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人类喜好在哪住?南方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居址状态分析

人类的生存、发展与自然的关系密切。时代越是久远,人类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就越大,越依赖于自然。同时,人类在生产、生活中逐渐了解和利用自然,对自然界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考古材料看,中国在距今1万年已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此时在一系列的波折中冰期开始向暖冰期转化,气候波动促使人类适应环境,发明了磨制石器、陶器等,也产生了农业,并学着驯化动物,饲养家畜。但是,新石器时代,地貌、气候、动植物分布仍然制约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那么,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是怎样受到自然的影响?本文拟分析新石器时代早期南方地区遗存的自然环境、文化遗物等,探讨此时期南方地区人类居址的选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史前人类喜好在哪住?南方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居址状态分析


一、南方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概况

近几年考古发现和发掘了一批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存,为研究新石器时代早期提供了材料,这里将选取南方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展开讨论。对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划分,不同学者之间略有差异,依据张江凯先生对新石器时代的分期,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年代为距今12000~9000年。另外,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是不可能一刀断开的,有人提出存在“中石器时代”。然中国甚至东亚有着自身的特点,东亚内部也存在细微的差别,加之资料有限,对于“中石器时代”是否存在的问题尚有争议。而这个具有过渡性质的阶段对探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问题具有很大的价值,故文章将考虑到这些具有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特征的遗存。所以本文所讨论的南方地区遗存的年代界定在距今9000年之前,有的遗存的碳十四测年到了距今15000年左右。

目前,考古发现的南方地区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存有:广东阳春独石仔、封开黄岩洞、英德牛栏洞、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湖南道县玉蟾岩、广西邕宁顶蛳山、柳州大龙潭、柳州白莲洞、柳州鲤鱼嘴、桂林甑皮岩、桂林大岩等。其中,阳春独石仔、封开黄岩洞、英德牛栏洞、柳州大龙潭、白莲洞、鲤鱼嘴、桂林大岩等遗存具有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特征的文化层。这些遗址的年代,大都有碳十四测年资料。独石仔遗址,上层贝壳距今14900+–300年,排除石灰岩地区蚌壳的碳十四异常的年代误差,其年代约为距今10000年上下。封开黄岩洞与独石仔遗址年代相当或略晚,洞口螺蚌壳为距今11930+–200年,洞厅螺蚌壳为距今10950+–300年。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的文化堆积分为三个时期,中期以吊桶环中层和仙人洞下层为代表,晚期以吊桶环上层和仙人洞上层为代表,与陶器同层位的碳十四年代大多介于距今19780+–360年至距今15050+–60年之间,最晚数据为距今12430+–80年,一般认为,晚期的绝对年代大约距今10000-9000年。道县玉蟾岩遗址共测定了4个碳十四年代数据,结合附近文化性质形同的三角岩遗存的碳十四测定年代为距今12060+–120年,推断玉蟾岩遗址的年代在距今12000-10000年。邕宁顶蛳山顶蛳山遗址共分为四期,第一期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年代约在距今10000-9000年。桂林甑皮岩其遗址堆积可分为五个时期,其中第一期至第四期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依据2001年发掘采集的42个螺壳和木炭样品的碳十四测年结果,参照文化内涵和特征及周围地区同类遗存,其二到四期的遗存年代约距今11000-8000年。庙岩遗址第五层陶片,经北京大学考古系实验室测定,年代分别为距今15560 ±500年(BA94137a) 、15660 ±260 年(BA94137b) 。桂林大岩,依据地层叠压和文化遗物的变化,该遗址分为六期,第二期表现为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的阶段,第三期、四期为新石器时代早期,其年代可能在距今12000年左右。部分遗址的碳十四测年数据欠缺,但是根据文化遗存,也可以判断其年代。英德县牛栏洞遗址分为三期,二、三期为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柳州白莲洞遗址上层是含夹砂陶片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下层为含绝灭动物(如大熊猫、剑齿象等)化石和具有旧石器风格的打制石器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两者之间有一个具有过渡特点的阶段,以原始穿孔砾石、具有细石器风貌的燧石小石器并同时伴随粗犷砾石石器为特点。


史前人类喜好在哪住?南方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居址状态分析


史前人类喜好在哪住?南方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居址状态分析


二、南方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外部自然环境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南方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多分布于石灰岩地区,或石灰岩独峰,或石灰岩丘陵,多位于山麓、山顶、崖壁上。遗址周围多有平原、盆地、谷底,如牛栏洞遗址周围几公里范围内都是石灰岩的蚀余平原,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位于石灰岩丘陵地区的山间小盆地,黄岩洞遗址洞前为一开阔谷底。遗址周围有河流、湖泊等水资源,如独石仔遗址附近有漠阳江、西山河,黄岩洞遗址前方有渔涝河,牛栏洞遗址南侧有古河道注入北江,顶蛳山遗址有八尺江,甑皮岩遗址有地下河,大岩遗址有小河流过,鲤鱼嘴遗址有大龙潭潭水。从遗址洞口方向看,多位于向阳的地方。上述遗址中,多数为洞穴遗址,如独石仔、黄岩洞、庙岩、牛栏洞、仙人洞、玉蟾岩、顶蛳山、大龙潭、甑皮岩等,其次为岩厦遗址,如吊桶环等,还有少量贝丘遗址,如鲤鱼嘴遗址。这些洞穴的面积约在200平方米左右,洞穴多有宽敞的洞厅。


史前人类喜好在哪住?南方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居址状态分析


三、南方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内部遗留文物分析

上述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多包含大量的石器、骨器、蚌器、陶片等人工制品及人骨、陆生动物遗骸。玉蟾岩遗址,还发现了野生稻和古栽培稻。这些遗址中发现大量的水、陆生动物遗骸,由此我们可以窥视此时期的遗址周围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人们提供食物。如玉蟾岩遗址,发现大量的水生动物介壳及陆生动物遗骸,其中哺乳动物28种,多为鹿科动物,鸟类27种。其发现了烧灰堆等生活遗迹,富集炭屑、动物烧骨。从发现野生稻、古栽培稻看,当时也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可见玉蟾岩人以采集和渔猎为主,主要狩猎大型的食草动物和小型的食肉动物,其中鹿类、鸟类为多。从遗址丰富的遗存,我们可以窥视到当时遗址周围大概能够提供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以为人类提供食物。


史前人类喜好在哪住?南方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居址状态分析


四、结语

综上可以看出,新石器时代早期南方地区遗址的分布有一定得规律可寻。那么,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会选择什么样的地方居住和活动,这和环境又是什么样的关系?首先,南方地区很多自然形成的洞穴,多为石灰岩溶洞,其中不乏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这些洞穴可以为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提供安身的地方,故人们多选择适合居住洞穴为居址,其次是岩厦、贝丘类,这些遗址的面积约为100-200平方米左右。其次,多选择在石灰岩地区,平原或盆地或谷底等相间分布,并多选择阳光充足的向阳地方。再者,周围多有江水或湖泊等广阔的水域,提供充足的水源,同时也提供鱼、螺蚌等食用资源。并且周围能够提供充足的动植物资源,以供人们饮食。另外遗址中有丰富的石器、陶器等遗物的存在,制作这些遗物需要的原料,是否为就近取料,原料的存在是否也是人类选择居址和活动区域时会考虑的因素呢,这需要科学证据和进一步的研究。可见,新石器时代早期南方地区人类的居址选择与自然关系极为密切,尤其在利用和改造自然资源的能力弱的时候,住和食等方面都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