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才發現是爛書?這5條選書原則,讓你買到精品好書

買了才發現是爛書?這5條選書原則,讓你買到精品好書

09.你選書的時候有原則嗎.mp36:20

來自宋崎駿

你好,我是宋崎駿,歡迎來和我一起學習如何閱讀。從這一節開始,我將為你分享三個選書的技巧,分別是選書的五個標準、如何找到最適合你的書,以及什麼時候才該買書。

今天這一節先為你分享選擇好書的五個標準,看出版社、看作者背景,看推薦人,看書裡推薦的書,看豆瓣評分。

第一技巧是看出版社

越是好的出版社,他們就越在乎自己出版的書的內容品質是否高,外包裝是不是足夠精緻。比如說《原則》這本書,它摸起來又厚又硬,質量很好,內容也非常好。

相反,那些封面奇醜無比,材質和外包裝都不考究的書,它是好書的可能性就不太大,當然也不排除外表耽誤事兒的好書,你還需要結合其他選書標準來看。

這裡給你推薦三家出版社,分別是中信出版社、後浪出版社、磨鐵圖書,其他的我不再列舉,你可以多加關注。

第二個技巧是,看作者的背景資料中的研究成果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一個作者的資歷越高,就一定能出厲害的書,要看他在一個領域的深耕程度,是不是用很長時間來研究解決一個實際問題。

比如《瞬變,讓改變輕鬆起來的九個方法》這本書的作者就非常厲害,一共有兩位,一位是奇普希思,是斯坦福大學組織行為學教授,另一位是他的弟弟丹希思,是杜克商學院的研究員,他們還合著了另一本全球暢銷書,叫做《決斷力》。這兩位作者在組織行為學上的研究可謂是碩果累累,是你應該關注的好作者。

那究竟為什麼要關注作者的研究成果呢?

通常來說,研究一個大型項目需要大量採集樣本,還需要各類的研究工具等等,成本很高,經費就是一個問題。

教授本身又不是富豪,他必須獲得政府的經費支持,所以說,沒錢他就很可能做不了研究。可一旦做成,它所得到的研究成果就可能給全人類造福,你想想,這樣投身研究事業的人出的書,能太差嗎?

所以說,買書的時候多在網上查查作者的背景資料,能幫你鎖定好書。


買了才發現是爛書?這5條選書原則,讓你買到精品好書

第三個技巧是看推薦人是否真誠推薦,不存在過多的利益關係。

樊登讀書創始人樊登也曾經對這個問題發表過看法,他說,之前他給別人推薦書都是礙於面子,其實這種做法不值得被提倡。

所以,你在對待書籍腰封上的推薦人時,要變得苛刻起來,看看推薦人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背後到底有什麼推薦目的。

比如說,像比爾蓋茨、扎克伯格、巴菲特、查理芒格等等,這樣的人在推薦書籍的時候,一定是認為這是好書的前提下才做推薦,他們一般不會因為私人關係來推薦一本書。

你可能會問了,這些大牛人推薦的書也不是很多,如果遇到其他推薦人推薦的書,要怎麼判斷?

我建議你從兩點入手。一,該推薦人是否經常出現在各種書的腰封上,經常客串的就有問題了,要警惕。

二,稍微調查下推薦人與作者關係、推薦人與其他推薦人的關係,搞不好他們是在抱團取暖互相推薦,這樣就不可信了。

第四個技巧是看好書裡面推薦的書

好書裡藏著好書,這一直是被很多愛閱讀的人所證實的事實。一本好書裡面提到的其他書,一定是被作者看過的,如果還引用了上面的內容,那就足以說明這本的分量,你就可以順藤摸瓜找到這本書來看看。

第五個技巧是看豆瓣評價,評分在8.0之上的,普遍是好書。

想通過看評價來分析一本書是否值得你閱讀,去豆瓣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裡面的內容相對來說較為客觀,你可以把上面的評論大致看下,作為你的選書參考依據。

而你最不能看評價的地方是購書網站。

很多時候,你會在網站上看到很上萬好評的暢銷書,仔細一看評論內容,都是曬照片或者是單純叫好的,對你沒有任何參考意義。

像一些被活動流量推上去的書你要警惕,這種書的內容基本都是一個人的心得體會、人生感悟,雖然可能對你很有幫助,但你還是要擇優而選,有更好的,為什麼要選差的呢?

總結下,當你要調查一本書時,你應該把上面這五個流程全都走一遍,不需要每一條都符合,但都符合的,基本上就是極品好書了。


買了才發現是爛書?這5條選書原則,讓你買到精品好書

好,下面是一些思考題

你平時都是怎麼選書的?

有沒有買到爛書的經歷?你後來怎麼處理的?

你有沒有其他的選書好方法?

歡迎你在評論區留言,我是宋崎駿,我們下一節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