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因為它是一部百科全書

為什麼要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因為它是一部百科全書
為什麼要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因為它是一部百科全書

抗美援朝70週年,這門課為何講了69年?

——“因為它是一部百科全書,走進這本書、讀懂這本書,是擔當起能打仗、打勝仗強軍重任的一門‘必修課’”

1951年6月,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落下帷幕,敵我雙方進入艱難的陣地戰相持階段。

那時候,一大批從前線輪戰歸來的戰將走上位於紫金山下的軍事學院的講臺,為學員講述抗美援朝戰場上的見聞、體驗和制勝之道。

他們的授課,帶著抗美援朝前線對敵作戰的最新實踐。自此,抗美援朝戰史成為軍事學院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

從軍委機關講到院校、部隊、大眾媒體,從國內講到國外,33年來,接過前輩“接力棒”的徐焰已記不清多少次講授這門課。只要站上講臺,他的授課就如初登講臺之時,飽含著激情的火焰與理性的思考。

在他條分縷析的講述下,70年前的激情歲月和戰火硝煙,如一幕幕扣人心絃的戰爭活劇,深刻而鮮活地展現在學員們眼前:

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成立後進行的第一場現代化局部戰爭,是我軍制勝強敵、打出軍威的立國之戰。也正是通過這場戰爭,人民軍隊從“小米加步槍”邁向了現代化建設的新徵程。

“為什麼要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因為它是一部百科全書,走進這本書、讀懂這本書,是擔當起能打仗、打勝仗強軍重任的一門‘必修課’。”徐焰教授這樣說。

“從戰爭中學習戰爭的思想”“根據作戰的需要決定教學內容”,徐焰教授認為,這些軍事和教學思想至少可以追溯到抗大時期,並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揚光大。

穿越戰火的硝煙,南京軍事學院還選派教員奔赴朝鮮前線實地考察、學習經驗。回國後,他們編寫的《朝鮮戰地見學報告》等資料,成為教學科研和演習演訓中的重要文獻。

時過境遷,一套1953年出版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戰例彙集》,依舊珍藏在國防大學圖書館資料室。

記者看到,這套珍貴的《彙集》紙張已經泛黃,是時任南京軍事學院院長劉伯承元帥組織從前線回國學習的第二期學員編寫的,共分為“進攻戰鬥部分、防禦戰鬥部分、各兵種及其他部分、戰時政治工作部分”4個分冊,封面上赫然寫著“戰例彙集:劉伯承題”。

“講好抗美援朝戰史,承載著軍委首長的重託。”2012年,王志軍教授在解放軍檔案館查閱資料時,意外地發現徐向前元帥寫給軍事學院領導的一封親筆信。在王志軍的進一步研究下,一段塵封的歷史又一次浮現。

改革開放之初,專門培養我軍中高級指揮員的軍事學院在北京成立。1979年2月7日,時任軍事學院院長蕭克、政委段蘇權給軍委副主席兼國防部長徐向前起草了一份報告,主要反映軍事學院開設戰史課面臨的資料缺乏問題。

沒想到3天后,徐向前元帥親筆回信,明確提出,“軍事學院設戰史課,應視為一門主課之一。”他還指示軍事科學院幫助提供戰史資料。

“從紫金山下的軍事學院,到百望山下的新時代國防大學,最高學府為戰育人的血脈傳承中,抗美援朝始終是不可缺少的一課。”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領導說,在國防大學的課堂上,抗美援朝戰爭如一座挖掘不盡的歷史“富礦”。

近年來,國防大學系統性地設置了抗美援朝戰爭戰史與戰例課,從戰略指揮員培訓班到研究生統訓班,課程緊緊圍繞著抗美援朝的出兵決策、戰略指揮、經驗啟示等主題。以國防大學的課堂為“原點”輻射全軍,新時代人民軍隊備戰打仗的研究與實踐,跟70年前這場戰爭的銜接越來越緊密。

為什麼要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因為它是一部百科全書

國防大學某研究生大隊邀請抗美援朝老戰士講述我軍光榮傳統。

為什麼要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因為它是一部百科全書

今天的指揮員,從這堂課學到了什麼?

