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顶山与黑虎庙文化遗存

荐读||尖顶山与黑虎庙文化遗存

镇平县北部的伏牛山,有五个高大险俊的山峰,分别为圣垛、娇女垛、哑女垛、禅庵垛和摩云垛,被人们称为五垛山。圣垛是五峰的主峰,海拨1665米,亦称北顶,与南顶武当山齐名,南北雄峙,均为道教的圣地。五峰的次峰,即娇女垛,镇平人也称之为尖顶山,山下就是远近闻名的黑虎庙村。尖顶山、黑虎庙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蕴育了许多独特的文化故事。

荐读||尖顶山与黑虎庙文化遗存

尖顶山位于北顶西南三公里处,海拨 1480 米。关于娇女垛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悲凄的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娇女垛下的黑虎庙村,住着一位叫娇姐的姑娘。这娇姐天生丽质,面如桃花,年方二八的娇姐既不慕权势,更不贪富贵,不知退回了多少官宦人家的绫罗绸缎,也不知赶走了多少自持有势的纨绔子弟。她虽谁都不爱,但却恋上了本村一位叫春雨的牧牛郎。在娇姐与春雨成婚的第三个年头,学识过人的春雨进京赶考,金榜题名,任了某地县官。消息传来,娇姐与家人无不惊喜。但好景不长,娇姐得知春雨金榜之后另有新欢,悲痛欲绝的娇姐跳入滔滔的严陵河之中……后来,当地人说看见娇姐变成一只金色的凤凰,飞落在村后的山顶上,脱俗修炼。人们便将这座山取名为娇女垛,一直沿称至今。

一. 尖顶山宗教文化

中国在唐宋元明期间,特别是唐宋时期,是道教文化大发展的时期,天下名山多被道教所占。著名的五岳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和嵩山,分别被道教称为第二、三、四、五、六小洞天。同样,美丽的伏牛山,特别是孤峰特立的北顶和尖顶山,在唐朝就成为全国著名的道教胜地。

唐代大名鼎鼎的道士吴筠最初入道时就来到这里。《新唐书-吴筠传》载:“吴筠,字贞节,华州华阴人,通经谊,美文辞,举进士不中。性高鲠,不耐沈浮于世,去居南阳依帝山……”。唐朝时的依帝山也就是现在的五朵山。《镇平县志》也纪述:“吴筠(?——778),唐代著名道士。青年时通经籍,善文章,考进士不中。筠性耿直,不愿与世道沉浮,乃去南阳依帝山隐居。天宝元年(742)吴筠奉诏至长安,面见唐玄宗,请求入道士籍,后入嵩山就潘师正学道术。”

吴筠在依帝山修道期间,还写有赞美倚帝山的诗作,现留有《游倚帝山-两首》和《秋日望倚帝山》等诗。

秋日望倚帝山

吴筠(唐)

楚服多奇山,灵表先倚帝。

孤秀白云里,青冥何崇丽。

秋天已晴朗,晚日更澄霁。

远峰列在目,杳与神襟契。

倏忽遗世间,宛如再登诣。

伊予抱斯志,代处人烟闭。

何事牵俗网,悠然负芝桂。

朅来从隐沦,式保羡门计。

到了明朝初年,镇平的道教规模盛大,很有影响。传说明洪武二十八年(1394),朱元璋立长子朱标为太子,可是朱标却死在朱元璋前面,又决定改立朱标的长子朱允炆为太子。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驾崩,朱允炆即位。他深知自己当皇帝,那些叔父们一定不服气,害怕夺他皇位,就采用了削夺藩王权势之策,先后处置了几个藩王。这时文武双全的燕王朱棣慌了,就以“清君侧”的名义,率领大军打到京师。朱允炆自知事情不妙,便化装成道士,只身逃出城去。经安徽,过淮河,走信阳,隐身于五朵山潜心修炼。这些传说一方面反映了当时镇平道教的盛况,另一方面也是唐高祖、宋真宗、宋徽宗等唐宋皇帝自称老子之后“皇室重道”的遗响。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由东汉末期的张道陵所创,奉春秋时期的老子为教主,作为道教的始祖。我们从司马迁的《史记-老子本记》中便可寻思感悟出道教的大义。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言而去,莫知其所终。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多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从司马迁的记述中可以看出,在公元前150年那个时期,老子在人们心中已经被神化了,他不但“自隐无名”、“见周衰随去”,而且还是长寿之星。这与生活在东汉末年衰败时代的张道陵的思想情感是相通的,所以张道陵不断地宣扬自己的神异,并说自己的神异来自于老子,这样把老子奉为教主、始祖就顺理成章了,同时,还把老子尊称为“太上老君”。

