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战线韩练成,可中将可上将,总理高度评价:要党员不要上将

1955年9月27日,金秋时节的北京,一派喜庆丰收的景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仪式在中南海举行,在党和国家的心脏地带,中国人民解放军收获着喜悦。光荣与梦想,灿烂与辉煌,在这一瞬间绽放。

27日下午,很多人手持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邀请函,前往中南海西北岸紫光阁西边的国务院礼堂,在这里,将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官军衔的授衔典礼。

紫光阁建于明代,是皇帝阅兵和选拔武状元的地方。到了清朝,同治皇帝在紫光阁曾接见过日、俄、美、法、荷、英六国使臣并接受了他们递交的国书,成为清朝政府第 一次正式接见外国使臣的地方。

隐蔽战线韩练成,可中将可上将,总理高度评价:要党员不要上将

中南海,周总理授将军衔,毛主席授元帅军衔

参加授衔典礼的阵容不可谓不豪华,有: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各办公室主任,各部部长和各委员会主任,以及在主席台上就座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8位副总理,5位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会堂布置得庄严肃穆,毛主席的巨幅画像悬挂在主席台的正面,画像的两边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一切准备就绪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典礼局局长余心清宣布授衔典礼开始。军乐队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后,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宣读了授衔命令,接着由周总理开始为各位将军授衔。

台下,众人心情激动,难以自抑,他们都是走南闯北,东征西讨,经历了无数次战斗的,甚至有很多将军还在异域他乡的朝鲜为祖国和人民奋战过。可此时,他们紧张得像个小学生。当然,更多的是激动,我国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军衔制度。

隐蔽战线韩练成,可中将可上将,总理高度评价:要党员不要上将

一些有着国外学习、交流的将领深有感触。在国外,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军衔制度,每次出席活动都穿着自己的军队礼服,我党军人却穿着朴素,甚至出现过把中国军人当成会议工作人员的事情。

授衔是从大将军衔开始,接着依次是上将、中将、少将,从时间顺序上看,粟裕成为了第一个戴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的人。很多人根据这次授衔和粟裕以往的战功,称呼粟裕为第一大将。

本次授衔并不是所有将军都在场,参加授衔仪式的都是在京将官。一些因病或者在其他地区有任务的都没能参加,比如徐海东大将因病未能参加,在苏联工作、学习的军官也都未参加,后来还是聂荣臻元帅亲自前往苏联,奉命给异域他乡的中国军官授衔。

隐蔽战线韩练成,可中将可上将,总理高度评价:要党员不要上将

在将官授衔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当所有人完成授衔之后,周总理发现台下还有一人在等待授衔队列里,没有参与授衔。

周总理认识此人,名叫黄火星,就问他:"你怎么没有上台?"

黄火星此时也很尴尬,忙回答道:"刚刚一直没听到我的名字,只听到一个黄火青,我不敢乱认。"

周总理知道肯定是听错了,忙让人重新宣读了黄火星的授衔命令,黄火星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挺胸抬头,大步流星,走到周总理面前接受授衔。

隐蔽战线韩练成,可中将可上将,总理高度评价:要党员不要上将

下午5时,在中南海丰泽园东北的怀仁堂,开始隆重举行授 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及授予元帅和将官的勋章典礼。

穿着崭新礼服的将官们,集体走进礼堂,个个容光焕发、精神振奋,大家兴高采烈地相互打着招呼。

典礼开始前5分钟,毛主席乘坐着黑色吉姆轿车来到了怀仁堂前。在1300多人的瞩目下,毛主席依次授衔给朱德、彭德怀、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等7人。

林彪、刘伯承2人因病在青岛疗养,叶剑英1人因担任辽东半岛抗登陆战役演习总指挥,正在大连筹划演习的工作而未出席大会。

此后,又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授勋仪式,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勋章。

隐蔽战线韩练成,可中将可上将,总理高度评价:要党员不要上将

1955年9月27日,注定是载入史册的一天,经历过无数战火的洗礼、生死的磨难换来的勋章熠熠生辉,光荣与梦想灿烂辉煌。

在这美好的背后,是无数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结果。

首次授衔顺利进行,全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由此迈出一大步。正是充分汲取了国内外古今之经验教训,新中国的军衔制才更加合理,更加有意义。

隐蔽战线韩练成,可中将可上将,总理高度评价:要党员不要上将

抗战胜利前后,三次筹划均搁置

近代各国所用的军衔制度,最早起源于西欧,衔级由战功而非门第而定,便于摆正军中关系和实施指挥管理。清末才传入中国,中国的军队照猫画虎,大部分也都采用了这种制度。

但是当时的中国军队行伍习气已经根深蒂固,在部队里,关系比军衔更为重要,很多人因为利益关系,或排斥或拉拢,军衔在军中的管理作用愈加不明显。

特别是军阀混战时期,手握兵权的无衔人士话语权也可能比空职的将军重,这一习气甚至到了解放战争中,在国民党军队还常有体现。

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俄为师",军队建立时也提倡人人平等,不设军衔,在最开始的阶段,为了发展和巩固革命力量,这一方式并无不妥,但是随着队伍越来越大,战争形势越来越严峻,种种不便慢慢凸显出来。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共中央就曾三次筹划军衔制度。一次是抗战初期,一次是解放战争初期,还有一次是在解放战争后期。当时我党领导人已经意识到军队正规化建设的重要性。

隐蔽战线韩练成,可中将可上将,总理高度评价:要党员不要上将

想法是好的,但是碍于当时的实际情况,这一计划并未得以实施。面对装备优良的日本军队,我党提出,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力量,开展游击战,取得了巨大成效。

抗日战争胜利后,游击战又被一些部队应用到与国民党军队的较量中,效果斐然。

部队打游击的特性使得军衔制度筹建困难重重,军衔制度一再拖延。而后,解放战争战略大决战提前来临,军衔制度只能推迟到新中国建立以后。

1950年7月军委确定全军授衔,又经抗美援朝战争及全军精简整编,评衔至1955年方得完成。

在评定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军功评定大致从任职、素质、能力、资历、军功等几个方面进行。既不是纯粹的"论资排辈",也不是简单的"论功行赏"。

刚经过连年的征战,一些部队存在所谓的"山头",对一些评定有异议,有抱怨情绪,而有一些人,又主动做出"让衔"的美谈,令评级的上下领导都为之头疼。

好在经过全方面的评定,方案最终还是敲定了下来。

隐蔽战线韩练成,可中将可上将,总理高度评价:要党员不要上将

在全军、全国人民的关注下,将帅齐聚一堂,授衔授勋,共同经历了那光荣而灿烂的辉煌时刻。

值得一提的是,兰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韩练成的授衔故事。按起义的国民党军长对待,可以考虑授予上将军衔;按他的入党和当时的职务,只能授予中将军衔。韩练成向周总理表态:"和平建国,我就该功成身退了,还争什么上将、中将?你是最了解我的人,我是什么起义将领?何况,我干革命本来就不是为着功名利禄。"

后来,韩练成坚持按入党时间和职务、级别授予中将军衔。总理得知后高度评价:韩练成要党员不要上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