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電競人才需求200萬,薪資為平均工資1-3倍

薪資是當地平均工資的1~3倍,未來人才需求量近200萬人。前不久,人社部對外發布了13個高薪技術領域裡的新職業。其中,電子競技員備受關注。

電子遊戲曾被認為是“誤人子弟”。但電子競技員如今已發展為收入高、前景好的新職業。電子競技員是指從事不同類型電子競技項目比賽、陪練、體驗及活動表演的人員。

未來電競人才需求200萬,薪資為平均工資1-3倍

日前,人社部印發《新職業——電子競技員就業景氣現狀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86%的電子競技員從業者,其薪資是當地平均工資的1~3倍,而隨著電子競技市場的開拓,目前只有不到15%的電子競技崗位處於人力飽和狀態,預測未來5年電子競技員人才需求量近200萬人。

在電競圈兒裡,張寧被稱為“冠軍隊長”。2009年,他和幾位家鄉好友組建戰隊,正式開啟電子競技員的職業生涯。不僅打法穩重,張寧在排兵佈陣上的天賦更是被譽為中國電競之最。

2014年初,在張寧成為電子競技員的5年之際,他以50萬元轉會費來到一家新成立的俱樂部,並在半年後舉行的第四屆國際邀請賽上率隊奪冠。

入行第10年,張寧正式“退役”,併成為一家戰隊的新任主教練。而他所帶的隊伍,也在去年奪得世界電子競技運動會總決賽和布加勒斯特乙級聯賽兩座冠軍獎盃。

未來電競人才需求200萬,薪資為平均工資1-3倍

目前,我國正在運營的電競戰隊多達5000餘個,像張寧這樣的電競職業選手約10萬人。還有大量半職業、業餘電子競技選手活躍在中小規模電子競技賽事的賽場上。同時,還有大量電子競技員從事電競教練、電競數據分析以及電競項目陪練等相關工作。當前電子競技員的從業規模超過50萬人。

記者瞭解到,電子競技員涵蓋電競選手、電競教練、電競數據分析、電競項目陪練等崗位,職業通道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電子競技員。他們的工作任務包括:參加電競項目比賽;收集和研究電競戰隊動態、電競遊戲內容,提供專業的電競數據分析;參與電競遊戲的設計和策劃,體驗遊戲並提出建議等。

通過對電子競技員就業人群的調研,《報告》顯示,電子競技員學歷集中在大專或中專學歷,就業門檻低,薪資普遍高於當地平均水平,頂尖電競職業選手年薪能達到百萬元或以上,收入主要包括底薪、獎金,有能力的還可以廣告代言和簽約直播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