——“我們既要具備高人一籌的指揮藝術和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更要有敢打必勝、敢於亮劍的信念”

9月23日,得知徐焰教授要講授抗美援朝戰史,第50期領導管理與指揮培訓班學員、某部政委李紅軍滿懷期待,提前走進教室。

李紅軍在丹東地區工作過。70年前,志願軍將士正是從丹東跨過鴨綠江,雄赳赳氣昂昂地奔赴前線。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入侵朝鮮,悍然將戰火蔓延到鴨綠江邊。當時,中美兩國的綜合國力相差懸殊,僅從戰略物資來看,美國的鋼產量是中國的144倍,工農業總產值則是中國的28倍。

新中國何去何從?歷史又一次走到十字路口。課堂上,國防大學指揮員培訓班展開了一場開放式的課堂研討——

“儘管抗美援朝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但置身於歷史情境之中,仍然能感受到為什麼毛澤東同志面臨‘一生中最為艱難的一次選擇’,也進一步領略到了那一代軍事家高超的戰爭指導藝術。”一名戰略指揮員培訓班學員說。

在那片距離朝鮮戰場最近的國土上,李紅軍曾不止一次地思考:如果戰爭明天再度來臨,新一代革命軍人如何帶兵打仗、捍衛國防?

“70年過去了,武器裝備、作戰模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戰爭規律依舊沒有改變。”李紅軍說,“我們既要具備高人一籌的指揮藝術和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更要有敢打必勝、敢於亮劍的信念。”

“對於剛剛從農村包圍城市、用‘小米加步槍’打下江山的人民解放軍來說,又開始將美軍當作學用蘇式武器的‘陪練’。”徐焰教授的講課生動幽默,在課堂上引來陣陣掌聲。

“陪練者”正是代表著世界最高軍事技術水平的美軍。除了沒有使用原子彈,美國人將當時所有的技術兵器都用到了朝鮮戰場上,包括1100多架作戰飛機、近300艘海軍艦船和大批陸軍精銳部隊。

“抗美援朝戰爭是一次巨大的挑戰。但是,直面挑戰的我軍最終在這三個方面同步高歌猛進。”徐焰教授總結說,建設一支強大軍隊之路,應該體現為三方面齊頭並進:軍事思想的創新、武器裝備的改善、部隊編組和作戰方式的變革。

根據黨中央“邊打邊建”的指導思想,我軍作戰部隊基本上都按照現代戰爭要求實行了新編制,建立了諸多新技術兵種,並將戰場作為演習場,實現了由單一兵種作戰向諸兵種合成作戰的歷史性轉變。

戰爭期間,解放軍的地炮師數量發展到17個,高炮師發展到8個,大部分部隊入朝參加過輪戰並重創美軍。據美國軍方統計,美軍62%的傷亡系炮火所致,32%系槍彈所造成。

在一次公開講話中,“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發出嘆息:“我們的失敗在於敵人仍然沒有被擊敗,並且甚至比以前更為強大及更具威脅性。我所說的‘更為強大’的意思,是指共產主義的亞洲陸軍已學會了如何打近代的陸地戰爭。”

“現在空軍也有了,高射炮、大炮、坦克都有了。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我們在那裡實行大演習,這個演習比辦軍事學校好。”毛澤東高興地說。

從戰場火線到三尺講臺,從黑板到信息化手段,國防大學的抗美援朝戰史研究和教學在時代的變遷中也在悄然發生變化:不只限於具體戰役的研究,逐漸向戰略、戰役、後勤和裝備等立體化方向深入,研究對象也從我軍為主擴展到交戰各方。

“這是自己來國防大學學習印象很深的一門課,我將以此次戰史課學習為契機,學以致用、學有所成,切實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備戰打仗的能力素質。”在徐焰教授授課現場,陸軍某紅軍師政委、學員黃長升難掩內心的激動。

在抗美援朝戰史課堂上,在一張張斑駁的歷史圖片裡,在一遍遍的思考和追問中,一批批指揮員班學員找到了答案。他們帶著學習與收穫,奔赴強軍興軍的另一個考場,書寫軍旅人生的新答卷。

為什麼要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因為它是一部百科全書

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教授王志軍給聯合作戰指揮培訓班學員講授《抗美援朝戰爭戰略決策》。

講授這門戰史課的教員,為什麼眼裡常含淚水?

