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紀事 | 願時光溫柔以待

2019年11月26日,昭陽區舊圃鎮三棵樹社區陽光明媚,一片祥和,群眾正抓住晴好天氣收割稻穀。我到老劉家時,老劉戴著一頂草帽,一個人在新房子裡打穀子。伴隨著電動打穀機“唰唰”的響聲,一粒粒金黃的稻穀從稻穗上脫落下來,堆成了一個個谷堆,一派豐收景象。

今年65歲的老劉身體還算硬實,兒子去魯甸縣打工後,家裡的土地基本上都是他一個人耕種。2017年,我接手掛鉤幫扶他家時,他家已經在相關部門的幫扶下,修建了180平方米的兩層磚房,“兩不愁三保障”中住的保障就有了,接下來要重點解決的就是發展經濟的問題。針對水果豌豆已經發展成為三棵樹社區的重點產業,我積極鼓勵老劉種水果豌豆。我和他算了筆細賬,三棵樹社區的澆灌用水方便,成熟時逐步採收,3畝田一季下來能有1萬多元的收入,並且種水果豌豆,昭陽區農業農村部門還給種子、化肥等補貼。最終把老劉說動心了,3畝田全部種上了水果豌豆。水果豌豆獲得了好收成,加上老劉的兒子打工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家裡的經濟狀況逐漸好了起來。

自從掛鉤三棵樹社區以來,我下鄉走得最多的路就是去那裡的路,手機裡存的照片,最多的也是扶貧方面的。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老劉家在2017年底就脫貧了。但脫貧不脫政策,我就一直掛鉤聯繫著他家。跟老劉接觸的時間長了,發現老劉是很淳樸、很勤奮的人。有幾次到了老劉家,發現他家裡沒人,打電話給老劉,他都在地裡勞動。有一次,需要老劉簽字按手印,時間要求又急,我只好把老劉從地裡喊回來。看著老劉扛著鋤頭匆忙趕回來的樣子,我心裡十分過意不去,覺得是影響了他的生產了。但扶貧工作要腳踏實地,來不得半點馬虎。

我掛鉤幫扶的還有劉祥翱家。劉祥翱年紀比我大兩歲,我就喊他劉哥。查看資料時,發現他家是因病因殘致貧,我就問劉哥哪裡有問題,他用手指了指耳朵,說耳朵聽不見。查看他的殘疾證,才知道他是耳朵有問題、語言有障礙。劉哥的媳婦叫李朝翠,她的病更嚴重一些,是一級精神殘疾,時好時壞的。好在他們家的兩個孩子都已長大成人,大兒子快30歲了,在麗江市的一家攝影工作室工作,月收入有4000元左右;25歲的女兒在昭陽區一傢俬人企業工作,每月也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從我多次接觸他們來看,兩個孩子都很顧家。劉哥、劉嫂都是非常勤勞、本分的人,只要不生病,他們的時間大多數是在地裡。他們家只有1.8畝土地,由於地少,還租了別人的1畝多土地來耕種。有一塊稻田,春夏季種植水稻,冬季種植水果豌豆。我幫劉哥出主意,讓他把家門前的空地平整出來改造成一個菜園或者果園、花園,把居住的環境改善了,住著心情都要好些。過幾天去時,見劉哥在改造門前的花園,一個人幹得熱火朝天。

國家的扶貧政策對農村貧困群眾來說,真的是太好了。出錢幫他們修建新房或者修繕加固老房,還安排扶貧工作人員從各方面進行幫扶。實實在在的幫扶,群眾看在眼裡,記在心頭。前段時間,單位扶貧工作群裡通知說,昭陽區民政部門給了部分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500元,掛鉤的“親戚”最缺什麼就購買什麼。經過徵求意見和認真考慮後,我決定給掛鉤幫扶的兩家“親戚”買電飯煲和電磁爐,當我把東西送到老劉家時,老劉十分高興也十分感動,他眼含熱淚說:“感謝黨的好政策!”我們把電飯煲和電磁爐送給劉哥時,劉哥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前段時間,單位集中為貧困戶補“短板”,為沒有門窗的群眾安裝了門窗,為室內沒門的群眾安裝了門簾,大家為貧困群眾做了很多事情,也得到了群眾的好評。我和同事送衣服去給他的“親戚”時,真心的關懷把“親戚”感動得熱淚盈眶。“親戚”抱了幾個蘋果出來,硬要塞在我們手裡。還有一次,同事小虎問她掛鉤幫扶的小劉對她的工作滿不滿意時,那個出了名的懶漢連聲說:“滿意、滿意。”要知道,3年前,小劉由於太懶惰,家人都離開他了。但現在,通過大量的幫扶工作,小劉也修建了新磚房,村裡還給他安排了打掃衛生的公益性崗位,這個工作讓他重新樹起了對美好生活的信心,人也精神多了。我和小虎為他送去“脫貧光榮證”那天,他正要去參加村裡組織的衛生大掃除。

冬天,我想到天氣冷了,加絨的衣服保暖又好穿,就幫老劉和劉哥各網購了一件。衣服已經收到了,柔軟而厚實,是預想中的那樣,我抽個時間送給他們吧。

時光荏苒,一轉眼就掛鉤幫扶了3年多。3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這期間發生的很多事都值得回味。掛鉤幫扶的路上,我只能陪他們走一程。我只希望時光溫柔以待,讓每一個貧困群眾都能在今後的日子裡,日子越過越好。


審核:馮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