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感覺一直在努力,但工作卻不見成效,可能你陷入了“雞血週期”

01

什麼是“雞血週期”

先用一個真實的故事解釋一下“雞血週期”這個詞的含義。

公司有位叫宏偉(化名)的同事,眼光獨到,有想法、有能力。3年前淘寶直播剛剛興起的時候,他就嗅到了機會,他判定在淘寶首頁上開直播間,能為公司帶來巨大收益。

通過一番努力,公司得到了淘寶的批准,但是需要在半個月內錄出三期樣片。宏偉非常興奮,開始著手錄樣片,期間需要多方協調,宏偉的耐性被磨去了大半,幹勁也疲軟下來,甚至影響了進度,公司不得不申請了三個月的延期交片期限。

樣片審核通過後,宏偉又立馬來了勁頭,就要辦理直播間的正式牌照了,然而,本該一兩週就能跑下來的手續,宏偉卻因吃了幾次閉口羹,把這個手續一放就是半年。

直到領導給他下了最後通牒,宏偉才又打起雞血,僅用兩天時間就跑完了所有手續。直播間終於上線了,粉絲數量很快由8千漲到了5萬,再後來就不怎麼漲了,甚至還有回落,隨之回落的還有宏偉的雞血熱度,他曾經立下flag,讓粉絲數量達到50萬,這個目標看似難以達到。

兩個月後,宏偉徹底放棄了,直播間不得不交由兄弟公司打理。本該給公司帶來收益的優質項目,就這樣慘淡收場。

總感覺一直在努力,但工作卻不見成效,可能你陷入了“雞血週期”


“雞血週期”這個詞,放在宏偉身上再合適不過,來了勁頭,像打了雞血一樣,任務完成得又快又好,但更多時候卻是懶惰懈怠,心不在焉,讓人琢磨不透。

所謂“雞血週期”就是指:突然想做什麼事,一時激情上湧,說做就做,剛開始幹勁十足,但過了一段時間,可能因為遇事不順,或者個人懈怠的原因,開始找藉口放棄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跨度有時候是數天,有時候是數週、數月不等。

02

有毒的“雞血週期”

你身邊有“雞血週期”的人嗎?抑或我們自己有時就是這樣的人。

在做一件事情的過程當中,有時候我們很難意識到自己的狀態,就像在沙漠裡行走,沒有方向,而假使我們沒有跳出這個週期的話,那終其一生,可能都是在兜圈子。

當你下決心打一大瓶雞血,一開始效果很好,可用不了太長時間,就疲軟下來,過了一段時間再給自己打一次,從上一次同樣的位置開始。這個間隔可能是兩週,或者兩個月,或者半年,你可能沒有意識到,卻被這樣的週期反覆支配著。

這種中止於半途的行為狀態,心理學上叫做半途效應(Halfway effect),是指在激勵過程中達到半途時,由於心理因素及環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導致的對於目標行為的一種負面影響。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在人的目標行為過程的中點附近,是一個極其敏感和極其脆弱的活躍區域。

就像打井一樣,挖了一段時間,新鮮感褪去,當進入攻堅期和提升期後,承受不住心理壓力,感覺不好,就想換一個地方再挖。

總感覺一直在努力,但工作卻不見成效,可能你陷入了“雞血週期”

宏偉就是處於這樣一種半途效應之中,而更可怕的是,這似乎形成了他做事的閉環方式,每次做事都以興奮開始,以失敗告終。於是,領導再也不敢把任何事情交給他去做,同事們也很害怕和他共事,生怕他會掉鏈子,影響整個團隊的工作進程。

一旦掉進這個週期,弊端非常明顯,首先他必須要找到各種各樣的雞血,因為他會對決心免疫,到後面心氣越來越高,已經沒有什麼能夠激勵他了。於是不停地找新的興奮點,再下更大的決心。

其次是,對自己的狀態感知越來越差,對自己的現實掌控力越來越差,因為有一個無法掌控的週期無形中在支配著他。

職場上,凡是具備“雞血週期”特質的人即使能力再強,也無一例外會被同事拋棄,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容易放棄的人。

03

什麼原因造成了週而復始的雞血週期?