尖顶山峰顶上的始祖殿,供奉着真武大帝,也就是老子的八十二化身。因山顶面积所限只建了一间殿房,它与北顶上的始祖庙同时所建。据当地百姓传说,祖始爷在五朵山一带修行,几个山头都去过。先在北顶,到过毛朵(高坵镇菊花场村境内一山头),在尖顶山住过,所以这三个山头都建有始祖庙。祖始爷在去南顶武当山的路上,经过高坵镇上河村一山头休息,回望娇女朵挺拔的山峰,郁郁葱葱,云雾缭绕,景色远远超过南顶,是修行的绝佳地方,他不禁黯然神伤,流下泪来,感到又后悔又失意,悔不该这山望着那山高,难过透了。他转身继续南行,在他后面的山崖上,冒出了两个小洞,小洞里往下滴着成串的水珠,祖始爷身体虽然朝南走,而心还留在尖顶山,形成了现在的滴水崖。在遮山镇境内的羊羔岭上,有一座不大的始祖庙,古称玄帝行宫,玄帝就是唐代皇帝对老子的封号,在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的重修碑文上记载有:“羊羔岭山环水绕,左有关隘,右有曲陵,是个优美的地方,明朝时就建有玄帝行宫……”。此碑文也进一步说明了,祖始爷在从北顶到南顶修行的路上,还建有行宫。

荐读||尖顶山与黑虎庙文化遗存

站在高高的尖顶山巅向下看,距山顶不远处有一大片竹林,竹林之侧是佛道同栖之所,当地人们称为“塔洼”,目前尚有被损佛塔等佛迹存在。佛塔系青石雕造,原为三级,塔顶的相轮、宝珠已被毁坏,现存二级,高约6米。下部为长方形束腰须弥座,座四周饰仰俯莲、乳钉、卷云纹图案。座上雕三层仰莲,承托塔身,塔身呈八楞形,满布铭文,但因年代久远,风剥雨蚀,大部分文字已难以认读。塔体的一级南面书写“大用和尚寂光宝塔”,一层、二层之间雕仿木构建筑四阿式屋面,瓦垄清晰可见。上面饰二层仰莲承托二层塔身,二层塔身之上也雕四阿式顶层面。该塔的造形和雕刻手法与宝林寺石塔近似。

在石塔的旁边,立了四通石碑,因石碑的石质较差,加之年代久远,风蚀雨淋,许多字迹已不能辨认。其中一通石碑字迹模糊,从残存的文字看,应该是龙王和尚为建寺而遍踏青山,当来到尖顶山,看到木荆花开,泉水涌流,大喜过望,遂在此建寺,与竹林相依。立碑时间为明成化#辰年,推算是成化八年(1472)或二十年(1484),早于明成化二十一年所建的宝林寺,这与现在民间传称的尖顶山塔洼为上寺,宝林寺为下寺是相符的。

距佛塔不远,有一座娘娘殿,供奉着送子观音,很多人不辞劳苦,来这里虔诚一跪,只为点燃起延续家族之脉的香火。殿外的悬崖边,安睡着一块重达数吨的巨石,远远望去,酷似一口横放着的棺材。据当地人们口传,是祖师爷和赤脚大仙打赌时置备下的。“棺材”一词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如今已远离不吉之意,其意已迁移为“升官发财”,故而常有游人抱棺许愿,骑棺拍照。

在塔洼的佛塔后面,有一座关帝庙,修建时间是民国八年,即1919年。当时天下大乱,土匪和散兵游将光天化日之下抢劫百姓,老百姓没有办法,只好上山修建石寨躲避荒乱,同时在佛寺旁创修关帝庙,希望得到关帝爷的护佑。

荐读||尖顶山与黑虎庙文化遗存

二.为避世创修闹世寨

在尖顶山的上半腰,有一座奇特的城寨。它是由一块块宽大的石条砌垒起来,围绕山顶一周,长度在8公里左右,寨墙内侧2米多高,墙厚80公分,这城寨就叫闹市寨。它分别设东西南北四个门,门洞全是石块砌起,双扇的门也是大石板做成的,如今已不知去向,只剩门洞了。据山下黑虎庙村已40多岁的张召先生说,他小时候经常上山来放牛,寨墙手伸起来也摸不着顶,每隔一段都砌筑有石头房子用来住人,四个寨门的门板虽然很厚,由于两侧都安装有榫眼,所以开门关门也很轻松。

在寨内塔洼里,有一通标题为《重修闹市寨创修关帝庙及各庙神像碑记》的石碑,碑文大意是:

