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青島人34年記憶 再見!中山路過街天橋

文/半島記者 劉宜慶 圖/半島記者 何毅

在中山路與膠州路路口,有一座橙色的過街天橋。站在這座鐵製的天橋,向南望去,是中山路鱗次櫛比的商鋪和老樓。向東望去,是膠州路上川流不息的車輛和行人。

承載青島人34年記憶 再見!中山路過街天橋

這是橫跨青島人記憶的天橋,青島人最熟悉的人行天橋。它和臺東的威海路過街天橋一樣,見證的城市的繁華,當然,它也目睹了中山路的落寞。

中山路天橋呈“丫”字形,由丫形主樑和三組樓梯通道組成,聯結國貨商場、新華書店和環球體育用品。20世紀80年代,中山路人氣很旺,中山路天橋聯結的三棟商業樓,各具特色。天橋一落成,就讓青島人感覺很新鮮,每天來中山路逛街購物的人們,絡繹不絕。天橋上,人潮湧動。給中山路帶來生機和活力。

承載青島人34年記憶 再見!中山路過街天橋

這座天橋,一端連著改革開放的80年代,一端連著現在。如今的青島,主打現代,開放,活力,時尚。當年的中山路,從德佔時期在歷史中延伸,是青島第一街,可以說是以建築書寫的青島簡史。中山路兩旁的德式建築,尤其是工商和銀行建築群落,構成了青島的繁華與活力,是青島的金融中心。中山路上的德式老樓,代表了青島的歷史根脈;而天橋附近的劈材院則是市井文化的符號,代表了熱氣騰騰的美食和熱鬧非凡的娛樂。

“一二一,上街裡,買書包、買鉛筆,到了學校考第一。”中山路是老青島的街裡,金融中心,購物中心和娛樂中心。衣食住行老字號雲集。站在天橋,向南看去,一側是天真照相館,中國劇院,紅星影院……一側是環球文具,春和樓,亨得利鐘錶眼鏡店……這些老字號是街裡綿長悠遠的活力。吸引遊客和市民,來此購物,看電影,吃鍋貼。逛中山路的人們,在這座天橋來來往往,上上下下。

承載青島人34年記憶 再見!中山路過街天橋

中山路天橋即將拆除,讓人想起青島歷史中的定安橋。泰安路雲南路過街天橋,最初名為“定安橋”。

據《膠澳志》記載:“臺西鎮與市內之交通,因有青島車站橫於其中,往來者必須繞越車站南端之費縣路,或小港沿北端之莘縣路,至為不便。”膠澳督辦高恩洪根據市民強烈要求修建鐵路天橋的建議,對天津路至雲南路一帶進行了實地勘察,認為“誠有築橋之必要,爰即籌劃款項,興工建築”。高恩洪的青島主政時間雖短暫,但他留下了私立青島大學的文化根基。

承載青島人34年記憶 再見!中山路過街天橋

高恩洪字“定庵”,亦作“定安”,於是取名“定安橋”,這名字挺吉祥。定安橋由由大沽路、天津路路口跨泰安路,再跨膠濟鐵路、廣州路至雲南路,橋長190米,寬4.9米,共21孔。安定橋落成於1924年10月11日,1940年坍塌。沈鴻烈主政青島期間,把此天橋的名字改為“國民橋”。

這座橋是木質的橋樑,二十多年過去了,出現安全隱患。1947年-1948年間重建木橋,稱泰雲橋。

泰雲橋上世紀60年代末拆除,1970年建成鋼筋混凝土雙曲拱橋,稱躍進橋(帶有那個年代的色彩),1990年拆除。站在泰雲橋上,鐵路在大地上劃出弧度,向遠方延伸,可以觀看火車進出青島站。

不同的材質,跨越不同的時代,三次建造,最終消失於歷史的煙雲之中。一座橋,雖然消失了,但仍留存在人們的記憶之中,城市的老照片之中,報刊等文獻之中,頑強地昭示另一種存在。

從時間上來看,中山路天橋與躍進橋,完成了時代的過渡。中山路天橋誕生之時,是躍進橋即將退出之際。

承載青島人34年記憶 再見!中山路過街天橋

中山路過街天橋建造於1986年。由青島市政工程設計院設計,由北海造船廠和青島大理石廠承建。8月1日開工,並於9月30日竣工。該項目的決算額為85萬元。

中山路天橋一誕生,就是一個地標。這座鋼板焊接的天橋,堅固挺立,以溫暖的橙黃色進入人們視野。每當人們走在其上,就會不由自主地往中山路南眺望。中山路向南,與伸入大海的棧橋遙相呼應。橋是靜止的,橋下是流動的車輛,動靜之間,晨昏交替,這座鋼鐵橋樑,經歷34年的風霜雨雪。風霜沒有在橋上留下痕跡,但歲月留下的痕跡。2017年,因為天橋主體鏽蝕,出現安全隱患,整修加固。

1997年至2008年,半島都市報社在濰縣路55號。每天下班,我都要經過這座鐵橋。有一年中秋節的夜晚,我在橋上望月。看著圓圓的月亮,心中有一種無法排遣的惆悵。想起古人的詩句,天津橋上無人識,獨倚欄干看落暉,心中更覺得孤單。帶著海洋氣息的風從南邊吹來,有一種涼意遍佈全身,這是一個“青漂”的生活感受。橋下同樣是無法與家人團聚的人,圍著一口熱氣騰騰的鍋,吃串兒。

聽說青島最熟悉的人行天橋即將拆除,不少青島人來此拍攝照片。橋上,行人步履不停。橋下,人們來去匆匆。這座橋與你的情感、足跡和記憶發生了聯繫,當聽說要拆除時,心頭總會微波盪漾。

這座見證了中山路從繁華到落寞的橋,為青島人保留了集體記憶。如今,橋也不存了。這世間,變動不已。拆除後,再來到這裡,空曠得有點令人不適應。再帶孩子到中山路與膠州路路口,會對孩子說,原來這裡有一座橙色的過街天橋……

中山路天橋的北邊,幾道高架橋串聯起青島的交通,或鏈接膠州灣隧道,或延伸到膠州灣大橋,或直達青島火車站。天橋隨著中山路人潮的消退,歷史使命完成了,退出是一種必然。

承載青島人34年記憶 再見!中山路過街天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