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菜根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菜根谭》

不能有设计谋害别人的心,但为了保护自己,提高警惕的心一定要有。

菜根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秦朝灭亡后,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为了统治中国,开始了历史上有名的“楚汉相争”。

在楚汉相争的过程中,韩信的军事天才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

公元前203年,韩信接连攻下齐国的七十二座城池,并被刘邦封为“齐王”,成为刘项之外第三支最强大的力量。这时,韩信手下一个名叫蒯通的谋士就劝韩信自立,说这样进可与诸侯争雄,退可三分天下。

菜根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但韩信说:“我在项王手下当差的时候,只不过是一个持戟的郎官,而且我说的计谋,项王也从来没有听过。但到了汉王这,他脱下自己的衣服给我穿,留出自己的饭菜给我吃,授予我上将军印,让我有建功立业的机会。汉王对我这么好,如果背叛他,那就是不仁不义!”

蒯通对韩信说:“大王,说句实在话。汉王那不是真的对您好,而是要利用你的智慧和力量。春秋时期的文种,跟越王的关系好不好,功劳大不大,最后一灭了吴国,文种马上被杀。现在楚汉相争,正是您建立伟业的时候。如若不然,恕我直言,您会落得与文种一样的下场。”

菜根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韩信最终还是没有听蒯通的。蒯通最后叹了一口气说:“大王,我的意见既然你不听,我也没办法。但我还是要提醒你,汉王为人表面大度豁达,其实心机很深,希望您能多加防范,好保全这条性命。”韩信一听这话,有点不耐烦地说:“先生,别说了,我绝不会背叛汉王,我相信汉王也绝对不会辜负我!”听韩信这么说,蒯通也只能保持沉默。

蒯通的话没错,刘邦自从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就对功臣们很不放心。有一次,有人诬告楚王韩信(刘邦统一中国后,将韩信由“齐王”改为“楚王”,其实就是为了解除韩信的兵权)谋反。刘邦马上借巡视的名义,在楚国边境的云梦泽召见韩信。这时,就有手下提醒韩信说:“大王,皇上在边境召见你,就怕凶多吉少,您最好还是推脱不去。”

菜根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韩信一听,不以为然地说:“你们太多心啦!天下刚安定,皇上不会那么做!”但韩信一到云梦泽就被刘邦逮捕。这时,韩信才如梦初醒,他叹了一口气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看来自古至今都是这样!”刘邦一听,斥责说:“有人说你谋反!”

韩信被押回长安后,先是由王爵贬为侯爵,后来,被吕后设计杀害于长乐宫。

临终前,韩信叹息说:“真后悔没听蒯通的话,才落得今天这样的下场!”

菜根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害人之心不可有”是做人的底线,“防人之心不可无”是做人的经验。有些人,机关算尽,总想着陷害别人,到头来只怕反误了自己性命。可如果一味地天真烂漫,毫无提防之心,那也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尤其是现在,社会复杂,大家每天路上、车上接触的多是素不相识的人,必要的警惕心还是要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