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脱贫到奔富 刘强东所奉行的长期主义

互联网公司已经成为扶贫的一股重要力量,而在头部公司的创始人中,没有一个人像刘强东那样对于农村和农民有更深厚的联系——他靠高考、靠相亲们凑的学费走出农村,没有人像他那样真诚地希望乡亲们长久地摆脱贫困。

因此,在京东扶贫的路径上,更显示出一种长期主义者的路径——“授人以渔“、扶农不伤农。十多年来,京东在农村建立物流体系,产业化扶贫,到了2020年,京东扶贫多个样本在全国多个地区开始复制,产业带开始形成。

从助学到“修路”

许多人熟知的故事是刘强东是从宿迁农村里走出来的,父母亲是跑船的,去人大读书的时候,一村子乡亲们在村口给他凑了500块的生活费,让他走向外面世界。

他是被相亲们帮助过的人,于是,他的事业稍有起色,就想着去回馈贫穷的相亲们。在2003年的时候,京东整个公司才38个人,刘强东带着所有人去了山西省当时全国贫穷程度倒数第二的县静乐县,到当地最贫困的村子,找了38个基本没有父母的孩子,要求每个同事养活一个孩子,一直供他们上学。“要不然他们到小学四年级就要回家,背水种土豆”,刘强东知道,读书受教育是孩子摆脱贫困唯一的方式,这是最朴素的“授人以渔”的扶贫。

从脱贫到奔富 刘强东所奉行的长期主义

“授人以渔”用时髦的话说是“长期主义”,刘强东有钱之后被广为传颂的故事是他回乡给相亲们发钱,但是作为读书才改变了命运的他,更加深知改变命运真正的方式是一些立足长远的模式。

刘强东对京东发展的选择上自然是长期主义者,2007年京东还没有融到2000万美金,他就在谋划要做需要10亿美元投资的物流,然而回过头看,他确实做成了这件事情,在扶贫的时候,他也是个长期主义者。

早期扶贫有种朴素的长期主义就是“要想富先修路”,但是在如今,这种“路”已经是物流体系,刘强东在2016年初和国家扶贫办签约时候说,只有物流体系搭建好,才能做产业化扶贫。相比早期助学,刘强东的扶贫观念又向前一步——普惠更多人。

之所以搭建物流体系,也是因为刘强东深知农村所遭遇的 “价格歧视”:穷的地方好不容易养个鸡、种点什么东西,卖得很便宜,到了北京、上海大城市同样的东西价格高好几倍,”穷的地方付出同样的劳动,价格却很低,因为没有物流体系,运不出来”,在和国家扶贫办签约的演讲上,刘强东说这是乡亲们遭遇的第一个价格歧视,另一个歧视是“越贫穷的地方物流越不发达,买东西越贵”,好不容易有点钱消费一下,但是要比城市付出更高的价格。这两种价格歧视导致了穷的越穷,富的越富,而这一切都是18岁之前的他自己,以及他的乡亲们的切身遭遇。

京东从2007年自建物流,截至2020年6月底,京东物流在全国运营超750个大型智能仓库,90%行政区县已实现24小时达。京东物流还持续加快供应链、快递、冷链等业务下沉,服务产业带、农产品上行,在全国11个城市建设先进多温层冷库,覆盖近300个大中城市,这个物流体系覆盖了大多数的贫困村镇。

如果走简单便捷的扶贫路径,就是用这些物流帮助农民卖东西,类似“9.9包邮”,但是这种路子仍然不会让农村彻底摆脱“丰产不丰收”的魔咒,更是落入了“谷贱伤农”的窠臼。

现代化农业之路

物流体系逐渐搭建成型之后,京东开始手把手教农户养殖,从“跑步鸡“开始。

当时刘强东坚持,每个鸡仔戴一个鸡脚环,监测鸡每天走了多少路,走的步数越多说明它是真正散养的,然后京东按照步数来定价格收集,再放到京东平台上销售。

刘强东的想法就是现代农业,“城市里能买到的大部分鸡是圈养,从生到死行走的距离不超过三米,而贫困地区老乡散养的鸡,在当地市场却只能卖30块钱,对于贫困地区养殖的鸡,我们将以更高的价格收购”。

