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德式严谨”,还有邻里温情 | 睡前聊一会儿•海外抗疫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你好。今天,我们来聊聊疫情中的德国。

最近,柏林的天气越来越暖和,原本因疫情勉强宅家的德国人又渐渐坐不住了,家门口的公园天天都有警察专门盯着违反接触禁令的年轻人——一个月前,德国全境禁止2人以上聚集(家人伴侣除外),并保持至少1.5米的距离。此前,这个公园已多次登上媒体,起初是因游客如潮、对疫情毫不在意,后来变为增派警力罚款驱离,最新的则是:草地上晒太阳的人依然很多,不过彼此间隔、错落有致,让警察挑不出毛病——这大约就是传说中的“德式严谨”。

除了“德式严谨”,还有邻里温情 | 睡前聊一会儿•海外抗疫

其实,倒不是德国人对疫情毫不在意,随着确诊人数攀升和管控措施升级,超市里戴口罩的人明显多了不少,公寓邻居们进出大门,也都用手肘推门了,周末亲友聚会的喧闹,也多日未曾听到。当然,对抗病毒除了靠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守望相助的力量同样重要。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公寓门厅公告栏上的几张便签条:“亲爱的邻居们,当前的情况你我都不曾经历,但如果你需要帮助,请尽管联系我,购物、修理或是其他,我们愿意帮助您。”文末,邻居还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和名字。

从首都柏林到偏远市镇,无数邻居贴出这样的纸条,自发参与社区公益,帮助隔离在家或是不便出门的老人:代买物品、送药上门、照看孩子、照顾宠物花草。柏林还开通了一条公益热线,供孤独在家不便出门的老人免费和志愿者聊天解闷。透过这些例子就不难理解,在推特和脸书上,伴随“冠状病毒”一同出现的关键词为什么是“邻里互助”。

这样的便签、热线并非疫情催生的新事物,而是德国民间力量的日常延续。

它脱胎于中世纪以降的城邦自治传统,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让“人人有责”成为德国人从小就树立起的基本共识。疫情中没有人可以独行,互帮互助不仅是危难时刻的暖心之举,也是纾解难题的重要力量。

疫情当前,流浪汉等群体面临着更严峻的生存压力。但我们也看到,在柏林街头的栏杆上,悬挂了很多塑料袋,这是市民自发留给流浪汉的食物。一个名叫阿德勒的15岁少年,学校停课期间也没闲着,他和朋友组建了一个信息共享网站。人们只需在首页点击“提供帮助”按钮,填写姓名、所在地区、联系方式并勾选能提供的帮助,就能成为志愿者,阿德勒的团队则会对接需要帮助的人们。

除了“德式严谨”,还有邻里温情 | 睡前聊一会儿•海外抗疫

这是3月22日在德国首都柏林拍摄的一家闭门歇业的餐馆外摆放的桌椅。新华社发(张平摄)

同样遭遇危机的,还有餐馆、酒吧、咖啡馆等商铺,由于管控措施,它们已经一个月没有收入。关门的理发店,也影响了巴登符腾堡州州长克莱驰曼,他的板寸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走形。州长先生倒也达观:“我的发型表示,我本人是遵守管控规则的,希望别人也如此。”疫情期间,尽管德国政府已经推出7500亿欧元的经济支持计划,5人以下小企业每月可以申领9000欧元补助,但这并不足以为所有企业解决燃眉之急。

热爱生活的德国人同样为它们伸出了援手。一群居住在柏林的艺术家、程序员、撰稿人和电影人,联合上线了一个名为“帮助柏林”的网站,人们可以在网上购买停业店铺的代金券,待恢复营业后再去消费,以此帮助店铺维持资金流动性。

在“拯救你热爱的街区小店”网站首页醒目的标题下方,参与援助的数字持续增加:仅柏林已有2461家店铺被收录,筹集金额超过106万欧元。在德国,类似的网站还有几十个,他们全部都由民间自发组织,几乎不收取费用。一个名为“邻里救星”的网站,将上述店铺信息标注在电子地图上。将地图放大到全景,16个联邦州的店铺信息和数字星星点点,仿佛是德国疫情动态统计图的另一种形式。但不同是,后者令人焦虑,前者给人希望。我也不由按图索骥,买了家附近一个披萨店的代金券,希望疫情防控再加把力,刹住蔓延之势,让这家店能恢复人气如初。

这正是:邻里共舟楫,同心方克敌。

(文 | 巴赤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