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石曼子”的誕生:島津義弘與日本侵朝鮮戰爭

前情提要:

三州國主:室町時代與戰國時代早期的島津家

三州統一:歷經戰國大名島津家三代人的復興之路

九州三國志:島津家的制霸九州島之路

戶次川合戰:島津家與羽柴秀吉的第一次對決

戶次川合戰之後,島津家取得大勝,使得大友家被迫放棄了根據地府內館。另外一方面,羽柴秀吉得知派往豐後國的羽柴軍戰敗以後,立即決定投入更大規模的軍勢出陣九州。

“鬼石曼子”的誕生:島津義弘與日本侵朝鮮戰爭

九州征伐


三月時,羽柴軍的前鋒羽柴秀長登陸豐前國。羽柴秀長與仙石秀久不同,他早年和哥哥一樣侍奉織田信長,參加過許多合戰,作戰經驗和能力在羽柴家內均算得上是高手,島津家自知不敵秀長,便決定暫且撤出北九州。在島津軍撤退之際,許多降服的北九州國眾也紛紛起兵響應羽柴家,例如前兩年臣服的龍造寺政家,此時就與羽柴家內通,派兵追擊島津軍。

三月末,兵力達十萬人的羽柴秀長橫掃北九州,隨後進軍日向國,其軍勢後還有羽柴秀吉的本隊,總數共十八萬人。四月十七日,不甘心被羽柴軍追擊的島津義弘、島津家久等人率軍在日向國的根白坂阻擊羽柴軍,島津軍憑藉著數千挺鐵炮死守陣地,但是由於羽柴軍人數優勢過大,島津軍最終還是損失慘重,被迫撤退。

島津家的家督島津義久算是見識到地方霸主與天下人的實力差距了,他派遣筆頭家老伊集院忠棟前往羽柴秀長陣中洽談投降,隨後又在五月三日親自覲見秀吉表示臣服。在遞交人質之後,羽柴秀吉表示會安堵島津家薩摩一國的領地。

不過,島津義久投降之後,島津家的根據地薩摩、日向、大隅還有許多國眾籠城死守,島津義弘、島津歲久、島津家久也都在自己的居城籠城。島津兄弟此舉並非是想違抗到底,而是希望通過抵抗的方式,來讓秀吉做出更多的讓步。秀吉原本想將大隅國賜給失去兒子的長宗我部元親,將日向國賜給大友宗麟,然而恰好在五月二十三日時大友宗麟病逝,於是秀吉便決定改變原定計劃,將大隅國賜給島津義弘,次年秀吉又將日向國賜給義弘,基本上恢復了島津家對三國的統治。


“鬼石曼子”的誕生:島津義弘與日本侵朝鮮戰爭

島津歲久


令人意外的是,島津四兄弟的四分五裂,正是從臣服羽柴家開始。六月五日,島津家久在居城佐土原城突然死去,通說中都說島津家久是在五月末與羽柴秀長一同前往野尻城時,被羽柴秀長毒殺,然而實際上根據當時的書信來看,島津家久在前往野尻城以前就已經病重,返回了佐土原城。不過,當時的日本各處都流傳著羽柴秀長畏懼島津家久的能力而將其毒殺的傳言,連傳教士弗洛伊斯以及明朝人都聽聞過此事,所以這件事未必就是空穴來風。

天正二十年(1592年),在羽柴秀吉派出軍隊侵略朝鮮之際,島津家爆發了反抗出兵他國的“梅北一揆”,這次一揆雖然迅速就被鎮壓,但是由於島津歲久的一些家臣加入了一揆眾中,導致羽柴秀吉最終下令處死島津歲久。在島津四兄弟之中,島津義久與島津歲久的關係最為要好,島津歲久不願意讓哥哥觸怒秀吉,便在託付後事之後自盡而死。

除了島津家久、島津歲久的不得善終外,僅存的島津義久、島津義弘兄弟也因為對羽柴家的態度不同,關係變得微妙起來。島津義久看不慣島津義弘在臣服羽柴家後變成秀吉的舔狗,而島津義弘則認為自己不斷地舔秀吉,率領超出此時島津家能夠承擔軍役人數以上的軍隊出征朝鮮,這是在強化島津家在羽柴家的大名地位。因為這個緣故,島津義久開始疏遠在統一九州時被確立為家督繼承人的島津義弘,表示會越過弟弟將家督之位傳給侄子島津久保(島津義弘長子),不過由於久保在出兵朝鮮途中病死,島津義久最終將家督傳給了島津義弘的次子島津忠恆。而島津義弘直到在哥哥死後五年,才敢偷偷以島津家十七代家督自居,這也是為什麼如今的島津家系圖都會將島津義弘當做家督的緣故,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鬼石曼子”的誕生:島津義弘與日本侵朝鮮戰爭

