情緒,高效精準解決群眾難題,真正做到為了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深入群眾、引領群眾。

(此文為國家社科規劃項目《運用大數據創新基層黨組織建設研究》階段性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