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女孩被連打50個耳光: 孩子成長之悲,家庭教育之傷

文章:橙果媽媽

圖片:網絡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平時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教育孩子平時要懂禮貌、見人第一時間叫人,不能隨便跟小朋友打架和罵人等,可以說平時的教育,就是側重於孩子性格的培養,主要是教育孩子如何做個善良又懂事的孩子。

可是,看到網上的這個新聞報道,內心真是又氣憤又心疼:4月22日,一段“女孩打人視頻”被網友傳到網上,引起很多網友的關注。

在整個視頻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一個穿著黑色吊帶背心、長馬尾的女孩,在瘋狂的連續扇白衣女孩,連打50多個耳光,前半段是用手打,後邊打得手疼,脫下鞋,用鞋底子繼續打,接著連打女孩近30個耳光。

在這個過程中,旁邊的女孩無一人幫忙,被打女孩沒有任何的反抗動作,只是一個勁的道歉:“姐,我錯了。”

痛心||15歲女孩被連打50個耳光: 孩子成長之悲,家庭教育之傷

看完這個視頻,通過案例的通報,可以得知打人的黑色衣服女孩19歲,被打的白衣服女孩15歲,這是很典型的青少年欺凌事件,真實情況發生在眼前,讓人看著心疼和難受心情是非常的複雜:

  • 這個19歲施暴者女孩在打人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冷血與扭曲,明顯缺乏這個年齡段該有的道德素養和法律意識,這是誰之過?
  • 沉默15歲少女,正是高中生的階段,為何在晚上九點多與這麼多女孩在一起吃飯喝酒?為什麼被打卻如此膽怯?

這是我們家長值得深思的問題,今天的這篇文章就來跟大家探討一下。

痛心||15歲女孩被連打50個耳光: 孩子成長之悲,家庭教育之傷

01

扭曲的價值觀,造就了冷血的心靈

我們看到這個打人事件的案情通報已經發出來,在查明中很清楚的寫到,這起打人的原因就是因為15歲的白衣女孩吳某去一樓上廁所,而19歲的黑衣女田某兩次喊她上樓,白衣女沒有回應,或許是沒有聽見。

就是因為這樣,就引起了黑衣女孩的不滿,所以等吳某返回,就大聲呵斥和用巴掌、鞋底對15歲女孩吳某進行毆打。

從這個事件上,我們可以看到:

黑衣女孩對於白衣女孩沒有回應特別在意,這看似簡單的一個細節,是否意味著她內心一直沒有得到認可,才會把注意力轉移到15歲的少女身上,通過欺凌的方式,找到掌控感和存在感呢?

因為這個黑衣女孩的家庭情況,我們目前沒有得知,只能通過這種方式來進行推測。

但她對於這個15歲少女所採取的扇耳光,確實極其的惡劣,她將自己的怒火,發洩在一個一起吃飯的女孩身上,而旁邊的人竟然沒有一個勸阻,不得不引起我們思考。

痛心||15歲女孩被連打50個耳光: 孩子成長之悲,家庭教育之傷

這個19歲黑衣女孩,身上所具有的自私和冷血,還有對於別人的欺凌,說的簡單點,是在其他同桌人面前,尋找大姐大的認同感,樹立自己的權威性。

這不由讓我們想起了《少年的你》裡面的魏萊,表明看似優秀,因為她從來沒有得到父母真正的愛與認可,所以,她不懂得什麼是尊重,什麼是愛,她在學校裡欺凌同學,她歹毒的心思讓人恨得咬牙切齒,但究其背後的額深層原因,還是因為父母的扭曲教育,導致了她扭曲的價值觀。這樣成長起來的魏萊,對於人性是極其自私的。

痛心||15歲女孩被連打50個耳光: 孩子成長之悲,家庭教育之傷

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說過:“人的成長過程中,要形成一些東西,除了愛之外,還要有敬畏。

如果孩子違法了,懲罰實際上是一種保護,讓他知道怕,知道後悔,以後再也不敢了,真的讓他不敢了才是保護他。”

《少年的你》是電影,現實生活中,這個不滿20歲的女孩,為何會這麼心狠,她的教育和成長的環境是什麼樣子?她的家庭教育是什麼樣子?不由引起我們的思考。

02

沉默的15歲少女,她的害怕和怯弱是誰的原因?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白衣女孩在被打的整個過程中,都是在很怯弱在認錯和道歉,有沒有躲開,沒有;有沒有逃跑,沒有;有沒有報警,也沒有。

只是很盲目的接受這一切,似乎已經習慣了。

而幫助的圍觀者,沒有一個人向前勸阻,有的只是看熱鬧的笑聲,這些旁觀者是何等的冷漠。

痛心||15歲女孩被連打50個耳光: 孩子成長之悲,家庭教育之傷

這個被打的女孩,為何去如此的膽怯,事後為何又是如此的沉默?

