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三兄弟”两上将一中将 他们在民国留下了啥记载

海南文昌,古称紫贝,自西汉建置已有2100多年历史,为海南三大历史古邑之一。

这里不仅自然风景优美,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中国椰子之乡、华侨之乡、排球之乡、文化之乡、国母之乡、航天之乡、将军之乡、书法之乡以及长寿之乡等“九乡”之美誉。

仅就其“将军之乡”而言,这里涌现出新中国开国大将张云逸和曾被英皇授予“帝国骑士司令勋章”的民国上将陈策以及“郑氏三兄弟”等196位将军。

本篇今天专门介绍一下民国时期文昌的“郑氏三兄弟”的传奇。

所说“文昌郑氏三兄弟”,是指郑介民、郑挺锋和郑庭笈三人。

他们之中,郑介民、郑挺锋死后被追授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和二级上将,郑庭笈曾任国军四十九军中将军长,是1959年被首批特赦的被俘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之一。

郑氏三兄弟都是黄埔生,分别毕业于黄埔军校二期、三期、五期。

年龄居长的郑介民原名郑庭炳,在军统期间使用的化名为杰夫。

“郑氏三兄弟”两上将一中将 他们在民国留下了啥记载

他1897年出生在文昌文教镇下水村贫民之家,艰难读完小学。18岁考入广东省立琼崖中学,秘密参加孙中山组织的琼崖民军,任书记。后被军阀察觉,缉捕甚急,遂把郑庭炳改为郑介民。

1924年黄埔军校创办,郑介民报考军校第一期落榜,又在第二期招生时考入步兵科。他在黄埔军校发起组织孙文主义学会,开始热衷情报活动。

黄埔毕业后,因成绩优异,郑介民被选送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毕业回国成为蒋介石待从室情报骨干。从此,他凭着过人的智慧和出色社会活动能力,步步高升。

蒋介石除了长时间安排郑介民协助戴笠主持军统特务工作外,同时还让他参与公开活动和一些国际联络的工作。

1934年郑介民以军事考察团名义前往欧洲考察,实际是学习法西斯统治方法。他曾拜访过墨索里尼和希特勒。

1935年郑介民回国,极力介绍法西斯主义,一时成为民国政府时髦人物,旋任参谋本部第二厅第五处处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郑介民任参谋本部第二厅第三处处长,主管对日作战的情报工作。

1943年郑介民正式晋任陆军少将,并随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负责蒋介石的安全保密工作。

一年后,他升任军令部第二厅中将厅长,兼东南亚盟军总司令部联络官。

这年8月,郑介民准确预言了盟军将在8月18日于诺曼底登陆,被美国军官称赞为神机妙算。

抗战胜利不久,郑介民接替坠机身亡的戴笠出任国民党军统局局长,后又转任国防部常务次长,成为了海南籍人士在国民党政权中,除了宋子文以外,职务最显赫的官员。

1950年1月初,郑介民逃往台湾,任国防部参谋次长兼大陆工作处处长,又出任台湾国民党安全局局长。

郑介民一生反共。抗战期间也曾为国家做有贡献

他在1956年晋任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1959年62岁时病死,又被蒋介石追赠为陆军一级上将。

三兄弟第二的郑挺锋系郑介民胞弟,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生

他与王耀武、戴安澜、黄公略、曾泽生、李天霞、陈奇涵、郭化若等将领同期,后又到日本入读日本步兵学校。

“郑氏三兄弟”两上将一中将 他们在民国留下了啥记载

郑挺锋生于1904年,又名郑庭烽。17岁考入文昌县立中学,毕业受家兄影响投笔从戎,习武报国。1924年考进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后在北伐战场升为连长、营长。1941年,郑挺锋升任国军五十四军198师师长兼边防司令,驻在边陲老街。

1944年,40岁的郑挺锋升任五十四军副军长,三年后晋升为九十四军中将军长。44岁时担任国民党第四兵团副总司令兼九十四军军长。后又调任海南防卫总司令部二十一兵团副总司令,1950年从海南秀英港乘船逃往台湾。

到台湾后,郑挺锋曾任澎湖防卫司令部副司令、代司令,第一兵团副司令。

1960年年末,任预备部队训练司令部中将司令。1961年57岁时病逝。死后被追认为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

亲哥俩都是上将, 在国民党军将领中,也是罕见的。

在解放战争中被解放军俘虏的郑庭笈,与郑介民、郑挺锋是堂兄弟。

郑庭笈生于1905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步兵科。

郑庭笈的军旅生涯,在抗日战场有着很闪光的记录:

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忻口会战,1939年2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荣誉1师3团团长,参加昆仑关战役,率部击毙日本“钢军”将领中村正雄。1942年3月,37岁的郑庭笈出任第五军200师少将步兵指挥官兼598团团长,参加远征军印缅抗战,4月任第200师副师长。

与日军血战,戴安澜将军不幸壮烈殉国,郑庭笈毅然带领残部于1942年6月2日冲破日军最后一道防线,造就了闻名中外的郎科大突围战例。

“郑氏三兄弟”两上将一中将 他们在民国留下了啥记载

这一战,也使得这位文昌籍战将名声大震。

回国后从1943年起,郑庭笈先后担任军政部装甲兵总团总团长、国军48师师长、云南昆明机场守备司令官。

解放战争中,郑庭笈先任新编第六军169师师长,随廖耀湘赴东北参加内战,1947年年秋任第四十九军中将军长。

1948年10月辽沈战役中,在廖耀湘的西进兵团企图退回沈阳过程中,第四十九军在大虎山附近陷入东北野战军重围,和其他部队失去了联系。

混战中,郑庭笈带领军部随从和第195师师长罗莘求一起,躲到了195师的一个步兵团里做最后顽抗。

而195师也迅速被解放军展开围攻。10月27日夜间,东野主力和195师展开激战。郑庭笈和师长罗莘求几次想要突围,都被解放军的猛烈炮火顶了回来。195师伤亡过半,已经失去了战斗力。

郑庭笈和师长罗莘求趁着夜色和双方停火的间隙,带领一个特务连悄悄出逃,当时,他的部队已经失去了和外部联系。所以出逃的具体目的地很盲目。

一伙残兵败将,朝着沈阳的辽河方向瞎跑。逃了一夜,都以为已经逃出了解放军的包围圈。哪知,他们跑到了东野第七纵队的工兵连驻地。疲惫不堪的郑庭笈再也没有抵抗的力气,只好束手就擒。

辽沈战役被俘虏的,并不只有郑庭笈一个将军。这场大战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国民党军少将以上高级军官被俘186名。其中也包括郑庭笈的上司兵团司令廖耀湘。

从此,郑庭笈结束了前半生的军旅生涯。

被俘后,他按要求及时书写了敦促堂兄郑挺锋投降信,又在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积极改造。1959年,郑庭笈成为被人民政府首批特赦释放改造最好的10名国民党将官之一。

在前不久热播的电视剧《特赦·1959》中,再现了郑庭笈在功德林里接受改造的情景。

后来,郑庭笈曾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监察委员,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1996年6月在北京病逝。

文昌“郑氏三兄弟”,都是曾经权倾一方的民国风云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一束浪花。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