一是個人意志力薄弱,遇到困難,輕易放棄

“打雞血”可以看做是人們為自己激發動力的行為,但動力是以人的感受為基礎,而人的感受是會隨著外界環境改變而改變的,任何依賴人類情感的東西都是完全不靠譜的,因此動力並不可靠。

而意志力是人們自覺地確定目的,並根據目的來支配、調節自己的行動,克服各種困難,從而實現目的的品質。藉助意志力,動力會變得更加可靠,因為意志力具有韌性,它既可以被消耗,也可以被強化。

斯蒂芬·蓋斯在《微習慣》這本書中,詳細闡述了動力和意志力之間的關係,如下圖:

總感覺一直在努力,但工作卻不見成效,可能你陷入了“雞血週期”

圖片來源:《微習慣》

X 軸是動力,Y 軸是意志力消耗量。當動力處於峰值時(右下角),意志力消耗量為 0 ,或可忽略不計,可是當動力降為 0 時,強烈的內心牴觸意味著意志力消耗量會變得很高(左上角,意志力消耗量為 100,動力為 0)。

剛開始做一件事的興奮在最初會有很大幫助,可是等到這股勁頭漸漸消失,就開始懷疑有什麼地方出了什麼問題的時候,它又會成為強大的敵人。如果最開始就選擇不依賴動力和感受,而是依賴意志力,就能有效降低這種風險。

二是缺乏長期主義思維,一味追求“見效快”

長期主義思維能引發複利效應。李笑來在《財富自由之路》這本書中畫出了這樣一條複利曲線。唯有靠時間的不斷累加,堅持做事的效果才能慢慢顯現出來,而且一旦突破那個臨界點,就一定會實現爆發式的成長。

總感覺一直在努力,但工作卻不見成效,可能你陷入了“雞血週期”

複利曲線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當我們行動要靠“雞血週期”,總想著要在一個週期內搞定許多事情,短、平、快就會變成追求。

當看到別人旁徵博引,侃侃而談時,自己受了刺激,得知人家是看書多,於是下定決心多讀書,在買了很多書之後,一個月過去了,一本書還沒看完。為了出境旅遊打算提前學學英語,於是一時興起,報了口語課,學了幾次,不見成效,又放棄了。

要知道那些博學多才的人,並不是一天兩天就把知識堆積起來的,都是日積月累,長期堅持的結果。沒有十年八年的功力,是不可能達到出口成章的水平。而學會一門語言,更不是靠短期強化突擊就能做到的,反覆練習加強反饋才是最有效的途徑。

幾乎任何技能的掌握都需要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堅持的時間久了,才能享受複利帶來的價值。

04

如何破除“雞血週期”的魔咒

1、增強意志力

前文提到,意志力既可以被強化,也可以被損耗。2010 年,研究人員針對 87 項自我損耗研究進行了一次元分析(其中包括意志力損耗),這項元分析發現了引起自我損耗的 5 個最重要的因素:努力程度、感知難度、消極情緒、主觀疲勞和血糖水平。

增強意志力,可以通過降低以上5個方面的損耗來實現。斯蒂芬·蓋斯提出,分解大目標,也就是把大目標拆解為若干個小目標,是降低感知難度的最佳方式,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一旦感知難度降低了,其他三項——努力程度、消極情緒和主觀疲勞都會隨之降低。

總感覺一直在努力,但工作卻不見成效,可能你陷入了“雞血週期”

試想如果當初我的同事宏偉把立下flag的漲50萬粉絲量的大目標,分解為前三個月每月漲2——5萬的小目標,總共用一年的時間把粉絲量漲到50萬的話,就不會帶來巨大意志力的消耗了,因為這些小目標,通過努力完全是可以輕鬆達成的。