镇平北部伏牛山南麓,数十里之间有一孤峰崎立,山峰高入云霄。攀爬岩石,分劈茅草柔枝,其间看到许多石头似虎豹像虬龙。来到高高的山顶,四面悬崖峭壁,山顶在过去建有祖师殿,阅览县志才知道这就是娇女朵。向下看有一处平整的地方,是佛迹寺庙。清代同治年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山下老百姓经常受到土匪抢劫,德高望重的姜、韩二公在山中寻找可以使百姓避乱的地方,来到尖顶山上一见倾心,感觉到是一个很好的地方,随组织四山群众建石寨。石寨工程浩大,共花费二百多千文。到辛亥革命,四面八方都在动乱之中,大家又公推姜殿臣韩锡祺为首领,幸有韩锡祺的儿子韩法三,慷慨有豪杰之气,痛恨匪贼危害百姓,为了使百姓免遭劫难,顶风冒雪,任劳任怨,组织群众重修石寨,几个月工夫石寨重修竣工。祈求神灵,给石寨起名为闹市寨。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关帝庙得不到大恩大义的关公庇护,甚为可惜,因此就在原来佛寺的后面,组织群众,大家诚心诚意,自愿出资出力,新创修了一座关帝庙,并把其它各庙的神像也重新彩塑。现在各庙焕然一新,神像光彩耀眼,各神获得百姓的祭祀,与石寨一样,永传无穷,广大百姓心情愉快,能安居乐业。这样使百姓安宁,又承继父辈的大事业,体现了孝的心情,也体现了仁的大义。按广大群众的意志办事,体现了民望,修建牢固的石寨使后人能够学习效法前人,百姓在遭到患难时还能平安生存而重继旧业相助相帮。能做到这四个方面的人,必成大业而称为君子。为了表彰这样的君子,所以刻石纪念,使他们永垂不朽,并勉励有同样心情的人来继承他们的事迹。

荐读||尖顶山与黑虎庙文化遗存

立碑时间是1919年,把这个石寨起名叫闹市寨,碑文中的“闹”字原为上面一个“入”字,下面一个“市”字,经古汉语专家考证,这是“闹”字的异体字,一个“闹”字描绘出在这高山之巅的清幽之处建立石寨,人们为躲避荒乱而聚集在这里的“热闹”景象。从碑文可以看出,闹市寨创建于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重修于辛亥革命爆发之后,从石寨的工程量可以想象得出,老百姓为了躲避战乱和土匪的抢劫,所付出的苦力和心血是巨大的,是惊人的,但细究其思想根源,这也是道教始祖老子“避世”的传遗。如今,部分寨墙已经坍塌,但记忆不会坍塌。寨墙上爬满了青藤,年年抽出新芽,吟咏着当年的浩然之气。抚摸着寨门,抚摸的是凝固的烽火,抚摸的是一段血色的传奇。

三.黑虎庙的文化

在尖顶山的脚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被四周群山所包围,这就是高坵镇黑虎庙村。

黑虎庙村四周低凹,中间凸起,周围群山怀抱,从高空看村庄,就好像处在一个大大的元宝之上,黑虎庙则恰恰就座落在这元宝的中心。这奇特的地理位置,这浓厚的道教文化,在这山、村、庙之间形成了完美的组合。

荐读||尖顶山与黑虎庙文化遗存

黑虎庙供奉的是武财神赵公明,他姓赵名郎,字公明,终南山(西安城南15公里处,简称南山)人。秦末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他避乱隐居在终南山上,精修得道,能驱雷役电,除瘟消疟,祛病禳灾,并能使买卖公平各得其利。后来道教的张天师收他为徒弟,让其骑着黑虎守护炼丹室。张天师在灵丹练成之后,让赵公明与他一起服食,于是赵公明的神术更加广大,变化无穷,被封为“正一玄坛赵元帅”,成为道教四大元帅马、赵、温、刘中的元帅之一。赵公明因能使买卖公平,张天师便让他主管人间钱财,统领五路小财神。

在黑虎庙山门外有两通石碑平放在地上,均为乾隆四十九年(1784)所立,一通为创修仙姑圣母庙碑序,另一通为创修火星庙碑记。

《创修仙姑圣母庙碑序》译文为:我经常思考一件事情,就是想要做到永垂不朽,必须至少做到三件事情的一项,即立德、立言、立功……仙姑圣母神对人们恩德无限,护佑百姓安居乐业,这难道不是我们为神立庙而行功德的机会吗?……于是同乡仁人,异乡善士积极奔走,筹钱捐物……庙宇建成,即刻石纪念,使这件好事永远流传。

