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漫走过的弯路,国漫会再走一遍吗?

拥有广阔市场的国漫是幸运的,因为国漫崛起并非摸着石头过河,而是有日本、韩国、美国、欧洲等国的丰富经验去学习,尤其是日本动漫。

日漫一直是国漫最重要的对标物,不能否认,日漫在很多地方依然领先于国漫,但是最近几年,我们还是能感受到日漫正逐渐走下神坛。那么日漫走过的弯路,国漫还要再走一遍吗?

以下三个日漫面临的问题,值得国漫从业者警醒。

强行续集导致烂尾

最近几年的日漫,有影响力的新作不多,烂尾的老番不少。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当属昔日火爆的"三大民工漫",目前已有《火影忍者》《死神》两部烂尾,而《火影忍者》堪称烂尾界的教科书,正传烂尾之后,制作组还推出了更没有下限的续作《博人传》,继续透支IP的价值,吃相极其难看。

日漫走过的弯路,国漫会再走一遍吗?

《博人传》B站评分4.2,豆瓣评分5.2

笔者作为十多年的火影老粉,连正传的大结局都没忍下去看完,当然不会关注更烂的《博人传》,但前不久更新的《博人传》134集,还是以崩坏的作画、喂屎的情节,在动漫圈子里掀起了不小的讨论。

粉丝们的吐槽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博人传》为了抬新角色,强行削弱老角色,如第134集让正传的男二号佐助遭到了反派羞辱性的痛扁;二是动画近乎弱智的战斗情节,如下面这个迷之走位,绕了一大圈然后跑到对手正面被一脚踢飞,意义何在?

日漫走过的弯路,国漫会再走一遍吗?

事实上,《火影忍者》的崩坏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如正传第387集的佩恩表情包,堪称"世界名画"。依稀记得当年的粉丝还在各种洗地,如今经过《博人传》的洗礼,再铁杆的粉丝也只能躺平任嘲。

日漫走过的弯路,国漫会再走一遍吗?

导致动漫烂尾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商业原因。日漫目前的产业结构,几乎不允许创作者们提前构思好作品的整体走向,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如果作品反响好,就强行续集,永不完结;如果反响不好,就匆匆砍掉,几乎不给新人翻盘的机会。

所以目前一些现象级的日漫,为了避免晚节不保,都要作者和编辑规划好作品的走向和完结节点,向粉丝保证绝不"狗尾续貂"。

"三大民工漫"的唯一幸存者《海贼王》,就于今年11月宣布漫画"将在5年内完结";而另一部现象级日漫《进击的巨人》,也早在2018年就公布了作者规划的"最后一页草稿"。

日漫走过的弯路,国漫会再走一遍吗?

《进击的巨人》官方公布的最后一页草稿

不过,有资格提前承诺"不强行续集"的,只是极少数有影响力的漫画家,对于大部分漫画作者来说,杂志社和编辑的权力依旧很大,倘若编辑以商业利益出发,强行让作者画下去,烂尾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相对日漫来说,国漫崛起只是近几年的事情,像日漫那种长期连载的作品还是比较少的,但同样会存在强行续集导致作品烂尾的可能。

并且,国漫的很多作品是根据网络小说改编,而这些网络小说的创作环境与日漫如出一辙,那些动辄上千章的网文,有多少是强行续集的注水内容,恐怕难以统计,如果在改编时没有对原著内容挑选加工,这些注水内容也会影响改编作品的质量。

软色情擦边球

产业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会为行业带来利益,也会带来一些弊端。国漫在向日漫学习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沾染了日漫的一些糟粕。

众所周知,日本社会的色情产业非常发达,而这一触角也蔓延到了动漫领域,各种卖肉番、里番层出不穷。虽然国内的社会环境与日本完全不同,在文艺创作上有着严格的政策红线,但是回顾近些年的国漫作品,各种童颜巨乳、长腿翘臀、衣着暴露的女性角色,各种过度卖腐、卖肉、性暗示的情节依然存在。

日漫走过的弯路,国漫会再走一遍吗?

求你们了,观众营养真的跟不上

清一色的锥子脸美女,导致国漫作品的角色审美过于同质化;各种不必要的裸露,让这些作品的艺术层次也沦为下乘。其实,什么是必要的创作需求,什么是打着创作幌子的卖肉,观众还是能分辨的。

这些年,有些国漫作品画质平庸、剧情稀烂,完全凭借女性(or男性)角色卖肉,苟延残喘地吸引一些播放量,这种"创作手段"不仅可耻,也很可悲。

事实上,日本的卖肉番泛滥,也对日漫产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娱乐内容的创作者们是最懂人性的群体,而软色情永远是最吸引流量的手段,当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业风气形成,当观众的审美取向被行业扭曲,真正内容精良的作品会更难熬出头。

从业者生存状态

前不久,日本动画师/导演协会(JAniCA)公布了81页的《2019动漫制作者实态调查报告书》,该报告对382名动漫从业者进行了调研,受访者主要为剧本、分镜、导演、原画等职务。

该报告书指出,日本41%的动漫从业者年收入不足300万日元,56%的人租房,约60%的从业者单身,没有缴纳保险的自由职业者占半数以上,患抑郁症或其他职业病的现象非常严重。

日本虽然是动漫大国,人口众多,但比起中美等国的动画市场还是比较狭小,竞争也非常激烈,再加上日本观众的审美口味较高,导致日漫行业普遍对作品的质量要求较高,给予从业者的回报却很少。

讲述日本漫画产业的职场剧《重版出来》,就描述了日本漫画业对新人和兼职作者的残酷压榨。如剧中被称为"新人碾压机"的漫画编辑安井,习惯用压榨作者的方法保证销量,他给那些入行小白的第一堂课就是:"工作不能用来寄托梦想",而他的高压工作方式,也逼走了很多有潜力的新人漫画家。

日漫走过的弯路,国漫会再走一遍吗?

据笔者了解,国漫行业同样存在着庞大的自由职业群体。因为成本原因,聚集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动漫公司通常只负责创意设计,具体制作则交给三四线城市的小工作室,或者是由兼职画手完成,行业的繁荣并不能为这些一线创作者提供稳定的工作,"动画民工"成为TA们的真实写照。

报告书还指出,日本动漫从业者中,50岁以上的占20%,并且这些老从业者资历过强,思想却不能与时俱进,所以无法制作出现代观众所追求的东西。

日本社会的人口老龄化问题非常严重,而动漫创作是偏年轻化,又非常考验创意的一个行业,这些50岁以上的从业者,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宫崎骏,他们将何去何从也是非常考验动漫行业的一个问题。国漫的发展时间较短,老龄化问题尚不明显,但中国同样是人口大国,等到几十年后,国漫行业又将如何安置那些50岁以上的老人?

最后,报告书统计了受访者从事动漫行业的理由,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日本动漫从业者是抱着喜欢动漫、喜欢创作等理由从事这份工作的。

笔者相信,这点全世界的创作者都一样,只有抱着对动漫的热爱,才能做出优质的作品,但行业的发展也需要规范、健康的生态,"用爱发电"并不能支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