在每十亩林地为一个区域的“跑步鸡”养殖区里,跑步鸡在养殖区内自由活动,吃的是青草、野豆子、昆虫和草籽,同时,在每日两餐的特制食料里含有钙、磷、钾等微量元素,食料中保证不含任何兽药和激素。经过六个月左右的饲养,长到三四斤,才可以出栏。

对于农民来说,更重要的是,销路也有了保证,打破了农民此前遭遇的增产之后收购价格下跌的困境,而对于京东这样的技术公司+电商公司而言,真正扶贫的意义也显示了出来,一方面提供技术,一方面提供平台。

参与“跑步鸡”项目的贫困户每年通过分红、土地流转费、临时劳务费等等费用加起来,一年能够增收4000到5000元。

从脱贫到奔富 刘强东所奉行的长期主义

刘强东一个坚持,对于京东来说就要动用人马在当地农村把”鸡脚环”这一套现代农业模型跑通,京东那些计算机毕业高薪聘请的员工们,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住在村子里,收集数据,把模型搭建好。

逐渐地,京东形成了标准化的养殖管理体系,把原始的养殖与现代化管理理念和设备相结合,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高品质的散养鸡产品。而京东扶贫所到之处,都在复制这种现代农业的模式。无论从京东的角度,还是从扶贫的角度,都是一种长期主义。

京东后来总结经验认为,在扶贫1.0时代,主要是以钱、财、物对贫困人群进行直接捐赠;进入2.0时代,变“输血”为“造血”,通过“公司+农户”等产业模式,扶持贫苦地区适宜发展的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就业,来持续稳定地带动贫困地区的收入水平。而扶贫进入3.0时代,以品牌化为核心,来改变扶贫产业徘徊于低附加值的现状,以品牌来提升产品溢价。

扶贫的“品牌化“京东早在2016年就提出了,但是品牌是不是被市场认可,需要时间来证明。

品牌化打破低附加值

2020年10月,京东总部“跑步鸡“数字中心屏幕上,贵州省施秉县马溪乡一群“身强体壮”的鸡,有的在散步,有的在追逐。

这个扶贫项目,已经成功从最开始河北武邑县复制到贵州施秉县,跑步鸡价格在京东平台上从最开始100多元到现在200-300元,品牌已经形成。

赤水乌骨鸡和黔东南小香鸡是当地比较优质的鸡肉品类,以往只能销往周边区域,如今,因为 “跑步鸡”项目在施秉县落地,采用这两类鸡苗养成“跑步鸡”,不仅能为当地贫困户增收,还将两大鸡肉品种推广至全国。

于是,不仅仅是“跑步鸡”项目,京东同时正在开展“游水鸭”“飞翔鸽”“跑山猪”等海陆空全品类的“互联网+金融+产业”扶贫项目。

经过几年的时间,项目一边落地,依靠京东这个大平台,品牌也逐渐形成的过程。在京东电商平台,消费者不仅能买到上述养殖类品牌的产品,还能买到“等蜂来”“阴山优麦”这些由京东从0到1创立起来的扶贫品牌,如今已成为京东自营的畅销产品。

京东零售生鲜事业部相关负责人说,“品牌化让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产品有了新的属性,通过产品创新,我们发现了新的市场需求。同时,京东以规范化的方式牵头整个产业发展,最终让贫困农户受益。”

经常在京东上购买生鲜、农产品的消费者会注意到,京东有很多以县域一级命名的“特产馆”“扶贫馆”,这些集纳了全国各个毛细血管地区的特色农产品销售平台,覆盖了众多品类的农产品,这些都是依靠京东扶贫力量逐渐设立起来。

经过几年的时间,刘强东最开始的长期主义标准在扶贫这件事情上再次证明了成功性,京东扶贫项目由扶贫点到产业带逐渐发展起来,就像京东的发展历程一样。

截至2020年9月30日,京东已帮助全国贫困地区上线商品超300万种,实现扶贫销售额超1000亿元,直接带动超100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

京东自2015年启动农村电商战略,过去五年京东平台实现农产品交易额超5000亿元,成为农产品上行的主渠道。未来三年,京东将推出“奔富助长计划”,打通农村全产业链条,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农村万亿产值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