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棵樹》:寫回憶錄,最難的是面對不完美的自己

四月讀完的第二本書是鮮章平寫的《三棵樹》,為著這簡簡單單三個字的書名而讀,好奇到底是哪三棵樹、對作者又有怎樣的特殊意義。一翻讀起來才發現這是一本回憶錄、一本散文集,全書記錄著作者的人生軌跡和人生的價值,字裡行間能讀出作者的文化沉澱和對生活態度的真誠,而跟著作者的講述,也加深了我自己對生命的思考。


《三棵樹》:寫回憶錄,最難的是面對不完美的自己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三棵樹”


我先為大家揭開“三棵樹”的謎底,到底是哪三棵呢?作者在第一輯淡淡的鄉愁中就提到了,是沙棗樹、榆樹和白楊,作者生長在祖國遼闊的大西北——新疆,他自說是兵團二代,在貧瘠的土地上,這三棵樹教會了作者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成為他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第一棵是沙棗樹,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南方你能見到高大、粗壯、茂盛綠油油的大樹,可是在大西北乾旱的土地上,由於缺乏水分和養分,有的大多就像沙棗樹一樣灰濛濛的、乾瘦的、粗糙的低矮的樹,老遠望去像瘋長的雜草一般,用作者的話形容這樹的外形“就像一個拄著打狗棒討要生活的叫花子,身形趔趔趄趄,東倒西歪,近看,那一身乾裂的樹皮猶如粗糙的麻布。”但沙棗樹發達的根系締造了一個地下王國,為了尋找水分和養分,它看似乾癟的樹幹下卻蘊藏著極強的生命力,有著不屈的生命精神。這一點感染著作者和每一個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艱苦奮鬥,生生不息。另外,沙棗花是年年的期盼,它能給灰濛濛的日子增添一抹亮色,而且沙棗花帶有淡淡持久的香味,把它放在簡陋的房間裡,能為單調的生活平添許多憧憬和樂趣,成了人們生活中免費卻珍貴的香水,給了作者太多精神上的安慰;而沙棗果在那個飢餓的年代,也給了人們更多填飽肚子物質上的享受,對現在生活在城裡的孩子來說那果子又酸又澀吃一口就吐出來,可是在那樣的年代作者卻大口大口吃著甘甜,是其他任何水果都無法代替的,所以作者說,不論走在哪都不能忘了家鄉的沙棗樹,把它親切地喚作“母親樹”。


《三棵樹》:寫回憶錄,最難的是面對不完美的自己


第二棵是榆樹,這是作者談到自家老屋門前的一棵樹,生長了快三十年了。榆樹論外形比不過白楊,論味道比不過沙棗樹,它皮膚黝黑,外表粗糙,但是它憨厚中透露著真誠,它頑強、遒勁,榆樹不挑環境,隨遇而安,新疆的人們栽種榆樹守護果園、田地,因為它有著根深蒂固、材質堅硬、枝葉豐滿、抗旱耐勞的特徵,新疆的蒙古族、錫伯族和哈薩克族視榆樹為神靈,到現在新疆很多地方能夠看到系滿紅絲帶的古老榆樹,飽含著人們祈福上天庇佑和對親人的美好祝福。


《三棵樹》:寫回憶錄,最難的是面對不完美的自己


第三是白楊樹,和生長在大西北的別的樹不同,它從不為了躲避風沙的肆虐而往矮小里長,身上不是疙疙瘩瘩、粗糙不堪,而是修長挺拔,俯視著惡劣的環境,始終不屈地保持著自己“偉丈夫”的風度,表皮光滑、卓爾不群。作者說“正如哪一個兵團戰士不是“偉丈夫”呢?他們不是為了共和國的誕生經歷過血雨腥風的革命軍人,就是告別家鄉不遠萬里來到新疆這亙古荒原的熱血青年,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來自五湖四海,都有一顆赤誠的心。”

作者的這三棵樹勾起了我無限的鄉愁,想起了我家門前的榆樹和園子裡一棵棵果樹,給我們的童年帶來多少歡樂。

這本書脈絡很清晰,一共三輯:淡淡的鄉愁、濃濃的親情、歲月的饋贈。正如這三棵樹一樣,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離不開生養自己的家鄉,培養自己長大成材的父母親人,還有走向社會各界朋友的幫助,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這樣無法忘懷的三棵樹。


人到了愛回憶的年歲,生命也變得愈發溫厚起來


讀完這本書我在思考,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愛回憶的?什麼似乎開始不自覺的想念家鄉的老屋、想念老房子的一草一木,想念早上升起的一縷翠煙和傍晚日落後一抹晚霞。想念開窗開門就見天見地的院子,想念瓜果梨桃、茄子豆角的自給自足的菜園和果園,想著聯繫小時候的玩伴敘敘舊,不遠千山萬水也要見上一面……年輕的時候都向往更大的天地,都想要逃離似的離開家鄉,可是人過中年,看過了大山大水,在外面飄了太久,一切都看的霍亮,發現那些年輕時想要逃離的早已鑽進心裡,時不時在某一個空寂的日子裡湧上心頭。

作者回憶父親母親一生的奔勞、養育兒女的艱辛,回憶著上學時一起辦文學社、文學雜誌,幾個小夥伴克服困難實現夢想,也回憶著自己在社會上碰到的溫暖的人情世故。我不禁思考幸福是什麼?幸福就是由這些溫暖回憶串起來的珠子,在歲月的洗禮下愈發光澤,正如生命一樣,變得愈發溫厚。


《三棵樹》:寫回憶錄,最難的是面對不完美的自己


回憶,最難的是誠實面對不完美的自己


在書中比較觸動我的是作者對自己婚姻的坦誠,他在兒子很小的時候離了婚,他說都是自己犯下的錯沒有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他回憶自己與兒子的廈門旅行,日記裡是那麼的珍惜這難得的親子時光。字裡行間都承擔著一個男人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凡是先反省自己,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這是很多人難以做到的。

回憶好事容易,可以回憶過往的錯誤、面對不完美的自己、面對生命中的殘缺卻需要莫大的勇氣。誰人不想在自己的史書上撰寫一篇篇輝煌的事蹟,留下最動情的一筆,不願回憶帶傷的、痛心的往事?可是到底什麼才是真正成長與成熟呢?不就是能夠正視自己的不完美,改正這些不足嗎?


原來人的成熟並不來自於年齡的增長,而是取決於心的寬闊。當有一天,你準備寫一本自己的回憶錄時,記得記錄最真實的自己,那個才叫做不負歲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