《创修火星庙碑记》译文为:我听说狄梁公拆除滥建的祠庙一千七百所,那是因为它们不应当为人们所敬啊。具备大德的火星君德恩广大,专门管理火政,思考事情完备,居于火位离宫,威灵显赫,光照寰宇。这是人们必当敬祠的神灵啊。于是山主樊士弘会同四方君子,怀着感恩的心念和虔诚的态度,筹建创修火星庙。有的捐献钱财购买砖瓦,有的捐献粮食供给匠师,由于工匠组织和材料准备得当,大家又能同心协力,几个月时间宏伟的庙宇便建好了。神像容貌光芒焕发,威严赫赫。现刻石记述,使后来的人知道创建的时间和原因,也作为序文吧。

据现在看护庙宇、今年已85岁的张老先生说,小时候看到的黑虎庙是三排房子两道门,没有厢房,在头道门的东侧是火星阁、仙姑圣母庙,大门西侧是南道房、西道房,由于年久失修,前两排房子都倒塌了,火星阁、仙姑庙也随之不复存在了。现在黑虎庙大殿还是原来的房子,厢房和楼门是1972年重新修建的。

荐读||尖顶山与黑虎庙文化遗存

这两个庙宇修建在黑虎庙大殿的东南角,距今已236年。我们猜测,火星庙的创建与赵公明出世后助纣为虐的传说有关。赵公明出世后被殷纣王重用,一次他与姜子牙斗阵,把姜子牙骗入阵中,用铁鞭子打得姜子牙真魂出窍。赵公明威胁姜子牙说:“你若肯让我管理天下钱财,我就放你出阵。不然就让你化作幽灵,永无立足之地。”姜子牙说:“现在比干是财神,你能把比干的心掏出来吃了,你就能作财神。你作了财神要公平规矩,不贪不黑,否则就让人们烧你。”人们为了控制住财神爷,就在财神爷的身边安放一个火星爷,财神爷不但自身要做到检点清白,而且也能遂人心愿为民聚财护财。这大概也是清王朝重佛抑道的民间反映吧。

至于仙姑圣母作为五路小财神之一,在民间也有传说和供奉,它应当是女性在家庭成员角色中理财能力重要性的体现。

黑虎庙供奉的赵公明财神神像,黑面浓须,骑黑虎,右手执银鞭,左手持元宝,全副戎装。当地百姓也称武财神为黑虎爷,就把此庙叫黑虎庙,希冀财神保佑以求大吉大利。当地还有一个传说,黑虎爷伏身在人身上说,为了保护此地百姓,胳膊用力过多都累断了,后来找人又接了一段,所以看到现在神像的两只胳膊不一般粗细。

黑虎庙在火星庙、仙姑庙以前就有,距今300年以上,在这深山老林为何要建此庙已无从考证,但此处特殊的地形地貌,使我们有无尽的遐思。据前文提到的张老先生说,自己已85岁,几十年没离开过大山,小时候听到两个传说。一个是在清代有一个大官坐轿从内乡去南召,路过黑虎庙西侧叫石咀的地方,看到这里地形特殊,便落轿休息,问当地百姓:“这里出大官没有?”听到百姓否定的回答后,又问:“这里是否有庙?”“有个黑虎庙。”听说有个庙后,这位官老爷坐上轿就走了。另一个传说是在清代末年,黑虎庙香火非常旺盛,每年三月十五黑虎爷生日,方园十里八乡的群众都要来这里赶庙会。当地一富裕人家办有私塾,请卢医镇一个叫韩茂斋的先生来教学,几个月后,这位韩先生回到卢医老家,把自己祖先的尸骨挖出来,运到山上,重新埋葬在黑虎庙后边叫后坪的地方,不久这位韩先生老家的后人就出了个大官。张老先生所讲的这两个故事,尽管有迷信色彩,但也反映出黑虎庙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人们渴求人才倍出、走出大山的美好愿望。

深山育愚公,盛世展新风。现在的黑虎庙村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成为全国都知晓的名村。因为这里的灵山秀水蕴育了一位叫张玉滚的新愚公,他生于斯,长于斯,学成之后又报于斯,扎根深山二十载,孜孜不倦育后人,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慕名前来考察学习的人络绎不绝。该村在党的扶贫政策支持下,完善基础设施,发展致富产业,群众的生活水平大为改观,已成为尖顶山下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深度融合的富村强村。

荐读||尖顶山与黑虎庙文化遗存
荐读||尖顶山与黑虎庙文化遗存

第三届“感动镇平”人物评选活动开始啦!

河南省确定开学时间 全省高三年级4月7日统一返校复学

镇平教育:线上有温度 育人不打折

荐读||尖顶山与黑虎庙文化遗存
荐读||尖顶山与黑虎庙文化遗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