通過分解大目標,就可以儘可能多地保存意志力,邁出的每一步都會帶來成功的感覺,而且會在心理上不斷給予人們能量,所以它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留血糖水平,一旦超越了目標,當然會感覺更棒。

2、做長期主義者

羅振宇在2019年的跨年演講《時間的朋友》中,提到了“長期主義”這個詞。所謂長期主義就是,每做一個選擇,考慮的永遠是長時間持續下去的結果。不僅要堅持你想做的事情,而且不能中斷,一旦中斷,前功盡棄。

亞馬遜的創始人貝佐斯說過,如果你做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來三年,和你同臺競技的人很多;但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來七年,那麼可以和你競爭的人就很少了。因為很少有公司願意做那麼長遠的打算。”

自1994年亞馬遜成立以來,貝佐斯始終圍繞長期價值這一原則,堅持低成本結構、低價格的策略,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看見明顯效果。直到2015年,亞馬遜才開始盈利,從此之後,亞馬遜的股價一飛沖天,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

總感覺一直在努力,但工作卻不見成效,可能你陷入了“雞血週期”

亞馬遜股價走勢

看到這條線的形狀,不正是李笑來所說的複利曲線嗎?長期主義的複利不會馬上顯現出來,它只能在時間的推移過程中,一點一點地累加勢能,靠日積月累才能顯示出來。

寫作課講師粥左羅就是一位終身寫作踐行者,他從2015年開始寫作,目前已有400萬字的輸出量。他說,真正的堅持,就是不要中斷,因為一旦中斷,勢能累加效應立馬就會大打折扣。

就是靠著長期主義者的堅持,成就了今天身價千萬的粥先生,而與他共過事的很多天分不錯的編輯,中途有人放棄了,有人轉行了,但如果他們一樣寫到今天,靠寫作年入50萬、甚至100萬都不是難事。

3、要善始善終,形成閉環。

如何把一件事情做得長久呢,除了在意志力方面的堅持,還要在行動上養成做事情形成閉環的習慣。

美國質量管理專家休哈特博士提出了“PDCA循環”,也就是“閉環”理論。“PDCA 循環”分別是指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這幾個詞首字母的組合。

計劃是所有行動的第一步,列計劃可以參照《清單革命》這本書中給出的制定執行清單的策略,為了讓清單真正地發揮作用,作者阿圖·葛文德還列出了幾點重要原則:第一,設計要簡單高效可測;第二,執行上要有明確的檢查節點;第三,要不斷更新。

我們再次回到宏偉的案例中來,在做淘寶直播間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不妨先列個計劃,每個事項完成的節點,以及可能遇到的問題等。

總感覺一直在努力,但工作卻不見成效,可能你陷入了“雞血週期”

列出詳細的計劃表

有了一目瞭然的計劃,就要按部就班地具體執行,並實現計劃中的內容了,這個過程最需要的就是耐心。

執行之後就是檢查,這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視一步,檢查意味著對執行階段效果的反饋,避免遇到問題卻不自知的情況發生。如果只是悶頭苦幹,不與相關人反饋溝通,就算有了結果,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最後進入處理階段,對檢查結果進行處理,成功經驗加以肯定並推廣,失敗教訓引起重視並避免。未解決的問題,提交下一個 PDCA 循環。這四個過程不是一次性結束,而是週而復始地進行。

總感覺一直在努力,但工作卻不見成效,可能你陷入了“雞血週期”

“閉環”理論能夠有效地指導我們的行為

宏偉可以利用閉環理論指導自己做直播間的複雜流程,每完成一個事項,就是完成了一個閉環,接著進入下一個閉環,通過這樣善始善終的循環,不僅給項目團隊一個交代,給公司一個交代,也是給自己的未來一個交代。

結語:

如果你或周圍的人想攻破“雞血週期”這座堡壘,不妨拿出改變的勇氣,教自己或他人通過分解大目標為小目標的方法,再應用閉環理論指導自己的行為,並堅持做長期主義者,就能有效打破“雞血週期”的魔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