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頻繁變動,累計虧損44.5億,金融壹賬通的科技夢還要做多久?

金融公司轉向金融科技,是一個偉大的夢想。但夢想照進現實,磨難也必不可少。

高管頻繁變動,累計虧損44.5億,金融壹賬通的科技夢還要做多久?

編輯 | 數字科技洞察

撰文 | 陳世鋒

近段時間,受到螞蟻金服改名螞蟻科技,以及其即將在科創板和香港同時上市的刺激,一大波金融科技公司均迎來重大利好。但在形勢一片大好之下,總會有一些金融科技公司出現狀況:

近日,金融壹賬通發佈公告,稱執行副總裁黃宇翔因個人原因辭職,將不再擔任副總經理、首席技術官及首席運營官,該職務變更將於8月22日開始生效。

而此前不久,金融壹賬通公司聯席總經理邱寒曾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職務;今年3月份,金融壹賬通首席風控官高帆、首席戰略官戴可也已離職。

金融壹賬通官方表示,個別高管的變動不會影響公司正常經營和長期發展。並宣佈,由金融壹賬通總經理助理李捷將接替黃宇翔任首席技術官一職,區海鷹接任金融壹賬通總經理助理的職務。但截至目前,金融壹賬通尚未公佈其首席運營官(COO)、首席風控官、首席戰略官等職位的人選,多個核心崗位的高管仍處於空缺狀態。

近年來,背靠平安集團的金融壹賬通,已成為區塊鏈應用第一股。但高層的頻繁動盪,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其“金融科技夢”並沒有那麼美好。

高管頻繁變動,累計虧損44.5億,金融壹賬通的科技夢還要做多久?

背靠平安,金融壹賬通的“科技夢”

在中國金融體系內,平安集團的馬明哲是最早預見科技的前景,並採取行動的一批人。2013年,馬明哲、馬雲、馬化騰共同出資設立的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在線財產保險有限公司,積極向互聯網方向靠攏。

而在金融領域,平安集團的互聯網科技兩大應用分別為:2012年成立的陸金所,致力於為中小企業及個人客戶提供專業、可信賴的投融資服務,幫助他們實現財富增值;2015年整合平安壹賬通、前海徵信、銀行壹賬通三大業務組合成金融壹賬通。其中,金融壹賬通是平安集團整合資源,發力金融科技,搶佔2B賽道的重要舉措。

按照業內人士的預測,在科技的強有力滲透下,金融公司靠“躺贏”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以往,金融公司只需要憑藉幾張牌照,靠著攬儲—放貸等極為清晰穩定的商業模式,就可以源源不斷地獲取利潤。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等技術的泛濫,眾多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出現打破了傳統金融機構的固有領地。比如,餘額寶擠佔了居民儲蓄,花唄取代了信用卡……這些對於金融機構而言不啻於一場場革命。

在此形勢下,金融機構只能隨波逐流,朝著數字化轉型。但對於眾多中小金融機構而言,轉向金融科技有心無力。

第一,發力金融科技,需要長期投入大量的資金。

如今,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風起雲湧,但在金融領域的應用落地需要大量的研究工作,這是一項不能短期見效的任務,需要長久的資金投入。據悉,僅2018年,全球總資產排名前三大的銀行總共科技投入已經高達190億美元。僅此一項,就讓眾多中小金融機構熄了自研金融科技的念頭。

第二,無法解決金融科技人才的缺失及流失的問題。

從目前來看,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複合型人才總體來說非常稀缺。普華永道就曾指出,目前金融科技人才缺口超過150萬,市場嚴重的供需失衡,使得金融科技人才的薪酬一直居高不下。互聯網企業花高價搶人,這讓中小銀行難以望其項背。

第三,金融科技具備互聯網“贏者通吃”的屬性,中小金融機構恐做“嫁衣”。

在此情形下,金融科技服務外包可能是許多中小金融機構的首選,而這也是他們長久以來已經習慣的做法。在之前的銀行IT時代,中小銀行採購諸如恆生電子、宇信科技等公司的IT系統,即可滿足大眾金融業務的需求。而隨著數字化時代的降臨,系統更新迭代是一件大概率發生的事情。

因此,對於金融壹賬通而言,向中小機構輸出數字化科技,可以預見是一個廣闊的藍海市場。並且,背靠平安集團,金融壹賬通只需要將其內部已經得到驗證的金融科技對外輸出就可以了。如此看來,這樣一個金融科技夢,落地實現的可能性還挺大。

高管頻繁變動,累計虧損44.5億,金融壹賬通的科技夢還要做多久?

夢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

搭乘金融科技的東風,金融壹賬通經過短短四年的發展,於2019年底成功赴美上市。然而,不管上市與否,金融壹賬通的日子都不那麼美好,如上所說的高層動盪是表象,在其下面則是業績虧損的擴大化。

在招股說明書中,金融壹賬通表示“過去曾發生過經營虧損,預計未來也會有經營虧損,我們可能會無法實現或維持盈利能力。公司正處於發展初期,將繼續投入大量成本來開發解決方案,實現商業化並促進業務發展。”

金融壹賬通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的淨虧損分別為6.07億元、11.96億元和16.61億元,加上2020年一季度的4.15億元虧損,公司累計虧損人民幣44.5億元。

對於虧損的問題,在2019年中期業績發佈會上,平安集團聯席CEO陳心穎曾經這樣說:“我們想要盈利很簡單,只要把R&D(研發投入)停掉,或者停一部分,那我們馬上就盈利了。但我們不能這樣做。”

而從近年來金融壹賬通的財報數據來看,研發費用的確佔據相當大的一部分。數據顯示,近三年來,金融壹賬通的研發費用分別為5.37億元、4.59億元和9.56億元,分別佔年營業收入的92.3%、32.5%和41.1%。

顯然,對於金融壹賬通而言,從金融公司向科技公司的轉型,首先要確立自己的產品研發不動搖,而這需要源源不斷地資金投入,從而導致研發成本的長期居高不下。

實際上,不僅是研發成本過高擠佔了金融壹賬通的發展空間,在銷售和營銷、行政管理方面的費用也同樣十分突出。2019年,銷售和營銷費用佔比27%、行政管理佔比33%,僅次於研發費用。

在整個2019年,金融壹賬通總體經營費用總額達到23.48億元人民幣,經營費用率高達100.9%,這也就意味著公司一年全部的收入在沒有任何成本的情況下,也僅僅夠日常經營開銷。

總體來看,雖然由於平安系的屬性,金融壹賬通能夠佔用更多資源,更容易觸達客戶。據悉,截至2019年12月31日,金融壹賬通共擁有3707家客戶,是中國所有科技雲服務平臺中客戶數量最多的企業。客戶涵蓋國內所有主流銀行(6大國有銀行及12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99%的城商行和46%的保險公司。但與此同時,從金融公司內孵化出來的特徵,也使其在組織架構、宣傳推廣等方面相對傳統,導致其行政效率低下,營銷推廣不易,由此造成行政費用、營銷費用的高企。

實際上,在金融壹賬通上市時,同行業公司的一位高管就曾表示,“壹賬通深入銀行用戶場景,根據銀行的需求提供與銀行在線轉型相關的服務,這是一個較有希望的方向。然而,它們缺乏發展網絡業務所需的獨特資源,容易陷入紅海競爭,其未來的利潤可能難以保證。據估計,它們上市後將面臨相對較大的收入和利潤壓力。”金融壹賬通後續的發展果真印證了這一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