——“今天的中國能這樣站立著,是因為當年志願軍在上甘嶺站立著”

在戰爭題材“神劇”一度盛行的那段時間,徐焰暗暗下了一個決心:讓更多的人瞭解真實的抗美援朝戰爭。為此, 無論是講課還是著書,徐焰都立足讓大家走進真正的抗美援朝戰爭,“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對我黨我軍的歷史有著更清晰的認知。”

早在1998年,徐焰就創作出版了《第一次較量——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回顧與反思》。憑藉著獨特的視角和詳實的考證,一經推出便大受歡迎,不僅一舉登上暢銷書排行榜,還被翻譯成英、日兩種外文,在國際上引起強烈反響。

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並擔任第二十兵團司令的楊成武上將讀完書稿後欣然為該書作序,“徐焰同志所寫的這本書,正是從我軍現代化建設的角度研究了抗美援朝戰爭,這樣的學術著作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2018年退休後,徐焰仍馬不停蹄。他說,能為黨和軍隊寫史是我的榮幸,不管退不退休,都不會停下手中的工作,“只要黨和軍隊還需要,我保證做到一聲令下,還會像戰士一樣衝在最前沿”。

一名名年輕的戰史研究教員正在成長。作為抗美援朝戰史教學研究團隊的年輕一員,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教員邵志勇非常重視學習研究這場戰爭。

今年6月,邵志勇多年的研究成果《圍獵美軍“王牌師”——抗美援朝長津湖戰記》在人民出版社出版,這是他推出的第二本抗美援朝戰記專著。

“學習抗美援朝戰爭、研究抗美援朝戰爭、講好抗美援朝戰爭,這是我們這個教研室的共同使命。”軍事思想與軍事歷史教研室主任舒健告訴記者,儘管教員們在專業領域上有所側重,但抗美援朝戰爭是大家共同的研究方向,“每一次著書寫作,每一次登臺授課,我們的內心都湧動著一股激情的熱流。”

9月26日,研究生院“後天講壇”座無虛席,這是“後天”系列公開課的第二講,講授者是王志軍教授。細心的學員已經發現,和以往不同的是,今天王教授的講課是坐在椅子上完成的。

講課過後,學員們才知曉臺上這位激情授課的教員,在23天前做完心臟支架手術。儘管身體還很虛弱,他依舊堅持授課。10月15日,他又在講授抗美援朝戰史課的講臺上突發心絞痛,被緊急送往醫院救治。

“這種激情、堅持和使命感,一直在我們教研室賡續傳承。”舒健說。

徐焰等老一輩教員退休後,主講抗美援朝戰爭戰史戰例課程的任務逐漸落到了王志軍、盧勇、邵志勇、袁野等一批中青年教員身上。

為了講好這一課,王志軍帶領年輕的教員多次拜訪志願軍老戰士,奔赴東北地區考察,收集第一手戰史資料,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和創新教學方法。

今年9月,國防大學研究生院為集中統訓研究生搭設的學術平臺——“後天”系列公開課開講,在國家安全學院專家的建議和策劃下,他們打造的第一個系列就是抗美援朝戰史專題。

這個系列教學以“培塑史學思維、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和民族精神、尋求強軍制勝之道”為主題,從抗美援朝戰爭出兵決策到戰爭指揮藝術,從五次戰役戰法解析到歷史經驗及啟示,每堂課都是好評如潮。

“今天的中國能這樣站立著,是因為當年志願軍在上甘嶺站立著。作為新時代的革命軍人,我們今天每時每刻都在感受他們為祖國和人民爭得的尊嚴。”聽完授課後,研究生學員陳帥在日記裡寫道。

為什麼要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因為它是一部百科全書

國防大學組織聯合崗位資格培訓班學員開展指揮對抗演習,參演學員進行圖上作業。

為什麼要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因為它是一部百科全書

編輯|沈立紅 監製|趙潔

*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更多紅旗出版社精彩資訊詳見旗書網:
http://www.hongqipress.com

感謝您的閱讀,讓我們彼此看見

為什麼要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因為它是一部百科全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