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周易》“神”的解读

“蓍之德圆而神”这句话,是用形象比拟的手法来谈蓍的性质。也就是说,把蓍比作是一个圆。圆的特点就在于它能循环运动,以此来说明蓍的性质是运动变化的。如果从事实上去理解它,揲蓍以占卦,蓍一旦圆动起来,谁也不晓得它会在哪里停下来。这既是要表明《周易》的运动变化之持点和性质,也证明了圆运动是未知的东西。既然它是运动变化,又是未知的,那就不是人的主观意识所能控制的,所以就称之为“神”。这样就提出了一个对“神”学应该如何去理解的问题!

在《易传》里,“神”字用的很多,通观全书,不下三十余处。仅就谈蓍而言,也多处提到“神”。如“天一、地二;天三、地四……”一节,最后一句话归结为“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系辞传》也说:“神以知来”,“是兴神物”,此处又讲蓍的性质是“圆而神”。因此“神”的问题,不可不辨也。

在卜筮的体系里,“神”是最高的主宰,超自然的化身。《周易》哲学曾改造了卜筮的神学宗教体系,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作一些具体的考察和分析。经过仔细考察就会发现,“神”与“道”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系辞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最后则归结为“阴阳不测之谓神”。所谓“道”,就是一阴一阳的变化。用今天的话来说,也就是一切事物都包括着一阴一阳对立面统一的规律。“神”字则是用来说明阴阳对立面统一变化过程的。为此,《易传》对“神”字的确切含义作了三点说明:一是“阴阳不测之谓神”。这个“神”字,是讲阴阳变化错综复杂无有穷尽,人的主观意识难以预測和把握的,故称之为“神奇”。二是“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这个“神”字,是形容阴阳变化过程非常快,人的主观意识不易觉察,故称之为“神速”。三是“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这个“神”字,是指阴阳变化过程非常微妙,容易使人不知其所以然,故称之为“神妙”。“神奇”、“神速”、“神妙”都是用来形容“道”的阴阳变化其中的势态,并不具有名词的意义。这是应该首先明确的。

其次,为了进一步阐明“神”字的这一新的特定内涵,《系辞传》又从浅出的角度举出了一个实例。谁能行不由户呢?那就用门户的开闭之理来说明“神”的含义。故《系辞》说:

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民咸用之谓之神。

门总是时开时关的。开门多是白天,称之阳;关门多为黑夜,称之阴。正因为门能开关往来不停地运动变化,人们才可以进出通达而无阻。阴阳往来变化的道理就是如此的!门能够被看见,是因它为有形象,有形状有形象则必然能成具体的器物。从门这个具体器物的一开一关变化中就可裁制出抽象的法则来,那就是阴阳往来的变化规律。老百姓天天都利用门这个具体器物一开一关而出出入入,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而把所有的所以然都归之于神的支配。这一实例说明:对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普通的老百姓不晓得什么是阴阳变化规律,所以认为事物的变化是神在起作用。而了解阴阳变化规律的人,则把一切具体事物的运动变化归之于事物矛盾运动的自身。

因此,《易传》反复强调“神明其德”,即把领悟“神”的性质作为学《易》和道德修养的最高准则。系辞传说:“神知化,德之盛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唯有精研事物之至理,达到认识事物变化之所以然,然后才能明自什么叫作“神”。达到了这种境界才能談得上对《周易》的学以致用,此非大德之人不足与闻。因此张岱年先生曾说:”《易大传》改造了神的观念,提出了关于神的新界说。”这一见解是完全正确的。

对“神”字如何理解,不仅关系到对《周易》哲学中一些概念怎样理解,而且直接涉及到对蓍的性质如何去认识。在《周易》里,“神”字并不是超自然的化身,从而也就明确了“蓍之德,圆而神”,“神以知来”和“是兴神物”的这些“神”字,并不是讲蓍具有超自然的神通,而是说《周易》的性质是变化的。由于它的运动变化体现着天地变化的一定规律,所以才用它预知未来。由于《易传》改造了神的观念,自然也就改造了蓍的性质。在卜筮那里,蓍是向神发问的手段,而占得一卦又是神的回答和启示。《易传》则将其解释为是一个变化之物,它像一个圆球那样能滚动,滚到哪里停下就占得哪一卦。我们之所以要用一大段文字来辨明“神”字的真正内涵,就因为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也可以这样说,不了解“神”字的内涵解释,就不能了解蓍的性质;不了解蓍的性质,就不可能了解《周易》这一部书

,那又怎样能从神学那里脱胎出来而成为哲学著作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