她在害怕什麼?是擔心反抗引來更多的報復,還是她已經被打的麻木了,這個我們不能得知。

但是我們需要反思的是,是誰讓這個孩子變成了這個樣子?她的無助和絕望是誰造成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03

對於青春期孩子,我們該教會她們什麼?

第一,父母以身作則,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

記得李玫瑾教授在錄製央視的《開講啦》節目的時候,有觀眾問:“如果孩子捱打了,你會支持她打回去嗎?”

李教授說:“我有一個孫女,現在在上幼兒園,有一次她被一個小男生欺負了,磕的腦袋都腫起來了。我就對他說:“如果他再欺負你,你就揪他耳朵,他一疼,就會鬆手了 。”

當然,這個論點也引起了爭議,畢竟打回去在很多家長眼裡就是以暴制暴。如果孩子是在學校被打,可能更好的處理方式是尋求老師和家長幫助。

痛心||15歲女孩被連打50個耳光: 孩子成長之悲,家庭教育之傷

但在外面這種情況下,沒有大人在身邊,那麼學會保護好自己就是很有必要的。

以這種情況為例,根據對方的情況,明顯15歲的少女並不是19歲黑色女孩的對手,就算真的打回去,可能只會引起打鬥升級,可能自己會受到更厲害的傷害,後果或許更加嚴重。

倒是建議,孩子在這種情況下,先做到不忍氣吞聲,不害怕,要保持冷靜,該躲開就躲開,可以尋求旁邊人員或飯館人員的幫助,或者推開對方,快速脫身才是正確的方法。

痛心||15歲女孩被連打50個耳光: 孩子成長之悲,家庭教育之傷

第二,瞭解青春期孩子性格特點,"分離個體化"階段對症教育。

很多父母會反映孩子越大越不好管,小時候特別聽話的孩子,一到了初中就不聽家長的話了,還喜歡頂嘴,喜歡自己待著也不願意跟父母多說幾句話。

其實,青春期的孩子是父母需要特別關注的一個時期,家長需要了解青春期孩子性格特點一方面,孩子開始長大了,他們有了自己的獨立思考,他們渴望長大開始強調自己的個體性和獨立性,另外一個方面,他們也渴望得到身邊人的認可和鼓勵。

這也是青春期提到的"分離個體化"階段。這個階段是孩子必經階段,如果親子關係融洽,那麼這段時間的過渡會比較順利。不然,家長就只會看到孩子的叛逆與故意跟父母對著幹。

痛心||15歲女孩被連打50個耳光: 孩子成長之悲,家庭教育之傷

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家長需要明白的是,孩子在這個時候,心智還不是很成熟,缺乏理智性,但是又不喜歡聽家長的大道理和叨叨。

他們希望家長給予充分的自由和自主權利,讓他們按照自己獨立的想法去做事情,家長需要做的就是信任孩子,給孩子充分的愛與鼓勵,讓孩子明白,遇到困難第一時間尋求家長的幫助。

家長可以多關注孩子,多跟孩子溝通,當孩子遇到困難,幫助孩子分析和解決問題,成為孩子背後堅實的後盾。

痛心||15歲女孩被連打50個耳光: 孩子成長之悲,家庭教育之傷

第三,不管何時,請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

弗洛伊德說:“在母親無限寵愛中長大的孩子,永遠保持著征服者的情感,也就是對成功的自信心,在生活中也通常容易成功。”

什麼是無條件的愛呢?

就是對孩子要做無條件的接納,無論是他的優點還是他的缺點。父母對於孩子真正的愛,是無條件的愛,是不能附加任何限制或理由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這種無私的、不求回報的愛是孩子健康人格發展的原動力,是孩子獲得安全感、幸福感的源泉。

試問,家長在平時對於孩子是無條件的愛嗎?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的愛,是一種交換的愛。

比如你作業寫對了,給孩子滿滿的愛;一旦寫錯,又是罵又是打;

孩子的表現與父母的愛是劃等號的,這樣的愛,說白了就是孩子達到父母的滿意,就可以得到愛,不然呢,就是嫌棄。

父母對於孩子的愛,應該包含著包容、理解、尊重和接納,這對於孩子而言,她們是能夠感受得到的。 無私的愛就是讓孩子感受到,爸媽的愛是真的愛她,她也會在愛的氛圍中感受幸福,給別人愛的回報。

痛心||15歲女孩被連打50個耳光: 孩子成長之悲,家庭教育之傷

結語:

這個打人事件目前有了結果,但是還有很多這樣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發生,這樣孩子背後的家庭是什麼情況,會讓孩子變得冷漠和殘忍,需要引起我們反思。

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應該是家庭和學校、社會都要重視的一個話題。有人說,所有孩子的問題,都可以從家庭和父母身上找到答案。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給孩子好的教育和滿滿的愛,讓孩子健康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