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八鄉:依託“公司+種植基地+合作社+生產加工”模式 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今年以來,八十八鄉堅持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目標抓手,調結構、抓產業,做強“公司+種植基地+合作社+生產加工”模式,推動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產業鏈進一步延伸,價值鏈不斷提升,不僅激發了鄉村振興發展活力,也促進了農民增收。

八十八鄉:依託“公司+種植基地+合作社+生產加工”模式 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寒露過後,天氣轉涼,大地裡的雜糧雜豆到了收穫的季節。在八十八鄉五十九村70公頃的黃豆地裡,鄉村兩級幹部正在實地踏查黃豆成熟情況。今年以來,八十八鄉積極引導農民在穩定玉米等主糧面積的前提下,結合實際發展經濟作物的發展思路,今年全鄉種植經濟作物2358公頃,其中包括黃豆、高粱、水稻、黏玉米等。鄉黨委政府鼓勵合作社、種糧大戶流轉當地村民土地,促進新型經營主體提檔升級,注重農村“三產”融合發展。

八十八鄉:依託“公司+種植基地+合作社+生產加工”模式 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走進吉林北大荒商貿糧食加工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現代化流水線作業讓人眼前一亮。脫粒、脫皮、蒸煮、烘乾……經過一道道工序,最終變成玉米碴裝袋打包。八十八鄉依託吉林北大荒商貿糧食加工有限公司和吉川種植合作社為新型經營主體作為推動農業“三產”融合的重要載體,圍繞“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發展思路,調整發展方向,探索產業融合路子,採取“公司+種植基地+合作社+生產加工”模式 ,發展種植業加工,推動農產品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吉川種植合作社成立於2010年,目前293戶社員都是八十八鄉建檔立卡貧困戶。

八十八鄉:依託“公司+種植基地+合作社+生產加工”模式 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傳統的農業種植模式已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新型經營模式正在強勢出擊。八十八鄉黨委政府培育提升現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使之成為農村土地規模經營、連接市場、增產增收的重要載體和發展現代農業的中堅力量,不僅激發了鄉村振興發展活力,也促進了農民增收。

(長嶺縣融媒體中心記者:李薇 胡宇)

製作丨曹忠旭

審核丨賈薇薇

終審丨於顯鶴

監製丨趙連波

【來源:公眾號長嶺縣融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