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骗局”要小心,已经有上万人上当!

这个“骗局”要小心,已经有上万人上当!

上周五,银保监会又出来“灭火”了。

发布了一则《关于防范“代理退保”有关风险提示》。

我估摸着可能是退保案件太多,保险公司吃了哑巴亏,只能求助爸爸帮忙讨回公道。

讲真,能理解,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现在的保险产品,隔段时间就会迭代一次。

尤其是互联网保险,各大保险公司神仙打架,只求快速占领市场,产品质量更高,价格也更低了。

很多人对比起之前买的产品,发现左看不顺眼右看不顺眼,想要退保换新。

不少机构瞄着这个“需求”,开始了在法律的边缘疯狂试探...

这不,银保监会拿着小皮鞭来了。

一直以来,对于退保这事吧,我是不建议盲目退的。

一方面,过了犹豫期再退保,会有损失,尤其在投保后的前几年退保,退的钱贼少。

另一方面,盲目退保,保障不就相当于裸奔吗?

最好是想清楚了,再动手。

说起来,代理退保的行为是真不厚道。

绝大多数的代理退保机构,是恶意退保来着。

无论你的保险是买对了也好,买错了也罢。

都怂恿你退...用的大多也是极端手段。

他们的套路,大概长这样——

首先,会让你填写一份评估问卷:

这个“骗局”要小心,已经有上万人上当!

问到的问题,大概都是围绕投保人自身情况、以及代理人之类的。

一看到这,目的就显而易见了,直击代理人。

他们需要了解代理人在销售环节中,是否存在夸大收益、返佣等行为。

如果有,正中下怀。

如果没有,他们也能负责“捏造假材料“。

首先会教一些话术,让你在和代理人沟通的过程中,引诱代理人说出不益于他们的表述,并将它录下来。

以此为证据,然后就是向银保监会举报了。

因为投诉率是考核保险公司的一个重要指标,保险公司最怕的就是这一招。

真遇到这样的问题,就只能乖乖妥协,束手就擒。

分分钟给你全额退。

这一套操作下来,你的身份信息等详细资料,就都掌握在他们手里了。

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吗?

太天真。

这种机构不是慈善机构,当然并不会免费帮你做这一系列的事。

就算全额退款成功了,他们会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据我所知,手续费通常是退款额的30%~50%。

也就是说,退回1万块,他们要提取3000-5000元的手续费用。

这明显是在抢钱啊...

一顿操作猛如虎,退保下来二百五。

跟你正常退保能退的钱,差不了多少。

真到了这一步,也只能自认倒霉了。

但你以为这就完了吗?

还是没有。

这种团队的下一步,是对你的“个人信息”下手。

你的这些信息,可能会被贩卖给一些推销机构,甚至是诈骗集团。

这时候,糟心的日子就来了。

这时候流的泪,可能就是当时脑袋里进的水吧。

总结下来,真碰上这种黑机构,要警惕这仨风险:

首先,会出现失去正常保障的风险。

投保人盲目退保后,保障就等于没有了。

想继续投保,可能会面临身体健康情况、或年龄过大买不了等问题。

其次,个人信息泄露,以及诈骗风险。

信息在对方手里,他无论拿去干什么,你都会遭遇损失。

最可怕的是,如果拿这些信息来讹诈你。

你一点办法都没有。

最后,通过这种不合法的手段进行退保,很可能会被保险公司拉进黑名单。

这相当于被整个保险行业封杀了。

造成的结果是,以后想给自己买保险,可能都买不了。

甚至还会影响你的家人,到时候哭都来不及。

吃亏的,到头来也是自己。

要真心想退,记住这几点正确的退保姿势——

如果刚买不久,那尽量赶在犹豫期内退保。

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损失。

犹豫期的时间一般为10-15天,在这段时间可以好好想想,这份保单到底适不适合自己。

如果过了犹豫期想退保,那得买到新保险,并过了等待期后,再进行退保操作。

这样才能实现保障的无缝连接。

另外,除了退保,很多保险公司会提供保单转换的权益,这时候就没有必要退保啦。

把原有的保单,置换成你瞅上的产品就成。

说到底,想避免这种尴尬境地,追溯到源头。

只需要这四个字:摆正心态。

投保的时候摆正心态,别贪小便宜,挑到真正适合的再下手。

亲戚朋友买啥,就跟着买啥,盲目跟风之类的,悠着点来吧。

得有自己的一个基础判断,就能避免大部分的骗局啦。

Ps:

有些坑,绕着走,是可以避开的。

可别我拉着你,你却要死命往里跳呀。

我是千麦保,全网同名,想了解更多保险、社保相关问题,欢迎来免费来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