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子捱打記

這些日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妞子捱打了。

打得實在太多了,這兩個周,幾乎每天捱打一兩次。

加起來大大小小也有幾十次了吧。

每一次打之前都默唸“親生的,親生的”,所以打的時候手下留了分量。


妞子捱打記

人的成長,每一次的重大轉變似乎都伴隨著痛苦。

不痛苦的改變不是真改變。

初上一年級時為了養成寫作業的習慣,捱過幾次。

之前在學前班,作業少,又簡單,一到一年級,她一看作業多,就有了畏難情緒,哭鬧、發脾氣,拖延、找理由,總之她能用的十八般武藝都用了,我就一個對策,不寫“打”,一頓不行兩頓,打得輕了不行就打重,不擺道理,作業必須無條件完成。

該不該打和“打”的力道,“打”的時候強調的內容是事先想了又想的。

寫完作業受表揚,不寫作業捱打,也不和你多廢話,就這樣簡單粗暴。

她寫作業我就在兩米開外的地方看書,或者乾脆做其他的事情,反正不寫完作業,任你上天入地,就是不行,講理就挨,再累也得寫完。

棍棒加糖果一個星期,然後監督強化一個月,好了,後面自己心理上接受了寫作業,嚐到了順利寫完作業的甜頭,受到了不寫作業的皮肉和精神痛苦,於是,一回來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慢慢成了習慣,寫得也快。

一個月的痛苦,換來了今後十年的安寧和平,多麼值得。

很多一開始和孩子戰鬥的父母,在拉鋸戰中心軟,敗下陣來,最後兩敗俱傷,今後十來年孩子一寫作業就雞飛狗跳,直到自己安慰自己“順其自然”才能和平解決。

一個月的“嚴格管理”換來幾年的“母慈子孝”。

一直“心軟不定”,換來幾年的“雞飛狗跳”直至親情被磨得面目全非。

這兩者哪一個是“賺到”,哪一個是“賠了”或者哪一個是“為孩子好”哪一個是“禍害孩子”但看自己怎麼理解了。


妞子捱打記

我們就這樣“母慈子孝”地到了五年級,如果不加入其他的要求,還會一直母慈子孝下去。

但是,我不能。

她必須自己主動去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

可是我知道她完全不操心這些事情,因為有我在時刻提醒她。

這個假期我們定了計劃,她抄下來了,可是一個月了她還是記不住自己該幹啥,都是我提醒。

我不提醒,她就忘。

她也沒做什麼事,就是一看書忘了時間,一做手工忘了時間,一看電視忘了時間,每一次都是因為這三件事耽誤時間。

用她自己的話說:我這也不是在玩。

但是,我總覺得缺點什麼,那就是時間管理意識。

於是,我開始不提醒她了,到了該學習的時間,她還在做其他事情,我就揪她耳朵,但也沒有太狠,只是感覺疼,然後問她哪裡錯了,幾天來還忘,就打頭,問她哪裡錯了,但還不改,兩天後直接巴掌扇了,我是下了力道的,因為打得不疼,會有第二次,打得多就會打皮實了,一點用沒有。

為了取得效果,只能一次成功。她躲了一下,力道卸去一些,但還是疼得直掉眼淚。

我告訴她:下一次不改比這打得還狠。

其實就是疼點才能長記性。

現在,知道自己要先完成任務了,有時還是需要我提醒,但再沒有打她。

妞子捱打記

習慣是逐漸形成的,“棍棒”只是開始,讓她心理上知道有些事情,她應該做了。

要變得積極主動還需要一個過程。

我需要耐心和藝術。

加油吧,中年老母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