侵朝戰爭


天正二十年(1592年,文祿元年),島津義弘率軍出陣朝鮮,由於經歷九州征伐以後島津家財政陷入困境,根本無力支持這樣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導致島津義弘籌備齊兵糧和人馬以後在五月三日時才在釜山登陸。此時的小西行長、加藤清正等人早已一路勢如破竹,攻陷了朝鮮的首都漢城,因而島津義弘的這次出陣也被恥笑為“日本第一遲陣”。諷刺的是,在這次被稱為文祿之役與慶長之役的侵略戰爭中,原本想在秀吉表現一番的島津義弘,直到秀吉死後方才得到表現的機會。

慶長三年(1598年)八月,一意孤行侵略朝鮮的羽柴秀吉終於病逝。在羽柴秀吉死前日軍已經陷入了戰爭的泥潭之中,大名們普遍產生了厭戰的情緒,但是秀吉卻堅持要在朝鮮作戰,甚至準備在次年還要大舉增兵朝鮮。想必秀吉留下的後手,便是德川家康、前田利家等尚未踏足朝鮮的大名了,好在這一切都隨著秀吉的病逝而沒有發生。在秀吉去世的同月,明朝、朝鮮在漢城集結了超過十萬人的大軍,準備對當時負隅頑抗的日軍發起總攻,將他們趕下海去,聯軍的攻擊目標之一,便有島津義弘防守的泗川新城。

泗川位於朝鮮半島南岸,朝鮮原本在此處就有一座泗川城,但是島津義弘為了強化防禦,在泗川城附近修築了一座日式城堡,因而朝鮮的泗川城被稱為泗川舊城,日本新修的則被稱為泗川新城。


“鬼石曼子”的誕生:島津義弘與日本侵朝鮮戰爭

島津義弘


八月二十五日,德川家康等人派出使者通知在朝大名撤軍,不過使者隱瞞了秀吉已死的消息,只是提到秀吉病重,急招大名們回國。聯軍方面也洞察到了日軍的動向,於是在九月十八日時,聯軍中路軍在明朝大將董一元的率領下佔領了被島津家放棄的晉州城,而後又繼續朝著泗川進軍。為了對抗來襲的聯軍,島津義弘決定集結僅有的兵力死守泗川新城。

此時的島津軍尚未集結,若董一元大膽率軍進軍的話,或許能夠取得前所未有的戰果也說不定。然而董一元卻沒有名將的魄力,他時刻擔心著其他幾路聯軍會被日軍擊敗,因而故意慢吞吞進軍,直到九月二十九日才抵達泗川舊城,給島津軍留下了充足的集結時間。不僅如此,人數達三萬餘的聯軍在攻打僅有數百人防守的泗川舊城時竟然被島津軍給打得十分狼狽,連參將李寧、遊擊盧德功都在攻城時中彈而死,最終還讓守將川上忠實逃出生天。

不過,雖然聯軍遇上了點小挫折,但是聯軍還是靠著人數優勢奪取了泗川舊城,於十月一日包圍了島津義弘防守的泗川新城。泗川新城內的島津義弘麾下的軍勢僅有七千人左右,此時日本在朝鮮南部的諸城也都遭到了聯軍的攻擊,無力分兵前來救援,島津義弘的泗川新城已是一座孤城。

面對這樣的局勢,聯軍也不著急攻城,而是拉來了許多大炮,對著泗川新城一陣猛轟,島津軍雖然有許多鐵炮,但是射程和大炮相差甚遠,也只能龜縮在城內捱揍。就在這個時候,泗川新城下的聯軍陣地卻突然發生了聚變——聯軍的炮兵陣地突然炸了。根據朝鮮方面的記載,聯軍的炮兵陣地之所以爆炸,是因為島津家派出死士冒死潛入陣中引起的,但是島津義弘這麼大的功績在日本方面卻不見於記載,因而所謂遇襲爆炸,應該只是聯軍的託辭而已。

“鬼石曼子”的誕生:島津義弘與日本侵朝鮮戰爭

泗川新城


總之,聯軍的炮兵意外地在前線陣地引發了連環爆炸事故,而後方聯軍部隊不明就裡,以為是島津家拿出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嚇得立馬拋棄了前軍後撤。前軍感到背後涼颼颼的,一見後軍消失,便也糊里糊塗地跟著逃了起來,原本佔盡優勢的聯軍瞬間成為了潰軍。

島津軍見到城下的聯軍突然開始逃跑以後,便也立即出城追擊,取得了日本方面聲稱的“泗川大捷”。這一仗明、朝聯軍輸得莫名其妙,島津義弘也贏得莫名其妙,戰後島津家的首實檢更是出現了殺敵三萬餘的記錄。不過,根據朝鮮方面的記載,明軍在泗川之戰中陣亡人數大約為七千餘,加上朝鮮軍的死亡人數,也達不到三萬這個數字。至於島津軍的士兵們為什麼會取得這麼多的首級,只能說是苦了朝鮮的老百姓們了,在聯軍逃跑以後,那些幫助過聯軍的朝鮮村落、城鎮都遭到了日軍的屠殺報復,這些平民百姓的首級也都被士兵們當做是“敵軍首級”給送到陣中。


本文作者:北條早苗

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感謝大家關注頭條號“指尖看日本”,本號會分享更多關於日本歷史與文化的內容,如果您有什麼建議,也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